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最可怕的认知误区:我家孩子缺乏“挫折教育”
大家好,我是倡导“人人如龙”的镭师兄,今天我们聊一下“挫折教育”这个话题。
前几天看到一个视频,在某个“提升孩子适应能力”的夏令营中,每个孩子都要当众大声说出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稍有卡顿就被骂:憋红的小脸、满眼的泪水、大声呵斥的教练、压抑冷漠的训练环境,构成了一个极易引发挫折的氛围。
很多孩子本来是充满阳光和自信,但是在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到的不是如何提升自己的韧性、信心,而是极力伪装自己的情绪和对伙伴的冷漠。
特别无语的是,有部分家长和网友看了之后,居然觉得这就是自己孩子所需要的,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够去历练一下。
如果让这些家长、网友自己放到这种环境中体验一下,或许就会得出完全不一样的结论。
你可以设想一下:将幼狼骤然放到成年狼群的环境中,幼狼的未来会怎样?
很多孩子都遇到困难、挫折时,往往会退缩不前、逃避现实,很多家长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四个大字“挫折教育”,觉得自己的孩子缺乏挫折教育,都是温室中的花朵,未来堪忧。
于是这些家长就会给孩子报名参加一些夏令营,专门进行“挫折教育”方面的提升,最终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因为他们只是从字面上理解“挫折教育”的意思,认为只要孩子经历的挫折足够多了,就会培养期坚忍不拔的性格、刚毅奋勇的素质。
只有一个人的心性已经基本稳定后,才会有足够的心灵力量去对抗挫折资讯影评带来的冲击,从而逐渐培养更坚韧的性格出来。
而孩子最初的心灵能量都来自于父母、老师、长辈的支持和鼓励,当他们发现自己“被抛弃到一个可怕的环境中自生自灭”时,他们本来就不太强大的内心更容易被摧毁,也会变得更加脆弱、更容易走向偏激。
一旦孩子的性格到了偏激的境地,很可能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治愈,这种代价就源于父母对“挫折教育”的错误认知。
“挫折教育”这个名词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概念,很容易让人从字面上理解为给孩子不断制造挫折从而提升韧性、强大内心。
实际上,渴望“挫折教育”的父母们,他们内心的期望是孩子能够从容应对问题和困难,游刃有余地走上辉煌的人生之路,这才是他们的真正情感需求。
使用哑铃模型来分析一下孩子们的问题:
孩子们的困难处理方式就是一个哑铃模型:
(1)一头是现实中的问题和挫折,一头是有限的解决方法,夹在中间的是束手无策而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去解决的压力。
(2)所有的焦虑、期望、氛围等都会不断增加“夹在中间的压力”。
从这个哑铃模型的分析中,其实已经看出了问题所在:
不是孩子不想处理这些问题,不是孩子不想获得坚韧的性格,也不是孩子不希望自己能够游刃有余地面对人生,而是他们“不清楚如何应对这些困难”。
部分家长对挫折教育的错误认知,让孩子去经历更多的所谓挫折,但就是不告诉自己的孩子如何应对这些困难,结果经历的挫折越多,孩子就越不自信,家长就越觉得孩子经历的挫折太少,最后进入了自信心断崖式下跌的恶性循环。
网上有个搞笑视频,与这种情况很类似:
甲方抓住了乙方后就堵上嘴拼命打,要乙方招供。
乙方因为不清楚甲方要问什么,也被堵上了嘴,完全说不出甲方要的信息。
甲方认为乙方太顽固,就更残酷地逼供,双方就这样陷入了死循环。
最后乙方快被打死了,他口中堵嘴的布被拿下来后,他问了一个问题:“你们到底要我招什么?”
现在的挫折教育与此非常类似,只给挫折,不给方法,只管挫折,不管治愈。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
(下面是专栏付费内容)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53%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