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时敢当】“阳”这点儿事儿,还是要“恐先争后”的好
新闻时敢当
这几天浏览新闻,您一定看到了针对疫情,山东提出的“把握节奏、控制进程、拉平曲线、推后峰值”的十六字方针,各位怎么看?
什么叫“拉平曲线、推后峰值”呢?
不妨听听专家的解释。
山东省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工作指挥部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山东省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董亮介绍,“拉平曲线、推后峰值”,通俗地说就是让更多的人先不得病,让这一波感染高峰出现得再晚一点,而且要压低峰值。疫情高峰来得越晚,疫情走势就越平稳。
“同样数量的病人,比如100位,一天之内都到医院去看病,和分散到一个星期,造成的影响明显是不同的。”
董所长说得够明白的了吧?再通俗一些、直白一点儿说,争取晚一些感染、争取不扎堆感染,晚一天少一人就是大胜利。
为什么目前山东要采取“拉平曲线、推后峰值”的部署呢?换句话说,为啥要“晚一天、少一人”呢?
也简单,就是要为医院留下应对感染高峰的准备时间;就是要给民众更多的过渡时间;就是要尽量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
专家分析说,“从目前疫情的发展形势来看,基本上会出现三个高峰,一个是城市高峰,一个是农村高峰,第三个称为余波或是反复。”“根据研判,原本预计明年1月出现的疫情高峰,有可能提前到来,山东有可能出现在12月底。”
疫情就跟那潮水差不多,一波一波冲击。我们的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数量、健康状况怎么样?能承受住狂浪的冲击吗?答案是不那么乐观。咱们山东可是人口大省,又是老年人比例大的省份,要是任由疫情发病高峰肆虐,医院也忙不过来吧?采取“拉平曲线,推后峰值”的办法,让疫情的潮头不那么高,冲击力没那么大,我们的堤坝不就安全多了?
再说了,疫情要防治,经济更要发展嘛!从经济体量来说,咱们山东都是巨人,要是一下子好多人都感染了,活儿谁来干?“拉平曲线,推后峰值”也是保运转、稳发展的需要对不对?
也许有人会问:病毒来势汹汹,能做到“拉平曲线,推后峰值”吗?
答案是可以肯定的。
看看媒体报道吧。
在“拉平曲线、推后峰值”部署下,山东医疗机构正在积极准备应对感染高峰。除了康复的医务人员有序返岗,为了应对疫情高峰,山东省卫健委已发布通知,要求各医疗机构积极布局重症床位,保证因叠加基础疾病产生的新冠重症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同时,山东加快医疗设备的配置,包括呼吸机、ECMO,以及一些生命支持和脏器功能支持的设备等。
医院在努力,医疗资源在忙着做加法;其他的呢?药品企业加班加点,买药难的问题基本解决;咱们身边大大小小“诊疗站”遍地开花,枣庄还开通了“流动诊疗车”,症状轻的下趟楼就能看病拿药。可以这么说吧,为了实现“拉平曲线,推后峰值”目标,都在努力呢!
这样的努力,每个山东人都是局内人,没有旁观者。做好个人和家人的防护,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这些习惯还要继续保持住;感染了不慌乱,科学应对不外出,这些要求更要严格做到。不管是社会还是个人,少一人感染就是成绩,迟一天感染就是尽责。
还是那句话,科学应对,就不要争先恐后,而是要“恐先争后”,晚一天,少一人,我们就能赢。
作者:张文
原标题:《【新闻时敢当】“阳”这点儿事儿,还是要“恐先争后”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