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锅煮腊肉:除夕之夜的特别一餐

  

  记忆深处永远忘不了的味道,就是大年三十晚上香喷喷的煮腊肉味儿!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竟然越来越感觉不到过年的快乐气氛了!可能是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也可能是吃穿不愁了。

  越过越没有了小时候的年味儿!话虽如此,但是,仍然有一个美好的回忆,永远留在过年的记忆深处。那就是,从小到大,一年一度的除夕晚上吃的煮腊肉!

  一说起过年,我就想起了好吃的腊排骨,那是一锅腊肉里的重点儿美味。

  这不,今天晚上的煮腊肉已经安排上了。

  

  唯一不同的就是,小的时候是父母煮好,我们小孩儿们等着开吃。现在出嫁成人了,是我在厨房里熬煮到腊肉软糯脱骨了,再安排公婆和孩子们来吃!

  虽然角色转变了,不变的仍然是对腊肉的喜爱和执着的追随。所以,今年巴外多腌制了一些腊肉。

  在我的眼中,鸡野鱼肉都可以不吃,唯独不能少了打从小就吃惯的腊肉。

  没有煮腊肉的三十晚上,就不能算是过了个心满意足的除夕!我

电影的大年三十晚上与煮腊肉同在。

  罗马的昆图斯曾说:“习惯比天性更顽固”。

  说的太对了,我对腊肉从小形成的习惯,已经渗透了骨髓缝里了。

  说起腊肉,里面最美味我最爱吃的就是那块儿腊排骨。

  家乡有句俗语说:“挨锅的饭好吃,挨着骨头的肉好吃!”这块儿挨着骨头的肉,实在是鲜嫩美味,肥瘦相间,腊肉中的精品非它莫属。

  

  撕下一大块儿,你可以狼吞虎咽,也可以细嚼慢咽,顺喉咙下肚,咋吧咋吧嘴唇,嗦嗦手指头,这就是吃手抓腊肉的标配!没有之一。

  小时候简单的吃点儿饭菜,就坐等灶台上大铁锅里“咕咕”冒气泡的腊肉出锅,一下子能吃好几块儿。

  现在一年不如一年能吃了,一般几小块儿就已是味蕾的极限。只是吃的量减少了,但吃的这样东西必须的存在,这才有年的味道!才称得上是过年了。

  吃完肉,再配上一碗肉汤炖好的山野菜,那才是绝配,山野菜营养丰富,又解腻又美味,关键是有益身心健康!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婆婆独创了吃肉吃野菜,再来一小碗自制醪糟小汤圆,解腻又甜蜜,大人小孩儿的最爱。

  身为河南人的婆家,入乡随俗,经过我和我的家乡的影响,中西结合,两两中合,成了现在吃腊肉的过年过除夕的方式。

  当然,鸡鸭鱼肉这些“绿叶配衬”也必不可少,毕竟红花还需绿叶扶!

  吃肉喝酒,二者相辅相成,紧密结合,尤其是大过年的时候,那就敬大家一杯万事如意!二杯心想事成!三杯我就干了!

  友们,除夕快乐!大家都怎么样了?吃的啥饭呢?再祝友们新年快乐!虎虎生威!吉祥如意!

  

  图/4张来于自拍,原创。另外来于网络,侵删。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