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保渝厦高铁常益段以最优姿态亮相!
渝厦高铁常益段开通在即
各项验收工作正有序进行中
常益段铁路高质量完成各项评估和验收
离不开工务部门各专业人员的联合聚力
为扎实保障线路高质量验收,长沙高铁工务段自工程建设阶段就成立了线桥专业介入检查组。今年10月19日,该段成立了长沙西线路车间,该车间包括线路和桥隧专业,是全段首个线桥一体的车间。
目前,他们已经按照开通后的要求有序安排开展工作。
线路:在最优的基础上追求更优
渝厦高铁常益段铁路轨道质量指数(TQI)目前在1.55以下,目前为段管内TQI最优线路。
早在2021年6月渝厦高铁常益段进入轨道铺设阶段以来,长沙高铁工务段就派出9名技术骨干全程对施工材料使用、作业过程及施工质量进行盯控。尤其在CRTSIII型板施工时,实施白加黑不间断盯控,为轨道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8月起,该段集结6个车间的精干力量,组织专业公司对91.164公里轨道进行了两次精测精调,结合联调联试和静态验收结果,进行克缺整治652处所,精调最多地段达到6次。
今年6月,长沙西线路车间线路检查工区副工长刘梓恒开始负责该段铁路轨道的检查维修工作。“刚来这里接手就感觉轨道设备质量非常高,因此对我们检修工作的精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轨道的轨距、高低、轨向等与设计偏差超过1毫米以上我们就要进行调整。”他说,“我们现在以TQI1.4为目标,继续精调轨道,这个数值越低意味着轨道越平顺,旅客乘车舒适度越高。”
桥隧:迎难而上何惧挑战
高亚是长沙西线路车间益阳南路桥检查工区副工长,他是该段最早参与介入检查的人之一。
今年7月,他带领工区职工,对常益段所有桥隧设备进行平推检查,耗时两个月,将这段91.164公里铁路中的桥面、箱梁内、桥下各走了一遍。
不仅查设备,他们还对路外环境问题进行排查。他们采用徒步加无人机拍摄的方法,搜寻线路两侧500米范围内的安全隐患。
在常德市区附近,居民、工厂搭建的彩钢棚等硬质漂浮物较多,他们及时联系业主单位和地方政府对这些设施进行拆除或加固,并挨个验收。目前,所有影响行车安全的问题已全部销号。
渝厦高铁常益段有3处特殊结构的桥梁:双塔斜拉桥、拱承斜拉桥和连续梁拱桥,是他们排查过程中的挑战。
其中,位于626公里794米的拱承斜拉桥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座高速铁路拱承斜拉桥,它斜跨石长铁路既有线。该桥梁底处设有检查小车,可通过检查小车检查梁底和主跨墩顶、支座。
这是高亚和他的团队从未涉及过的桥梁和设备。他们积极对接设计、施工及设备厂家等相关单位,掌握设备技术参数及检修要求,并纳入开通后重点管控设备。
今年8月,为了尽可能避免暑气,益阳南路桥检查工区的职工们每天5时到达现场,工作至10时。
近乎密闭的混凝土结构箱梁在烈日炙烧下犹如烤箱,高亚他们一天最多能检查200多个墩的墩顶、箱梁内和支座,在箱梁内行进路程可达十几公里。
探伤:90后探伤“医生”上线
今年8月11日,一支由业务骨干组成,能吃苦、敢打硬仗的90后探伤小队出征渝厦高铁常益段,进行钢轨探伤验收。
来自长沙东检查监控车间的副工长胡景是该队的负责人。在酷暑8月,他们每天作业时间是17时至次日5时,尽管避过了骄阳,劳作中的队员们依旧只能赤膊上阵。“兄弟们下班后内裤都能拧出水。”胡景说。
尽管炎热且辛苦,探伤小队成员们连续33天全员无休,于9月15日高质量完成了探伤工作。
“我们是非常团结且有效率的队伍。”胡景说,和他搭档开展组织工作的是探伤工王殿酉,他们每天的工作计划和人员安排都会提前制定。
有一次由于道路不畅,他们无法到达计划的工作门,王殿酉立即调整工作安排,从就近的工作门进入线路,原本5公里的探伤任务临时增加为7公里,大家毫无怨言,齐心配合,超计划完成了当天的工作任务。
目前,常益段开通前的各项设备台账已完善,长沙西线路车间的职工们都铆足干劲提前适应,已经开始按照设备周期安排工作,进入到正式开通后的常态化工作节奏中。
他们中有4名今年新入职的00后职工。“这些00后能吃苦,勤奋好学,责任感很强,交代的任务能不打折扣地完成。”高亚说。
其中,桥隧工张津静的家刚好在常德:“能参与常益段高铁的建设我很自豪,不仅自己回家方便多了,也为家乡铁路建设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图:记者 马可悦 通讯员 长沙高铁工务段 孙庆 周丽莉
编辑:吕梦瑶
审核:赵灯 赵岳
监制:陈海东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