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教学设计(参考学案)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检验预习,夯实字词基础。

  2、通过略读课文来复述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情节发展。

  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顺序、插叙的叙述方法,找出文中设置的误会和悬念,分析理解作品精巧的构思及其表达效果。

  4、体会课文中“梨花”的深刻含义,讴歌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揭示雷锋精神经久不衰、正在人民群众中代代相传的主题。

  二、教学设想:

  本文进一步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文章梗概。能力的养成,需要略读实践,要求用5分钟时间略读,复述故事以及筛选主要内容。本文综合运用了顺序和倒叙的记叙顺序,要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分析插叙的作用。另外,小说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发生了两次误会,三次悬念,理解“设疑——释疑——引出新悬念”的巧妙构思及作用效果。最后,找出文中描写梨花的句子,分析理解标题“驿路梨花”的妙处。这样,就顺理成章地理解了本文歌颂助人为乐的精神,揭示雷锋精神代代相传的主题。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PPT出示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学生齐读。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穿梭时空,陆游曾感怀于武均州收复失地,预知来年寒食节,朝祭北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处处梨花盛开的驿道到达洛阳。那是陆游气吞残虏,满腔的家国之爱。在哀牢山深处,茂密的树林中,美丽的梨花又见证了怎样的故事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踏上驿路,找寻梨花。

  (二)、预习检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读课文之前,让我们小试牛刀,检验一下大家的预习。请同学朗读PPT出示的字词:

  (三)、活动一:踏上驿路----略读

  1、略读课文,完成表格(自学探究):

  2、这五件事的时间顺序看似杂乱,实则匠心独运,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出场顺序来写?(学生小组讨论探究)

  学生展示讨论探究成果:插叙、悬念----使文章波澜起伏,更加吸引读者。

  3、写作提示:

  (1)、生活经历是源头活水。

  作者的话:“我在他们的竹楼里做过客,养过病,也曾和他们一起跋涉远行,钻老林,爬大山……一想起这些,许多动人的故事和我的好朋友们的音容笑貌,都会在我眼前出现,是我心情激动,难以平息。”

  (2)、文似看山不喜平。

  作者的话:“我不满意那些平铺直叙的图解式的文章。”

  (四)、活动二:探寻梨花----精读

  1、精读课文,标出描写梨花的句子。并运用你学过的赏析技巧,结合课文内容,对这些句子进行注释、分析。(学生自学,在书中批注)

  2、展示句子赏析,同学之间互评,互相补充,教师追问或补充。

  3、小结梨花:

  (1)、自然界梨花的美丽,为故事的展开铺陈。渲染优美的环境,带给人希望。

  (2)、梨花姑娘的美丽、善良、淳朴的心灵。

  (3)、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4)、边疆地区淳朴善良的民风。

  4、写作提示:怀有真情,写作才能动人。

  作者的话: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过:只有对自己所表现的东西怀着深情的时候,你才可以淋漓尽致地去表现它。我正是怀着抒发自己对一代新人的崇敬心情来写作的。他们的情操是多么高尚。

  (五)、小结本课:

  大山深处,古道驿边,皎洁的梨花,悠远芳香飘向天涯。每一朵,都是一颗美好的心灵,都是一个美丽的灵魂。培根说: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的背景的衬托下,更显得华丽。愿有一朵梨花,飘落在你的心间,让真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六)、布置作业:试用插叙或悬念,写一个助人为乐的小故事。

  板书设计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