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罐坟”有多残忍?儿子亲送60父母入坟,每送一次饭添一块砖

  葬礼"瓦罐坟"有多残忍,把至亲关进坟墓,每送一顿饭添一块砖引言

  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格言联璧》

  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历史的国度,在这5000年的文化里孝道这一传统文化一直贯穿至今。孝在古代之中,便是后代对于先辈以及前辈的尊重以及善行。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为人处世最基本的要求,它让人们得以老有所依。

  

  孝道的文化并没有伴随着时间流逝而有所减弱,时至今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大部分人对于父母也做到了最大的尽孝。这种文化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的骨子里面。它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中国古代就是 《二十四孝的故事》特意讲了古人对于孝道的理解。

  残忍的葬礼——瓦罐坟

  只是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中国古代的社会当中,曾经存在着一种非常残忍的习俗,这种习俗有违于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孝道,也让后世看到了古代社会的另一面,这种残忍的习俗叫做瓦罐坟。从字面意思上,可能很多人都无法想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制度,这种陋习在古代的一些偏远地区曾经盛行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这种习俗就是儿子将年满60多岁的父母送入一个坟中,并且每送完一顿饭便砌上一块砖,直至封墓完全封闭,在当时用这种方式为老人送终,而这种在我们看来极为残忍的送终方式,在当时却极为的盛行。

  

  瓦罐坟一般是用石头砌成一个瓦罐状的坟墓,在砌完之后会预留一个口。这种瓦罐坟并不是用来来安葬家中已经去世的老人,而是关押家中年迈的老人的,在古代由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因此诸多方面就十分的不发达,生活物资就十分的有限,当人们到了60多岁的时候就已经是高寿了。只是在当时一旦老人活到60岁以后,不像如今一样还能下地走动,那时的上了60岁的老人基本上已经无法下地干活,也就是没有了任何劳动价值。在当时一个社会资源较为紧张的环境,下,这些群体就成为了社会的负担,甚至是家庭的拖累。

  瓦罐坟诞生的由来

  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歌德

  在这样的情况下,瓦罐坟葬礼由此诞生。不过这种习俗只存在于我国古代的一些偏远地带,家有年迈之人的时候,他们会在村外搭提前建好瓦罐坟,当到家中的父母年满60多岁之后,便将他们送进瓦罐坟里,每天通过预留下来的一个口给父母送饭。每次港台动漫送饭完之后,便给这一个窗口添上一块砖,不到一年这个窗口便会填满。于是在窗口填满之后,老人面临的将是饥饿,直至死亡。这种残忍的做法,却已经成为了当时某些偏远地带的主流。

  

  孝道是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当中为数不多贯穿彻底的文化,然而依然还是出现可这种陋习。正如之前所讲,这个瓦罐坟一般只存在于偏远地带,并没有大范围的盛行起来,在一些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的农村当中,因为古代人民的认知能力不足,加上时代的局限性,人们的思想不仅十分的闭塞,并且十分的崇尚鬼神之论。在他们的认知里,人在超过60多岁,便会影响到下一代的财运以及福运,于是为了不影响后代的发展,便诞生出了这样的陋习。

  时代造就的不同孝道

  只是我们之所以觉得这样的习俗十分的残忍,是因为我们站在了一个现代人的角度,用现代人的眼光以及一个新的时代去看待古人的习俗。只是这样的习俗,在当时就是十分正常化的操作,这样的想法不仅仅只存在于年轻一代,甚至是年迈之人亦是如此。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之下,他们对于这个陋习已经有所认可,为了不影响后代的正常发展他们也会认可这样的方式,或者是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习俗。即便如此,亲手埋葬自己的父母,自古以来就让人十分的难以接受,即便是双方都认同这种习俗亦是如此。

  

  每个人对于孝道的理解不一样,很多人认为孝道便是孝敬父母,帮助父母度过一个快乐的晚年,希望自己的父母可以开开心心的不留遗憾的离开,不过孝道不仅仅只是让父母开心,还要理解父母的意愿。在最大程度上,去接受父母的诸多行为,甚至是思想。瓦罐坟这种方式在众人看来十分的残忍,然当时这些子女在另一种程度上,也是在遵循父母的意愿,即便是父母心中会有所不愿,只是在当时的大环境之下,他们也不得不选择用这种方式来结束自己的一生。虽然这种孝道很多人都无法理解,然而在那个时代亦许多人却十分的认同这种习俗,并且也是去这样执行的。

  

  生而为人,须有感恩之心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孔子

  尽孝本身的表现形式就有很多,在中国古代以及现代都有很多孝敬父母的真实案例,他们通过诸多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内心对于父母的感激之情,骨子里都是在遵循孝道,只是这些孝道之所以能够传承下来,并被人们所熟知,这是因为这种孝道符合人们的价值观。现代人之所以对瓦罐粉如此抵触的原因,正是因为其行为以及方式过于残忍,甚至已经有违于孝道的本质。因此才受到了许多人们的斥责。只是当众人以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古代的思想知识,也许依然无法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所作所为,自然也就无法接受他们因此而做出来的的行为,这是时代造成的结果,亦是人们思想对于孝道理解不同所造成的。

  

  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随着时代的变化,思想的开放,以及诸多环境的影响,也让我们对于孝道有了新的理解。孝敬父母,不仅仅只是过节时候的看望,更多的还是日常陪伴与关心。当父母年迈之时,很多人认为他们是一种负担,却从未想过一个新生儿诞生之时就已经成为了父母的负担,而他们却没有选择放弃,依然将自己的孩子抚养长大。因此无论父母的社会地位以及知识水平如何,他们依然是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恩人,生而为人,我们需要给予父母最大的关心,用感恩之心去体谅与关心自己的父母。

  引用文献:

  《格言联璧》

  《歌德语录》

  《孔子家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