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成绩很优秀,依旧错过重点高中,“指标到校”是否真的公平?
导语:想起来像老一辈人的小学时光,大都是肆意撒野、欢快有趣的童真年代,因为小学时期的教育大都简单易懂,除了学习的时间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时间能用来和伙伴们玩耍,所以在大部分人小学时光都是不可多得的轻松愉快的学习时光。
但是现在来看,因为种种政策的影响,迫使父母们不得不把眼光往远处看,社会竞争又如此激烈,很多父母从小学开始就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所以现在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放弃了愉快轻松的玩乐时间,不得不认真学习,实打实的学满十二年,为以后的高考做准备。
“指标分配”是学校的一种招生手段。将名额下发给各个中学,要求学生的成绩在规定范围内,就可以被学校录取,其实这种招生手段在之前就有出现过,但是占生源比例并不大。
国家颁发的政策指出,将把学校招生手段更改为逐步达到指标到校100%,即以后重点高中的大部分学生都将会是由这种招生手段招过来的。
这对一些教育资源不太好的初中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因为如果大幅度的实行“指标分配”,这些不太好的初中名列前茅的学生就有了进入重点高中的机会。因为不用看全市或是全省排名,只要是你自己在学校里面好好学习,名次到了学校分配到的名额内,就有可以去重点高中,不用再去和重点初中那些拥有良好教育资源的学生争抢入学名额了。
中学升学考试考得更好,但却错过了重点高中,“指标分配”引发网友热议
但是看待事情要从辩证的角度去看待,普通初中的孩子受益了,但是重点初中的孩子们却不乐意了。
虽然尖子生还是一如既往的保持自己的水平没有被影响,但是排名稍微靠后一些的学生无疑是这个政策的受害者。
用实际情况来说明这个政策,假如我们给重点初中分配两百个名额,给普通初中分配一百个名额,也就是说重点初中的前两百名可以进入重点高中,普通初中的一百名可以进入重点高中,但实际情况可能是,因为重点初中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还有强大的师资力量,说不定在重点初中排名三百名的孩子在普通初中能排一百名,但是这样以来,重点初中的这个孩子并不会被录取,而是被分数比他低的普通初中排名靠前的孩子拿走了录取名额。
也就是说家长们从小学初中就开始规划的算盘打不灵了,重点初中的优势被“指标分配”给消弱,在重点初中处于中上成绩的孩子的利益就不受保障了。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平衡教育资源而制定政策如今却被人质疑不公平,孩子们在新政策下究竟又该作何打算呢?
其实这个政策下发的目的就是为了平衡教育资源,让家长们看清孩子们并不是只有拼死拼活进入挤破头进入重点初中、重点高中才有出路,“指标分配”实施之后,明显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要来的更好一点。
其实在小编看来,新政策的实施也是有底线的,毕竟会根据每个学校的教学情况实时、合理的分配入学名额,要上重点高中也必须得到达一定分数线,不存在说分数低得很却因为指标名额就考上重点高中这种情况。
所以这么看来“指标分配”这个政策其实还是比较科学的,是很有实施意义的,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打破现如今人人都想挤进名校,普通初中无人去的局面。
虽然重点初中的确有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但是如果你是尖子生的话其实是不会受这个政策影响的,毕竟成绩好的孩子一般都比较自律,虽然环境能够影响他们,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他们自己主动的去学习。
而且一个重点高中就能保证孩子一定能考上重点大学吗?那些环境稍差一点的高中考上重点大学的人还不是大有人在?其实学习这件事情最主要的还是要看自己,环境并不能根本的决定一个人的出路,内在驱动力才是孩子们愿不愿意去学习的根本。因此根本没有必要对孩子不能进入一个重点高中而感到失败丧气人生无望,父母和孩子都应该明白,机会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