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教授人间清醒:“学医是普通孩子最好的出路。”网友反映更真

  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吗?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但是,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遍地都是。现在,走在路上,如果说自己是大学生,恐怕没有几个人会关注你。因此,说读书改变命运,恐怕有不少人持着怀疑的态度。

  

  也正因此,今天再说寒门出贵子,已经是很难的一件事了。因为你考不进好的大学,那么你就很难有改变你所在阶层的机会。而现在清华北大的学子中,来自普通家庭的学子在日渐稀少,这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

  好的大学没有多少机会进去,一般的大学进去了又担心将来有没有出路。因此,普通家庭的孩子在每年填报志愿的时候,怎样选择始终是每一个高三毕业生和家长所密切关注的问题。因为这时的一个选择就有可能决定孩子的一生。

  于是,金融、计算机、法律等热门专业就成了大家追逐的对象,因为这些行业工作轻松、薪酬高。但是,当一个行业人满为患的时候,他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就业率雪崩般的跌落也就在情理之中。

  

  那么,有没有什么专业是适合普通家庭孩子的呢?人大教授储殷就给出了自己的看法:金融专业能拿百万年薪的都是985高校的毕业生,一般人拿不到;计算机软件虽然有机会,但是行业发展快,淘汰也快,35岁之后就有可能面临着淘汰;那么,什么专业最适合普通家庭呢?储教授认为:“学医却是普通孩子跻身中产的最佳途径,同样也是最好的出路。”

  储殷教授为什么会给出这样一个结论呢?首先,医学的专业多,有很大的自由选择度。医学不仅有临床医学、还有中医学、口腔学等多个分支。这样一来,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许多的可能性,而不容易被某一个专业束缚住手脚。

  

  其次,学医是不需要什么家庭背景的,只要你足够努力,就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大展拳脚。医生在社会上立足,靠的是真本事。你有了本事,有了口碑,就能生活得体面,被人尊崇。也正因此,医生是不需要什么人脉、什么背景之类的东西的。

  第三,医生的薪酬待遇高。虽然医生工作很是辛苦,但是回报率也是蛮高的。一个主治医生一个月的薪酬在一万五千元左右。这样的收入水平,也应该是达到了中产了吧——而这还是平均薪酬。

  

  第四,医生这个行业不要担心失业,还越老越值钱。一般的行业,你越来在单位里就越让人嫌弃,而医生则完全相反。就是退休了,你也完全可以自己开一个门诊——只要有足够的能力,就能再开拓出一番天地。

  尽管学医的好处很多,但是这条路上的艰辛也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

  

  学医,首先你要做好考研的准备,因为现在一般的三甲医院差不多都是研究生了。你要想将来有一个好的待遇,有更多的机会,就是考博士也是要考虑的。

  学医一般都是本硕博连读。这一读,8年下来,你如果家庭不能支撑,那么就很危险。毕竟学医的都是靠本领吃饭,而深入地学习最好不要兼职——心无旁骛,才能走得更远。

  学医,它的只是枯燥艰深,需要你穷尽心力去掌握。而这还不是最重要的,你还必须要培养自己的性格和耐心,因为治病救人是容不得一点马虎的——你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啊!

  

  但是,对于储教授的言论,网友们却有着不同的见解,他们认为——

  “普通家庭的,学医真的不是什么好选择,我闺蜜就是学医的,研究生连着学了6年还不算很好的学历,毕业家里找人去医院实习了半年,她还算争气第一年就考上了县城的编制,又去上级医院学习了3年,就只有编制的最低工资没有各种补贴,一个月2千多。30岁才变成普通的医生,加上公积金和补贴有15万。在她高中毕业到现在这10年,全靠家里生活费,同龄人都买车买房了,还管爹妈要钱,很难坚持。医生是厚积薄发的岗位,家里没有一点支持的,很难活过去的,而且要是家里没有关系,自己的学校不是特别好的话,很多医院实习都进不去。如果家里条件好,在初期能给小孩一点帮助的,学医还是不错的。 不过有个医生朋友很好,家人生病能找她帮忙。”

  

  “我周围学医深造的同学家境都很好,家境一般的本科毕业进不了医院也都改行了。 我们县城的临床医师都要博士,学医还要规培,30岁之前靠家里养。时间成本太大了。”

  “我上班快10年了,讲真的,家里没钱没关系不要考虑学医,没有经济支持根本读不完,没有人脉支持根本就不了业。这种文章就是国家看基层医生不够用授意发的。”

  

  “最好个p出路,本科or专科出来还得规培3年,花了7、8年时间就去下个基层,想要力争上游起码得读研3年,如果读的是科硕就还得再规培3年,可以说读医得让家人供到差不多30岁,就这还普通孩子的最好出路?”

  

  亲爱的读者,对于储教授认为普通家庭的孩子最好学医这件事,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我是蝴蝶花雨话教育,专注教育时事和最新教育动态,喜欢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喜欢我的朋友,请关注我:蝴蝶花雨话教育】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