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安国】安国历史上的教育(七)
众志成城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教育
柒
现代普通教育
三、中学教育
民国27年(1938年),安国县抗日救国会于南关完小创建时代中学,有教职员7人,招收学生50人,同时附设一高小班。是年6月,日军侵扰县城,突围中三名学生被害,学校解散高小班,中学班迁至城南西王奇村,坚持游击教学。是年底学校解散,学生大部参加抗日工作。
民国34年(1945年)7月25日,晋察冀边区第七中学在西北马村建立,校址几经搬迁,民国37年(1948年)底定址县城西关,翌年更名为冀中安国中学。
1951年在小营村建立安国县中学,翌年迁至县城,校址在今祁州百货大楼东侧。1955年暑期,县中与师范合校,称安国第二初级中学,时有17个教学班(含1个高中班),学生916人,教职工78人。同时,改冀中安国中学为河北安国中学。
1956年,建小营、明官店、南王买、伍仁桥、庞各庄、石佛6所“加冠晋级中学”,招初中生1080人,其中伍仁桥、庞各庄两所为当年建校,占地分别为25.6亩和26.7亩,各建教室6个,教师宿舍2间,其余4所中学借占小学教室。是年,全县初中教学班47个,学生2717人;高中班4个,学生209人;任课教师102人,职工90人。1957年,建民办中学22所,招新生28个班1956人。是年,全县中学达30所,教学班83个,学生5047人。
1958年,县委提出“一年突击,两年完成,普及初中教育”的口号,在校中学生增加到6828人。同时,组织中学生参加大炼钢铁和生产“大跃进”运动,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1960年,新增中照、大五女、西崔章、东柴4所国办中学,当年各招收新生2个班,110人。
1960年,在教育整领中,民办中学陆续撤销。1963年,安国县第二初级中学停办,时有国办中学11所,民办中学3所,在校学生3562人。是年,执行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中学暂行工作条例》,教学渐趋正规。1965年,推行“国办与民办相结合”的教育制度,中照、大五女、西崔章、石佛、明官店、东柴6所国办中学撤销,每公杜办起1所民办中学。至1966年,民办中学学生达989人,占在校中学生的43.8%。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学“停课闹革命”,学生建起形形色色的“红卫兵”造反组织,相互串联,揪斗学校领导和教师,张贴大字报,印发传单,参与武斗。10余名学生、教师在武斗中身亡,6所国办中学的3000余套桌凳、10万册藏书被砸抢焚烧一空,试验仪器、标本、药品及文体器材损失殆尽,校舍门窗大部分被毁,停课长达3年。1970年,初中“复课闹革命”,县成立“五七”中学。翌年,高中复课,学制改“三?三”为“二?二”(初高中各2年),招生制度由考试改为推荐。是年,县内社社办高中,队队办初中,原6所国办中学均改为完全中学,全县时有中学87所,教师拔高使用,并通过推荐方式招用民办中学教师330名,占中学教师的40.6%。贫宣队、工宣队、军宣队进驻学校,时称“大老粗占领上层建筑领域”。1977年,普通中学达149所,在校学生2.51万人。学校虽多,教育质量低下,多数学生未达相应学历水平。
1978年,按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注重质量,加强基础”的原则,整顿中学教育。翌年,恢复“三?三”学制和考试招生制度。1979年,试行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中学暂行工作条例》及《中学生守则》,学校管理加强。1981年,改安国县农业中学为安国县第二中学。是年,大力压缩调整中学结构,高中压缩为8所(均系国办,内含初中),社办初中定点19所。1983年,遵照河北省委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领导管理体制改革的指示精神,县委作出《关于改革中小学教育几个问题的决定》,确定安国中学、南王买中学、庞各庄中学为国办完全中学,明官店中学、小营中学、伍仁桥中学为国办初级中学,其他中学划归社办。1986年,村办初中全部取消,全县保留中学26所,其中国办6所,乡镇办20所。1990年,全县有初中班189个,在校学生1.04万人;高中班27个,在校学生1425人。
附:河北安国中学
河北安国中学位于县城西关,系省、地、县三级重点学校,也是河北省首批办好的17所中学之一。
该校于民国34年(1945年)7月25日创建于西北马村,时称晋察冀边区第七中学,当年招收5个中学队,1个高小校长训练队,3个干部队,计1040人,有教职员40余人。迫于战争环境,该校辗转于深泽、安平、博野等地游击教学。民国37年(1948年)迁入今址。翌年3月,更名冀中安国中学。1949 年10月,改称河北省立安国中学,直属河北省教育厅。1955 年,划归县属,名为河北安国中学。
该校于1956年成立高中部,始为完全中学。学校以管理规范,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优异闻名省内外。1959年,首届200名高中毕业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升学率为97.5%。1960 年,因教学成绩突出,该校出席了全国文教战线群英大会。至1965年,共有1250名学生升入大专院校,平均升学率89. 5%。1985年,举行建校40周年校庆,330多名毕业于该校的高级知识分子和担任重要领导职务者应邀返校参加校庆。
1990年,全校有高中班20个,在校学生1250人;初中班13个,在校学生915人;教职工228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一级教师48人,二级教师72人。学校总面积127339平方米,建筑面积18570平方米,有容纳30个教学班的教学楼,并设有礼堂、体育场、农场、校办工厂、物理试验室、生化试验室、电子计算机房等设施,图书馆藏书万余册。1977—1990年,向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1800余人,历年升学率均居保定地区前列。
关于收集抗击新冠肺炎
疫情资料的启事
请大家注意收集、记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各级文件、图片、视频,记录医护人员、社会各界人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事迹,以及群众生活、文学作品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以便在年鉴、志书中翔实记载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安国人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情况。
原标题:《【方志安国】安国历史上的教育(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