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前教育的“兴邦模式”

邓艳是一名乡村幼儿教师,她所在的毛家屯乡村幼儿园位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是一所小学附属幼儿园。

三年前,幼儿园没有固定教室,孩子们只能在教师办公室上课,近40位孩子挤在6张桌子旁,不分大中小班,没有玩教具,也没有饮水机……就这样,邓艳带着孩子们坚持了一年。那时,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拥有一间独立的教室和配套的玩教具。

一年后的2019年夏天,她有机会加入了北京兴邦公益基金会发起的“雏鹰计划”项目,情况才开始改变。

通过“雏鹰计划”,邓艳所在的幼儿园安装了电视机,配上了教学教具大礼包,她自己也得到了系统化培训,开始为孩子们开展主题课程。现在,幼儿园已经申请到固定教室,孩子们不再吵着要回家,出勤率越来越高,笑声也更多了。

“雏鹰计划”源于一次走访经历

邓艳所加入的“雏鹰计划”,是由北京兴邦公益基金会发起成立的公益项目,致力于用公益方式支持国内欠发达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激活乡村学前教师的活力。

该项目的发起背景,其实主要源于一次走访调研经历。那是2018年年初,好未来创始人团队前往贵州毕节走访调研,被当地一户8口之家深深触动了。

彼时,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阴暗狭小房间里,生活着一家8口人。一位瘦小的老奶奶独自照顾着她的7个孙子、外孙子,最大的10岁,最小的3岁,他们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了。屋子里找不到一张桌子,灶台上放着一盆散发馊味的米饭……

这个场景给好未来创始人团队带来了很大的震动,他们心疼这些孩子和这位老人,希望改变类似的现状,让更多乡村孩子拥有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于是,他们决定重点帮扶乡村幼儿园,这也是教育系统中相对薄弱的环节。2018930日,他们在北京市民政局登记成立了北京兴邦公益基金会。

在相关负责人看来,推动乡村学前教育发展,硬件建设固然不可或缺,但真正制约乡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是教师这一关键要素。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保教人员缺口约190万人,其中专任教师缺口100万人,保育员缺口90万人,无论是我国中西部还是东部地区,都存在着较大甚至严重的学前师资缺口。

除了教师数量匮乏,乡村学前教育难点还体现在教师成长系统不完善,教师参加培训机会较少;受到的关注和认可不足,职业成就感较低;多数幼儿园教师来自小学老师转岗;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研工作难以开展……

于是,2019年3月北京兴邦公益基金会在多方调研之后,推出了“雏鹰计划”项目,旨在以微信小程序为管理平台,通过整合多方力量和资源为适合乡村幼儿教师提供课程内容和教学培训,提升教师的能动性,以此带动乡村学前教育质量提升。

用科技和教研助力乡村幼儿教师发展

为了保证教育公益长期持续的效果,北京兴邦公益基金会延续了好未来的基因,通过科技和教研力量帮助乡村幼儿教师发展。为此,“雏鹰计划”项目组研发了一套针对乡村幼儿教师的课程体系,并且利用技术优势开发了专门的微信小程序,对乡村幼儿教师实行7×24小时的陪伴式服务。

据北京兴邦公益基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雏鹰计划”小程序上汇集了很多培训资源,并且设立了一个论坛,鼓励每位参与项目的老师坚持“打卡”——通过照片或视频形式上传每天的上课内容,并附上感悟和思考,基金会安排专人即时回复和点评。与此同时,“雏鹰计划”会针对老师们反馈的问题,定期进行线上培训或教学资源补充,对于坚持打卡的老师还会给予积分奖励,累积的积分可以为老师和孩子们兑换玩教具和课程操作包。

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也在很多乡村幼儿教师中悄然发生。

马振梅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一家乡村幼儿园教师,她每天坚持在“雏鹰计划”小程序上打卡学习,认真观看平台上的每一个视频,不放过每一个优质课件。每次上课前,她都会利用小程序上的课件与教材,准备第二天上课的内容。

上完课之后,她会迅速把教学图片和视频上传到论坛上,跟项目组的老师互动,也会翻看其他老师的打卡内容,从中取长补短。课堂上,马振梅常常会播放小程序上的故事给小朋友们听,她也会揣摩一些游戏视频的思路,结合乡村实际设计有趣的户外游戏。

在马振梅看来,通过一学期的持续打卡学习,身处偏远地区的她获得了过去享受不到的优质教学资源,也得到更多与同行学习交流的机会,一学期下来,她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开阔很多,在教学设计、驾驭课堂、交流沟通、班级管理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她比以前更加自信了。

除了小程序之外,“雏鹰计划”还会定期举行线上和线下培训。线上培训主要以小主题和分享为主,每月23次,内容包含教学理论、教学技能、教学实践及教学研究等。

与此同时,“雏鹰计划”每年还会举办一期暑期培训,主要通过线下集中培训交流,提升乡村幼儿教师的综合能力。如果说线上小程序是细水长流的陪伴,那么线上、线下的集中培训则像一个“充电站”,从理念到实践,从教学教研到教育心理、家园共育,“雏鹰计划”给予乡村幼儿教师很多系统新鲜的输入。

培训的同时,激励必不可少。据北京兴邦公益基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雏鹰计划”每学期会举行面向乡村幼儿老师的教案评比、讲课评比等活动,他们会联合当地教育局为获奖者颁发证书,部分优秀老师还可以获得相应的评优激励,甚至作为日后晋级的参考依据。

更多变化正在发生中

隆志英是来自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荔枝溪小学幼儿园的老师,她是从小学体育老师转岗到幼儿园的。

刚来幼儿园时,她内心既抗拒又不甘,对于如何教好小孩挺迷茫,上课内容主要是通过上网搜集资料,再凭借自己的理解给孩子们讲。两年前,她加入了“雏鹰计划”项目,尝试着在小程序打卡学习,渐渐找到了上课状态,于是一路坚持下来。她通过专业的教案学习和在线培训,掌握了如何根据学前教育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的关联来设计课程,很快与孩子们打成一片,成为当地幼儿园最受欢迎的老师。

变化的不止老师,还有孩子。很让马振梅兴奋的是,她跟着“雏鹰计划”学习一学期之后,班上孩子们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孩子学会了独立看绘本、画画、做手工;有些孩子从不爱说话到现在主动上台表演;孩子们发现了会变色的枫叶,了解冬天的天气变化,认识了自己的身体结构……”

同样的变化,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柳沟村阳山幼儿园也在发生着。

50岁左右的肖远明和包风华夫妇也是小学转岗老师,因为村里的20来个孩子没有幼儿园上,夫妇俩专门开设了“阳山幼儿园”。然而他们曾经的教学经验,在幼儿园似乎并不受用,为此他们加入了“雏鹰计划”。

在加入项目之前,肖远明和妻子主要通过给孩子们听歌、听故事、画画等方式上课,班上出勤率很低。加入项目之后,他们主要通过小程序上的“基础教案”来上课,教学活动变得越来越丰富。“正确掌握了教学方法之后,加上配备的玩教具,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工作量,孩子们也越来越喜欢来幼儿园。”肖远明如是说。

两年来,“雏鹰计划”项目已经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地区、甘肃省东乡县和积石山县、湖南怀化市沅陵县等地支持乡村幼儿园近80所,受益幼儿教师达166位,惠及近5000名乡村孩子。

随着乡村振兴成为新形势下的重要命题,乡村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有一种观点认为,相较城市教育而言,乡村通过复苏本地化教育,有望实现教育的弯道超车。

北京兴邦公益基金会也在探索如何让学前教育乡土化。该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城市孩子来说,想看水稻、小麦的成长过程比较困难,但乡村孩子具有天然优势,乡村幼儿教师可以结合乡土特色设计本土化课程。

为此,“雏鹰计划”在物资配备和教案设计方面也在偏重这方面引导,“我们会配备一些收纳盒,鼓励孩子们把捡回来的小石子、树叶、玉米谷物等东西收纳到盒子里,在教案中引导孩子们利用小石子摆成不同的东西,或者把玉米粒粘成一幅画……这样孩子们所见、所学、所思都是自己经历的。”相关负责人介绍。

当然,乡土课程开发才刚刚起步,乡村幼儿教师培训依然任重道远,未来还拥有很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