77年万斯访华,替美国抛出三个无理要求,邓公忍无可忍回怼10个字

  1977年8月,号称“美国外交常胜将军”的国务卿万斯前来中国进行访问。在与邓小平会谈时,万斯的表现极为傲慢,优越感十足。尤其是在谈及台湾问题时,万斯竟然提出三点无理要求。

  对此,早已忍无可忍的邓小平旋即被激怒。然而令人出乎意料的是,邓小平接下来只说了十个字,就让趾高气扬的万斯当场黯然失色,主动闭嘴。

  那么,万斯究竟在台湾问题上提出了哪些无理要求呢?邓小平到底是如何应对的呢?万斯此次访华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邓小平在1973年恢复职务后,开始接手病重中周恩来的部分工作,其中就包括负责主持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双边谈判。

  对此,邓小平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促成中美正式建交,绝不能让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所取得的初步成果付之东流。

  1974年11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来到中国进行访问。然而他此次与邓小平的会谈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汹涌。

  因为基辛格在谈到台湾问题时,竟然冠冕堂皇地提出要在台湾地区设立一个联络处,以此方便美台双方进行来往和交流。

  对此,邓小平拍桌怒道:“你提出的这个联络处,明显是在搞一中一台,这是解决中美关系问题的一种倒退方式,我拒绝接受!”

  基辛格闻言,顿时明白了邓小平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与态度,旋即转移话题,开始聊起一些不痛不痒的问题。

  

  由此可见,美国表面上看似只承认一个中国,实际上却对台湾仍旧抱有幻想。不过,在此之后美国只要谈及有关台湾的问题,就会迅速抛出在北京设立大使馆而在台湾设立联络处的方案(又称“倒联络处”方案)。

  虽然基辛格此次访华并未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但是邓小平却由此大受启发:看来,有必要将台湾问题放到中美关系当中进行仔细考量。

  与此同时,邓小平也想到了中美苏三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世界冷战格局。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感叹道:解决台湾问题并非轻而易举,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正是在这个时候,邓小平的脑海里逐渐浮现出了“一国两制”的影子。

  然而由于当时的某些特殊原因,邓小平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中被迫止步,他的这些想法随之搁浅。不过历史是一位极其明智且睿智的裁判,可能会晚来,但绝对不会缺席。

  1977年,邓小平复出后公开表示接下来他将全力以赴,掀开中美关系新的一页。但就在邓小平开始重新思考中美两国以及台湾问题时,同年8月一位不速之客打断了他的思路。

  当时,美国新任总统卡特由于在美苏争霸中遭到勃列日涅夫强硬而又蛮横的对待,继而派国务卿万斯携带美国对华方案前来中国进行访问,以此试探中国对于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态度与底线。

  

  当然,美国此番访华实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核心思想是希望以中美建交为突破口,来达到联华制苏的战略效果,从而捞取对苏谈判的资本与话语权。

  1977年8月24日下午,号称“美国外交常胜将军”的国务卿万斯来访。明明是自己主动前来跟中国商谈建交事宜,竟然在邓小平面前摆出一副世界大国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架子。

  看着眼前咄咄逼人的万斯,邓小平却表现得泰然自若。不过,在邓小平看似云淡风轻的话语中,实则暗藏玄机。

  会谈正式开始后,万斯先是极力吹嘘美国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还自称刚在冷战中把苏联打趴下了,并对勃列日涅夫各种冷嘲热讽。紧接着他话锋一转,旋即提起了中美建交的问题。

  

  只见趾高气扬的万斯傲慢地表示:美国现在很膨胀,他自身也很忙,却依旧在百忙之中不远千里来访华,为的就是给中国提供一个难得的建交机会。

  如果中国想要跟美国建交的话,那就必须先以最诚恳的态度把台湾问题妥善解决,直到美国满意为止。

  不料邓小平在听到台湾问题这四个字后旋即打断万斯,并用铿锵有力的语气问道:“既然你说到了台湾问题,那么美国方面和卡特总统对此有何看法呢?”万斯闻言,竟然当场提出了三个无理要求。

  

  面对邓小平的突然提问,万斯却故作姿态地清了清嗓子,颐指气使地表示:第一,中国必须承诺不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第二,中美建交后中国必须允许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军事武器;

  第三,中国驻美联络处可以升格为大使馆,但前提是必须接受美国在台湾设立联络处,同意美台彼此之间的一切往来。

  万斯话音刚落,只见面无表情的邓小平竟然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把万斯吓了一跳。紧接着邓小平正襟危坐,以强悍磅礴的气势盯着面前的万斯,目光当中透露出一丝愤怒。

  不难想到,万斯提出的要求让邓小平当时的情绪已经达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

  俗话说得好,“是可忍孰不可忍”。面对万斯的嚣张气焰,邓小平义愤填膺,斩钉截铁地说出十个字:“对此,我们完全不能同意!”

  

  邓小平此言一出,万斯紧张得竟然把手中的钢笔都掉落在了地面上。由于根本不知道邓小平接下来将要说什么,万斯在惊吓之中黯然失色,还主动闭上了嘴。

  邓小平见状,不屑一顾地瞥了一眼万斯略微颤抖的双手,随即义正辞严地表示:

  中美建交的原则不容更改,始终是三项:“断交、撤军、废约”,即美国同台湾断绝一切交往关系,将所有美军从台湾撤回国内,并废除在1954年跟台湾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

  与此同时,邓小平还纠正了万斯的一个错误观点,那就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始于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两国曾经在上海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而并非万斯访华的当天。

  

  万斯闻言,顿时收敛了很多,并开始全神贯注地听邓小平发言。有趣的是,当时的场景就像一个犯了错的学生正在低着头接受班主任的批评与教育一样。

  而且邓小平犹如高人指路,让万斯回到美国后劝说卡特别拖泥带水,尽快解决台湾问题。

  这时万斯一改会谈起初目中无人的态度,转而频频点头称是。邓小平在看到万斯的姿态已经放到最低点时,深知摊牌时机已经到来。

  于是,邓小平在接下来条分缕析地对万斯刚刚提出的三个无理要求进行了一一驳斥与表态。对于第一个无理要求,邓小平严厉声明:

  是否使用武力来解决台湾问题,这属于中国的一项内政,也就是中国人民自己的家事,轮不到美国这个局外人来多管闲事。

  对于第二个无理要求,邓小平直言:无需多费口舌,中美正式建交后绝对不会允许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任何武器,当然除民间正常经济贸易之外。至于最后一个无理要求,邓小平坦言:

  中美互设大使馆本来就是两国维持正常外交关系的一种方式,但是中国并不会因为美国声称自己想要额外多关心一下台湾而就此同意美国在台湾设立联络处。

  毕竟,台湾有中国的关心就完全足够了,没必要也不应该再接受美国的关心。

  由此可见,邓小平彻底否决了万斯带来的美国对于中美两国以及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案。当然,邓小平并不想因此堵死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谈判之路。

  就在看到万斯脸上露出颇为沮丧和失落的神色后,邓小平旋即心平气和地表示:

  

  中美两国一定是要建交的,而台湾问题也并非不能解决,这主要是取自于美国是否真的希望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而且美国只有放下“台湾包袱”才能在与苏联的对抗与博弈当中“轻装上阵”。

  邓小平的言外之意也就是建议卡特最好站在世界全局的立场来审视与处理中美关系以及台湾问题。否则中、美、苏三角关系终究难以稳定下来,继而也会影响到整个国际环境。

  听完邓小平的这番肺腑之言,万斯顿时两眼放光,又打起了精神,一边夸赞邓小平站位高、眼界远,一边承诺美国今后一定会以《中美联合公报》作为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出发点和准则。

  

  不过直到临行前,万斯都没有向邓小平提及探讨拟定“中美建交公报”草案一事。要知道,这可是他此次访华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难道说,他忘记这件事了吗?其实不然。

  实际上,万斯之所以没有提起“中美建交公报”草案这件事情,是因为他在与邓小平的这场“外交大战”中输了个底儿朝天,连颐指气使的劲儿头都没了,哪里还有胆量和筹码继续跟邓小平商谈建交这个大问题呢?

  再说了,在1977年8月访华前,万斯早已在3月访苏时遭遇了勃列日涅夫的冷脸相待。

  而且勃列日涅还当场在克里姆林宫严词拒绝了访问卡特这一提议。这次不愉快的访苏经历多多少少让万斯心有余悸。

  

  所以,在苏联吃了闭门羹的万斯才会在访华时装腔作势,试图在中国找回威风。不料面对邓小平的强硬表态,万斯终究原形毕露。

  他在与邓小平的会谈中败下阵来,最后灰头土脸地回到了美国。然而,万斯却是典型的“好了伤疤忘了疼”。

  对于中国关系正常化以及台湾问题,邓小平明明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可万斯偏偏在发回美国的访华报告中夸大其词,竟然说自己此次访华收获颇丰、战绩斐然,还为美国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问题上赢得了最高话语权。

  至于邓小平重申的中美建交三原则、台湾问题自主权等内容,万斯则只字未提。

  这无疑让大家误以为中美建交取得了很大成果,也未能让美国完全清楚中国对于中美关系以及台湾问题的明确立场与坚决态度。

  随之,美国上上下下因受到误导而对万斯顶礼膜拜,称他是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最大功臣,更为糟糕的是,连身在白宫的卡特也都被蒙在了鼓里。

  

  只见卡特看完万斯的访华报告后,顿时喜出望外,还兴高采烈地把大家召集到一起,以此庆祝万斯此次访华所取得的成果。

  在接下来的新闻发布会上,只见卡特气宇轩昂地对在场的记者说道:“万斯发回来的访华报告,非常地鼓舞人心!看来,美国也只有他才能办成这件事情。”

  而且令人笑掉大牙的是,不明就里的卡特还亲自前往安德鲁斯空军基地迎接归国的万斯。

  当万斯刚走下舷梯时,卡特就像看见救星一样,旋即上前紧紧握住万斯的手,并当场夸赞他此次访华十分成功,因此要为他大摆宴席,接风洗尘。

  

  最终,美国舆论界由于受到了万斯的误导,竟然一致认为中国为了谋求同美国关系的正常化表现得很友好,并在台湾问题上没有提出过多要求,而是主张“灵活”解决台湾问题,可见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没有什么阻碍。

  其实万斯之所以如此故弄玄虚,没有实事求是地说明访华结果,是因为他早就在背后留了一手。

  试想假如万斯如实报告访华成果,表示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不容乐观、任重道远,那么显然对此感到最为高兴的肯定是苏联。

  这是因为在1977年美苏争霸中,中国作为第三世界的一员,在当时的世界冷战格局中具有一定的话语权。

  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一旦能够赢得中国信任与支持的话,那么势必会在国际竞争中如虎添翼,实力大增,大国地位也随之更为稳固。

  鉴于此,万斯故意夸大访华成果,为的就是让苏联看到中美关系很快就能实现正常化,虚构中美联合假象,以此向苏联施加压力,压制苏联的全球战略。

  然而就在万斯为他的这个伎俩而沾沾自喜之时,邓小平果断出来进行澄清。只见他秉持坚决的立场与态度,公开表示:

  万斯访华只不过是来中国走了一趟,仅此而已,根本就没有取得什么成果。

  非要说有的话,那也只是中国借此机会表明了在台湾问题上一贯以来所始终坚持的独立自主的方针和中国对于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则与底线。

  特别是对于台湾问题,中国绝不会向任何人妥协,更不会采取“灵活”的方式解决,否则就对不起那些战死沙场的人民英雄。总之,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情,只能由自己来决定,别人休想插手!

  

  而且,中美关系并没有因为万斯访华而有所进展。对此,中国必须说出真实情况,绝对不能让万斯的这套外交诡计欺骗了美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

  果然,邓小平的这番澄清彻底地撕破了万斯的弥天大网,也让卡特跟着在美国和苏联面前颜面扫地。

  面对舆论界发出的一片哗然,美国不得不就此重新思考对华战略,并拟定新的中美关系及台湾问题解决方案。

  正如古语所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在邓小平的不懈努力下,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分别在北京和华盛顿同时发表《中美建交公报》,决定自1979年1月1日起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由此实现。

  

  纵观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进程,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无疑是最重要的决策者和开辟中美时代的楷模。

  他把中美关系放到世界格局中进行考量与权衡,显然是一种国际视野和全球思维,对于中国今天的外交依旧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至于台湾问题,正如邓小平所言:这是中国历史留下来的内政问题,自然希望采取和平的方式将其解决。

  虽然中国对此很有耐心,但是这种耐心也是有限度的。而且是否要使用武力方式解决,这完全是中国人民自己的决定,别国无权干涉!

  参考资料:陶文钊.邓小平、卡特与中美关系正常化[J].百年潮.2003,(第3期)

  薛鹏程.邓小平对1977年美国对华关系正常化方案的回应与驳斥——以万斯访华为中心的考察[J].福建党史月刊.2020,(第1期)

  李桂峰.一九七七年万斯访华期间的台湾议题——基于美方解密档案的解读[J].中共党史研究.2016,(第3期)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