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讲义(教案)
1课 邓稼先
一、题目解说:邓稼先,安徽怀宁人,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他为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要贡献。)
邓稼先二、背景资料:本文是邓稼先的好友杨振宁(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为他写的一篇回忆录。对于邓稼先的逝世,杨振宁教授非常悲痛。为了缅怀好友,作者以中国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了这篇传记。
杨振宁三、字词天地: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 )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元勋( ):立大功的人(多指开创性事业中的)。
至死不懈( ):一直到死也没有松懈过。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语出诸葛亮《后出师表》,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一直到死为止。瘁,过度劳累。
当之无愧:承受而没有愧疚。当,接受。愧,愧疚。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喻,明白。
锋芒毕露(lù):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毕,全,都。
妇孺(rú)皆知:连妇女小孩都知道,表示众所周知。孺,小孩。
难堪( ):难为情。
阔别:长时间地分别。
热泪满眶:形容因非常高兴、感激或悲伤而流的眼泪充满了眼睛。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夐(xiòng):辽远。
曛(xūn):昏暗。
蓬断草枯:蓬草断了,草枯干了,形容极荒凉。蓬,即飞蓬。多年生草本植物,枯后根断,遇风飞旋。
铤(tǐng):疾走。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燕(yān)然未勒(lè)功:典出《后汉书·窦融列传》。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燕然,山名,即进内蒙古国的杭爱山。勒功,刻石记功。
殷(yān)红:带黑的红色。
彷( )徨( ):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四、主题归纳:这篇回忆录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叙述、描写、评价,突出了他对民族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伟大情怀。
五、课内达标练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A、元勋(xūn) 稼(jià) 妇孺(rú)皆知
B、殷(yān)红 开拓(tuò)鲜(xiān)为人知(xiǎn)
C、署(shū)名(shǔ)癌(ái)症 鞠躬尽瘁(cuì)
D、彷徨(huáng) 罗布泊(bō)(pō)风悲日曛(xū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D )
A、署名 悲惨 可歌可泣 接然不同(截然不同)
B、震荡 挚友 鞠躬尽瘁 妇儒皆知(妇孺皆知)
C、签字 筹画 引人注目 层出不穷(筹划)
D、难堪 熟识 任人宰割 蓬断草枯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鲜为人知(少) 任人宰割(比喻侵略、压迫)
B、家喻户晓(明白) 死而后已(停止)
C、当之无愧(愧疚) 截然不同(截止)(割断)
D、马革裹尸(皮) 锋芒毕露(都,全部)
4、填空:
《邓稼先》的作者是杨振宁,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5、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从韩磊在《我是歌手》第二季中的突出表现来看,他是当之无愧的时代唱将。
B、我们学校程序设计大赛的卫冕冠军小李,是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C、罗阳为中国的舰载机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自命不凡”指自以为很了不起,含贬义,用在句中感情色彩不恰当。)
6、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作者提到了儿时从父亲那里听到的一首歌,是因为这首歌是激励热血男儿报效祖国的战歌,有利于表现邓稼先的伟大精神。
B、作者提及父亲诞生的年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为了再次强调中华民族曾经历过的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
C、作者说“他(父亲)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是为了赞扬像父亲、邓稼先等中国几代知识分子振兴民族的崇高理想。
D、文章第五部分以“我不能走”为标题,是为了提示下文内容。(“我不能走”表现了邓稼先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作者以“我不能走”为标题,是为了塑造一个伟大的邓稼先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而不是为了提示下文内容。)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