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玩不起”的操作!浙大硕士辞职再高考,只因学医是梦想
高考是个大舞台,也是万千寻常年轻人追求自己理想的最佳形式,同时,它还是万千年轻人执着于自己理想的缩影。在每一年的高考考场上,除去应届高考生,还有这样一些人:圆少时梦的中年人丶被大学清退的大学生丶主动从大学里退学的大学生丶还有辞掉工作再高考的社会考生等等。
在近日,有这样一名社会考生的故事在互联网上引发了人们的热议,他叫张韫喆,浙大硕士毕业生,在去年他不顾亲朋好友的反对,毅然辞掉了手头上的高薪工作,选择重新参加高考,在19年高考中考出了还不错的成绩,最终选择到了自己喜欢的医学专业,成功拿到了山东中医药大学录取通知书。
学医梦
“
小时数经常进出医院,家人也是经常生病的那种体质,就想以后尽量学医
”。每个人在小时候都有自己的一份职业梦,而张韫喆的理想便是长大后能身穿白大褂,穿梭于各个病房,为患者排忧解难。可是,通往理想的道路总是有些坎坷,张韫喆在自己的第一次高考中的成绩并不理想,而众所周知的是医学类院校的录取分数往往都比较高。当高考分数难以支撑起自己的医学梦时,张韫喆遵从父母的建议选择了南京一所高校的应用化学专业。他希望在大学里能通过考研的机会,重新选择医学专业,幸运的是他因为成绩优异被学校保送至浙江大学攻读药物化学专业。可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本以为和医学相关的专业,却是更侧重与化学学科。至此,从高中时期一路走来的医学梦全无了踪影。
都是志愿惹的祸
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可是,面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自己一直以来所追求的理想差距如此之大,面对这漫长的余生,这样的选择,还要跪着走完吗?你会跪着走完吗?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高考报专业志愿的时候,完全不知道那些专业是做什么的,家长说报哪个就哪个。直到进入了大学,才真正了解到了自己所学专业到底是怎么回事。而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对大学专业的了解往往是望文生义,甚至是为了一所更好一些的学校而放弃了喜欢的专业。等到了大学,真正认识了自己的专业,却发现很难全身心的投入进去,所以,每年的研究生考试都有相当大比例的大学生跨专业考研,目的就是想通过考研来回归自己喜欢的专业。
为理想折腰,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
有人说,虽然本科与研究生阶段所学的专业都不是自己心中的医学专业,那也可以在毕业的时候跨专业找工作,每年都有毕业生跨专业找工作。可是,医学专业不像其它的一些专业,有些专业可以在工作岗位上通过自学,照样可以精通,而医学不同,即使你能精通,想要进入医院实现救人理想,也需要资质,而想要重新获取这样的机会,最佳的方式怕是只能通过高考。
为了理想重新高考,又是数年的时光,不得不说,张韫喆的选择需要很大的勇气,也需要一定的实力,为理想折腰的勇气,并不是每个人都有。
质疑声:这种高级“玩法”值得吗
硕士就业后,辞职重新参加高考,这样的“玩法”值得吗?相信这也不仅是张韫喆家人的不理解,众多的网友同样不理解。有网友说:“学医要读博士,上完三十多……父母一直供养?还能工作多少年?不是自私吗?身边的人他想过没,出来都快30了,还有时间积累经验吗?现在大学生那么多,这名硕士竟然这么任性。”在许多人看来这都是不可思议,也无法理解的,要知道有多少高考学生考不上浙大本科,又有多少大学生考不上浙大研究生。在稳坐高材生宝座的前提下,却又选择了又一个求学数年。
结束语
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而在有些时候,走着走着便偏离了理想的方向。是该继续走下去,还是返回起点,这样的选择并不容易。有人说,那就走下去吧,要知道有多少人毕业后,他工作的行业和自己的专业风马牛不相及。思想家孔子曾在《论语·子路》里说过这样一句话:"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孔子认为虽然有些事自己选择说了出来,却也并非一定要坚持到底,如果发现自己的选择不适合自己,却还盲目的坚守,也算是个固执的小人。
所以说,任何追求和实现自己梦想的方式都值得被尊重,即使这看起来有些疯狂,像张韫喆这样回归自己的理想,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这条路需要承受更多的非议和目光。即使如此,我们还是希望他能在自己所选择的道路上艰难前进,忘掉别人的成见,活出自己的色彩。也许在多少年后,医学界会诞生一匹千里马,而这批千里马正是他,难道没有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