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浙江】新型研发机构: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引领发展

  创业成就梦想

    新型研发机构正逐渐成为浙江高端创新要素汇聚的引力场、战略科技力量培育的主阵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引擎,依托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浙江在技术攻关、人才引育、平台建设、产业支撑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机构看一看。

  杭州云栖工程院:年青人因科技而团聚

    今年暑假,浙江大学汪愿愿老师带着三十多名学生来到杭州云栖工程院,和他们一起的,还有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成都理工、中科院地理所等300多位师生,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关于“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的闭关式科研攻关。

    浙江大学 汪愿愿

  云栖工程院的定位,它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平台,就是完全开放式的,能够让我们这些科研工作者,包括学生能面对面的和很多科技的大咖,包括跟其他专业的一些同学做交流。容易碰撞出一些真的有创新的idea。然后这些idea 也可以在这里面得到很好的落实。

    不同的院校,不同的学科背景,因为同一个科研计划,同一个梦想,这群年轻人聚集在杭州云栖工程院 2050 创作营,迸发出了难以想象的创造力。

    浙江大学 汪愿愿

  比如说,以我们为例,浙江大学主要是做地理信息和大数据的。但是我们在这里得到了很多做地质的这些老师和同学的交叉的帮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到了一些地学的背景。就拓展了我们包括老师和同学的眼界。当然我们这种信息化的角度也能够帮助以前做传统地学的老师和同学,让他们更加高效便捷地去做他们的科研工作。

    DDE计划执行委员会主席王成善院士曾评价道:攻关场地选在了“年青人因科技而团聚”的云栖工程院2050创作营,这句话用来形容DDE国际大科学计划的攻关科学家也再合适不过。

  为了让“年青人因科技而团聚”,王坚博士于 2017 年创办了杭州市云栖科技创新基金会,作为杭州市第一家科技公益慈善组织,基金会以“倡导科技创新、促进科技交流、凝聚科学人才”为宗旨,探索以民间非营利方式进行科技创新的新模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坚

  来源不同的人能不能坐在一起做创新,过去我们已经习惯在一起工作的,就是我们是同一个单位的。我突然发现,说不定可以让社会上不同的人,原来这些人看起来是竞争的,可能他们在别的场合坐不到一起的,如果能让这些人们坐在一起做创新的话呢,我觉得对社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2018 年3月杭州云栖工程院成立,5月首届 2050 大会举办,此后每年 4 月,大会以“年青人因科技而团聚”为愿景,汇聚来自全球各个城市的自愿者,成为年青人科技交流与思维碰撞的盛会。

    杭州云栖工程院首席科学家 黎珍辉

  2018年1月我回国看了一下,你也很难说到底什么事情触动了你,就莫名其妙的因为人吸引我,就不是这个事情吸引我。我觉得你跟有趣的人在一起,一定能碰撞出很多有意思的火花出来。

    云栖工程院采用柔性自愿人才机制,从事前沿的数字化转型技术研究。主要研究人员被称为自愿者,分为全时和非全时两种,主要来自上海交大、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等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也有阿里巴巴、中国移动、科大讯飞、塬数科技等企业内的科研工作者。柔性的合作机制不仅让云栖工程院实现领先的技术创新,也帮助企业降低了创新成本,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合作机制。

    塬数科技创始人 董事长兼CEO 逄振

  对工程院来讲,我们是把一些经验技术积累,然后都投入到工程院或者是加速到工程院的这个研发当中去。然后工程院的这个结果,它的这个产出物啊,我们又是第一批的这个实践者使用者,所以也会加速我们应用的这个落地,所以大家是一个相互加速,相互促进的这么一个过程。

  科学创新需要打破边界,借鉴杭州云栖工程院的创新模式,王坚院士继续探索用非营利方式进行科学技术创新,探索技术创新的新机制,成立了上海海纳工程院,筹办无锡雪浪工程院,成立梦溪论坛基金会,希望为全球科技工作者和年轻团队提供一个探索未知世界、思考未知领域、解决未知问题的跨学科研讨平台。

    中科院医学所:院所融合,建设健康创新平台

    核酸适体-细胞筛选方法是谭蔚泓院士首次提出的化学和生物医学应用的新原理和新方法。核酸适体是一种“聪明”分子,既能杀死癌细胞,又不误伤正常细胞,并且可在实验室进行筛选、合成、修饰,用核酸适体,能更灵敏地检测血液样本里的癌细胞。

  “用聪明的分子,将癌细胞准确识别出来,进而精准用药治疗”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医学所所长谭蔚泓为攻克癌症设定的目标。

    2019年5月8日,在杭州钱塘区医药港小镇城里,中国科学院首个以医学命名的专业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简称中科院医学所)成立,这也是浙江省重点引进和打造的生命健康领域高能级创新平台。短短三年时间,这家位于杭州钱塘区医药港小镇的新型研发机构,与浙江省肿瘤医院实行院所融合一体化运作发展,在创新体制机制,集聚创新人才,输出关键核心技术,建设高端科研平台等方面发挥出了巨大的动能。

    谭蔚泓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科院医学所所长 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

  我们这个新型研发机构的新在什么地方?我觉得第一个是院省共建,是由中国科学院和这个浙江省共同投入,共同规划、共同管理、共建共享、共同经营的这么一个研究所。另外的新,我觉得我们是院所融合,就是我们与浙江省肿瘤医院,还有一些其他医院,我们是融合发展来推动医学的一个科技革命。第三个,我们应该是所地合作。

    瞄准国家战略目标,以临床需求和问题为导向,中科院医学所开展肿瘤诊断、精准治疗、新药研发、智能医学等与重大疾病诊疗和防控相关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谭蔚泓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科院医学所所长 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

  我们组织了好几个有重大意义的研究领域,我们成立了一个胃癌中心,包括早期诊断,精准治疗、手术导航,预防,这些领域里面我们都做了一个全面的部署。我们程向东书记 ,他的团队是胃癌中心的主力军,他们在研究,怎么样利用舌头的舌象来进行胃癌的早期诊断 。我们在卵巢癌,组织了将近四十个人的一个团队,从找到卵巢癌的标志物,找到卵巢癌早期诊断的方法,分型的方法,有很多药物方面的研究,所以我觉得我们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应该会在肿瘤,尤其是像胃癌、肺癌这些领域里面会有一些早期诊断的更好的方法。

    研究所要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助力,为充分释放青年人才活力,赋予他们学术和科综艺研自由,中科院医学所在打造一流的人才生态上做足文章:建设高水平公共实验平台;配置总资产超5亿的科学实验中心、千余平米SPF级实验动物房及专业技术服务团队;提高青年人才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的比例,以大项目、宽平台为青年人才营造脱颖而出的机遇,高层次人才净流入率持续上涨,人才效能持续增强。目前医学所汇聚了谭蔚泓、马大为等9个院士团队,多位国家杰青、优青等高层次人才。

    目前,中科院医学所已建成核酸适体筛选中心、创新药物与精准治疗中心、智能诊断中心、上消化道肿瘤诊治中心、ECMO联合研发中心等十余个研发平台;在核酸分子医学、靶向药物、新冠核酸检测、mRNA疫苗、医疗器械、肿瘤临床医学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获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获批杰青、优青、青拔等国家级人才项目10项。

  自2020年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的若干意见》以来,我省已累计培育建设省级新型研发机构68家。他们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未来,也将为我省的“两个先行”贡献更多科技力量。

  编辑:徐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