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研究成就与展望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呼应社会文化发展的重大主题,在文学观念、研究方法、思维方式、理论范式等方面均展现出了不俗的成绩,有力推动了中国当代文艺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建设。
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研究学科视野不断扩大,文艺理论研究的时代主题更加鲜明,理论把握现实文化经验的能力持续增强,其中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研究的导向作用。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当代化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绩。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当代化研究的理论内涵、阐释立场与实践意义得到充分阐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经典重铸与当代拓展研究获得纵深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关键概念研究、基本原理与批评方法研究,不断走向深入,“回到马克思”的理论口号在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研究与文艺批评领域得到了彰显。
中国文论话语资源的有效转换与西方文论话语反思研究在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研究中不断获得理论回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在文艺理论研究中获得深入。吸收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中华审美风尚,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已经融入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研究的具体实践。在西方文论话语反思方面,更是涌现出“文论失语症”“理论终结论”“强制阐释论”等理论讨论高潮。
文学理论发展离不开一定文化语境的浸染与烘托,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关系问题向来是文艺学研究绕不开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文化研究热潮的兴起以及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向,文化研究成为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研究的前沿课题。在文化研究方面,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研究积极关注文化转型背景下中国文学研究理论范式的生成与演变,批判反思文化研究导致的文学研究疆界的扩大、文学经典意识的消弭、文学普遍价值观的失衡、文学精神的丧失等一系列问题;通过文化研究,反思中国当代文艺学知识生产与知识建构方式,提出了中国当代文艺学研究在特殊历史文化境遇中所产生的新现象与新趋势;坚守文化现代性,在文化转型过程中,强调对社会现代化发展保持必要的审视和反思,积极呼吁在当代文化转型过程中重塑中国当代文艺学研究的现代性立场,建构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文化寻根热潮,到文化诗学研究,再到文化研究,中国当代文艺理论中的文化研究极大地拓展了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的视野,更新了思想观念与思维方法,也对中国文学的学科发展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网络文学的深入发展不仅带来了一种新的文学生态,而且给读者带来了畅享IP嘉年华的新阅读体验,因此,网络文艺学的研究成为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研究的重点。中国当代文艺理论不断深化网络文艺学的基本范畴、核心术语和系统理论建设,对新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媒介与文学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特别注重网络文艺批评理论及其实践的理论拓展,不断呈现中国当代文艺学在移动的文学边界拓展理论话语、生成新的话语范式的努力,这也是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研究取得的新的理论成绩。
文艺学与时代文化、思想语境关系的不断凸显,促使中国当代文艺学研究涌现出新的理论生长点。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在中国当代文艺学、美学研究中表现出明显的“前卫”性,生态美学关注人类在20世纪后期日益紧迫的生态危机,将生态问题研究融入人类精神问题的探讨,是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研究与建设中值得挖掘的理论资源。文学与图像的关系研究取得了令人敬佩的成绩,面向图像时代的文艺理论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研究的新兴方向,《中国文学图像关系史》等重要理论成果体现了中国当代学者在文艺理论研究方面的原创价值。文学符号学研究是中国当代文艺学研究领域的另一股新生力量,并在21世纪以来获得了深入发展,中国学者的符号学研究自成一家,符号学研究的中国学派正在异军突起。
文艺学的跨学科研究向来是令人鼓舞的理论方向。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文艺学跨学科研究的热潮,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语言学研究、1985—1986年文学理论界著名的“方法论”论争,影响深远。文艺学领域中的“老三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掀起方法论论争高潮;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符号学、神话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被充分引入文艺美学研究。近年来,在新的技术革命语境下,特别是新文科兴起的背景下,文艺学跨学科研究弦歌不断,理论研究高潮迭起。AI与人工智能美学的兴起引领文艺学领域的新文科转向,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研究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学与美学研究方向做出了总体性的理论把握,积极探索与人工智能美学密切相关的科幻叙事、后人类批评,并对其引发的伦理危机、美学重构等问题予以批判性的审视。数字人文研究取得新的理论拓展,人文、数字和艺术融合研究方面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问世,拓宽了当代文艺学的研究空间,注入了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神经美学研究、审美与政治的关系研究等也在文艺学、美学的跨学科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突出进展,神经艺术史、艺术审美的神经机制、当代美学的政治与伦理转向、听觉政治等方面的研究注重当代文化思想领域中的艺术、审美体验以及创造机制研究,为当代文艺学、美学问题提供新的研究角度和解释框架,为传统美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艺学研究精彩纷呈,亮点不断。就未来发展而言,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研究仍需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传统与文学定位的学理研究;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关键概念研究,扎实推进文学理论概念、术语、关键问题研究;需要更加鲜明地突出问题意识与系统的学理研究,特别从当前社会文化转型与中国文学学科的现实境遇出发,更深刻地反思中国当代文艺学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目标与任务,努力探索现代形态的中国当代文艺学研究理论范式。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当代化研究”(17ZDA269)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审美文化与批判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段吉方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