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四一二事变”,蒋介石是怎么利用杜月笙的?数万工人遇害

  1927年4月11日,上海总工会负责人、共产党员汪寿华受邀走进杜公馆。当张啸林下令就地处理的时候,杜月笙面色苍白地冲出来失态大喊:“不要在我这里做噢……”

  万墨林搀扶着杜月笙,见他两眼发直,大汗淋漓,连连喊道“爷叔,爷叔”。杜月笙像是没听到一样,带着哭腔喃喃自语:“不能在家里做噢,不能在家里做……以后就没有客人敢上门了。”

  就在上午时分,杨虎奉蒋介石之命来拜会杜月笙。经过老蒋信中言辞抚慰,杜月笙答应了帮助杨虎。可是,杨虎刚开口,杜月笙便知道大事不妙,坠入了蒋介石的圈套。

  这件事还要从头说起。

  从1921年起,苏联便开始援助中国,当然主要的对象是国民党。据《为什么是中国》记载,当年,苏联援助广州的军火价值达56.4万卢布;1926年又将各种军火分四批运到广州……据冯玉祥回忆,苏联提供的不光有3,000余万巨款,还有步、骑、炮、工各项专门军事顾问。

  这些冰冷的现实让中国共产党人明白:要想救国只能靠自己!

  1927年初,在上级的周密部署下,汪寿华等共产党员领导上海工人打败了军阀孙传芳,成功解放上海。但仅仅3天后,就被在龙华袖手旁观的白崇禧夺取了革命成果。

  随后,蒋介石带着人马快马加鞭赶来,接管了上海的军政民生一切事务。

  当时,为了统一中国,消灭军阀,驱逐列强,国共两党还处于合作阶段。但是,在国民党内部一直有一股力量在推动“消化、驱逐在国民党内的GC党人”,其始作俑者就是孙先生。

  据金一南将军的《为什么是中国》记载:“若GC党有纷乱我之阴谋,则只有断然绝其提携,而一扫之于民国以外而已。”如果不注明言者姓名,你敢相信这是孙先生说的吗?

  就是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引导下,加上独裁专断的野心,蒋介石、汪精卫、戴季陶等人“坚定”地认为必须清除GC党人在国内的影响。所以,在北伐初步取得成果后,蒋介石便迫不及待地向共产党人下了毒手。

  上海,是当时国内最繁华的城市。

  1927年3月,上海总工会在汪寿华等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让蒋介石又嫉又恨。尽管“北伐”尚未成功,他依旧一意独行,悍然自上海开始在全国展开“白色恐怖”活动。

  作为领导“上海工人运动”的汪寿华,就成了他们的首要目标。

  杜月笙对汪寿华很熟悉,这个浙江诸暨来的年轻人有胆有识,意志坚定,是保卫大上海不受战火荼毒的功臣。两人相识虽然不久,但彼此又十分信任,杜月笙的弟子中不少都是工人,都为保卫大上海立下过大功。

  杨虎来杜公馆的目的就是请杜月笙邀汪寿华来议事,并且隐晦道出蒋介石的目的。杜月笙一脸凝重,望向黄金荣和张啸林。黄金荣脸色兴奋,张啸林则摩拳擦掌,一口答应下来。

  当汪寿华听说杜先生请他前去,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有人劝汪寿华带一队人马预防不测时,他斩钉截铁地拒绝了。他说:“我相信杜先生的为人!”

  因为信任杜月笙的民族大义,因为相信杜月笙对朋友义薄云天,年轻的共产党人汪寿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27年4月,在蒋介石的密令下,在杨虎、黄金荣、杜月笙等人的为虎作伥下,“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上海。

  仅仅“四一二事变”那一天,几万名热血的上海工人被残忍屠杀,数万人被捕入狱。蒋介石的狰狞面目显露无遗,而作为他的爪牙,黄杜等人也被钉在耻辱柱上。

  在那段时间,已经无法回头的杜月笙窝在杜公馆里听风心惊,听雨胆寒,却什么也改变不了。

  1927年4月16日,当众人簇拥着杜月笙穿上北伐军的军装、封功领赏的时候,他是那么的别扭,那么的没有生气,留下了唯一一张穿军服的照片!

  次日,汪寿华遇害的消息在报纸上广为流传。

  一字一句读完报道,杜月笙大发雷霆,关上门,在房内摔碎了很多家具。万墨林小心翼翼地开门劝他,杜月笙红着眼、流着泪冲他大吼;“我杜月笙凭良心做事做人,对朋友最讲义气。这个记者却说是我打电话骗汪寿华出来的,还说他亲眼看见我的手下……”

  可是,无论怎么说,杜月笙都洗刷不了身上的罪名!电话是从杜公馆打出去的,名义是他杜月笙邀请的,他何以自辩?

  许多年后,在杜月笙离开上海之前,他最后一次去探视林桂生。林桂生劝他离开,并不无遗憾地说:“月笙,你当年做得太错了!”

  杜月笙沉默不语,半天,才半跪在桂生姐的面前,握住她的手沉痛地说:“悔不当初啊!”

  至死,杜月笙都没有道出当年的实情。究竟是他亲自打电话约汪寿华前来,还是其他人假他的名义把汪寿华骗来的?

  不过,蒋介石利用杜月笙诱杀共产党员汪寿华,利用黄金荣、张啸林等人的线报到处抓捕思想进步的工人,让整个上海笼罩在“白色恐怖”中,这是毋庸置疑的历史真相。无力回天的杜月笙,日后又将何去何从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