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之怪状:幼儿园大班成空班,尤其是公立的,园长无可奈何

对此园长年前曾在会上无可奈何地说,孩子的幼小衔接不在于学了多少拼音加减法,而在于习惯的养成、数学思维的培养,不上幼儿园大班而去学前班,其实弊大于利。可目前的大环境下,又有多少家长敢安之若素,让孩子自在地“浪费”这关键的半年或一年时光呢?

但进了幼小衔接班,真的就是进了保险箱吗?

在学前教育领域颇有建树的教育专家钱志亮教授曾说过,家长千万别觉得,上了幼小衔接班就是在进行幼小衔接。幼小衔接的内容可不止如此。如果把小学学习当做长跑,认识些常用的拼音汉字和基本的加减法,只是在起跑线上领先了一小步。不想后继乏力,落得“一二年级领先,三年级开始落后,四五年级泯然众人矣”的结果,培养孩子的学习品质是重点。

具体该培养哪些学习品质?

好奇心、坚持性、积极主动、承担责任、学会合作、追求荣誉,这些都是能激发孩子学习内驱力的良好品质,但培养这些品质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在孩子幼小衔接的重要关口,这些品质的培养很容易让家长无从下手。钱教授指出,想要让孩子顺利进入小学阶段,家长还可以选择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惯培养好了,还能向学习习惯迁移。

生活习惯为什么会向学习习惯迁移?

先来看一下习惯的形成机制。习惯是指孩子在某一特定条件下自发自动地进行某些活动的倾向。比如晚上开始刷牙,孩子就知道,接下来该洗漱睡觉了。若一个孩子在生活中有整理物品的好习惯,他在上小学后,也同样会将自己的书包整理得很好,书桌也会收拾得干净整洁,这就少了很多找东西找不着,铅笔橡皮乱丢的烦恼。这就是生活习惯到学习习惯的迁移。

那么幼小衔接阶段,该着重培养孩子的哪些习惯呢?

规律生活很重要。学龄前孩子的规律生活应该做到:早睡早起、一日三餐按时吃,不乱吃零食等。不要小看早睡早起这个习惯,很多孩子上小学难适应,主要原因就是睡得太晚早上起不来。家长为此和孩子发脾气,孩子被训哭,一天的开头就是混乱的、不愉快的,怎么能把这一天给过好?

家务活积极参与。孩子积极参与家务,不仅能锻炼手指的精细运动能力(比如择菜、剥豆子),提高以后写字速度和准确度,还能对家庭有主人翁的自豪感。

自己的事独立完成。不少孩子入小学后,常常因为自己的事不能独立完成而遭家长诟病。书包要家长背家长整理,作业要家长催着写,甚至有的孩子连学习都觉得是给家长学的。家长陪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应从生活习惯入手:孩子的袜子内裤自己洗、衣服自己穿、吃饭自己端、书包自己整理......这样才能不养废一个孩子。

生活习惯的培养需要打持久战

人们常说“28天养成一个习惯”,但实际上,28天的坚持只是养成了一个固定的行为,想要养成像睡前刷牙洗脸那样自然而然的习惯,至少要100天。时间如此之久,若无正确方法,恐怕连家长自身就先半途而废了。

想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可借助台历式儿童自律表。一周一页,可先记录下需要培养的好习惯,每天根据完成度决定是否贴星星。这样就将习惯“可视化”并变得易于操作。孩子为了得到星星,也会主动配合家长,增强行动力。家长可提前和孩子商定好,攒够多少星星可兑换什么样的礼物,这样孩子行动的劲头就更足了!

如今不少孩子宅在家里没去上学,正好抓住大块时间培养好习惯的时机。给娃买本自律表,开启小学前的好习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