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有效改善当前的教学现状

声乐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中重要课程之一,因其培养目标的特殊性,无形中也决定了教学内容、方法与一般音乐系声乐课大不相同。在声乐课教学中教师本该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前提下因材施教,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教学方式大多以教师课堂范唱为主,学生更多的只需要对教师的行为进行模仿即可,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只有从源头去认识问题的严重性,才能更有效的改善当前的教学现状。

1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通过声乐课程的学习掌握适合幼教工作的音乐理论以及声乐教学技能,并且能够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调整教学方式从而为幼儿提供更适合的声乐教育,这才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与一般音乐专业声乐课程的本质区别。然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部分院校将二者的区别模糊化,使得一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现代幼教事业不匹配。高职院校只有认清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及时的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不足,这对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教学现状

2.1

教学模式不合理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个体课模式、小组课模式以及集体课模式等。集体课模式是目前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应用最广且最常见的教学模式,集体课模式也可称为大课模式,是以班级为单位,声乐老师进行集体教学,教学内容包含:音乐作品分析、歌唱方法、歌唱理论等等。这种教学模式利弊都非常明显,能够在同样的时间让更多的人接受到了知识,与其他模式相比大大的节省了时间成本,保证了教学效率,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同时它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因为是大课模式,所以难免缺乏针对性的训练教学,尤其是对于乐理基础薄弱、歌唱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集体课无疑是“催命符”,催着他们逐渐丧失声乐学习的兴趣;反之对于基础较好、水平较高的学生,则限制了他们声乐水平的提升。

第二种是个体课模式,这种模式是与集体课模式相对的,它更多的是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进行教学,这种模式下有利于教师更全面的了解每一个学生,如乐理基础、学习能力等,教师也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这种模式最大的有点在于能够真正的实现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过程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的问题,对症下药,缺点则是推广起来难度较大。第三种是小组课模式,这种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中是非常受欢迎的,首先这类模式对人数有限制,最多不超过10人,一般都是3-5人一组,这种模式能够将集体课和个体课模式的优点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在保证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能给予个别学生针对性指导,尽管这种模式优势如此明显,但是由于受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以及教学设施等诸多限制,实际采取这种模式是少之甚少。

2.2

学生评价系统不完善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学生评价系统还不够完善,更具体一点是因为很多教师未能为学生建立细致、全面的教学评价标准[1],更有甚至,教师单单的将学生对于声乐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学习效果不仅仅取决了对声乐知识的掌握程度。像这种单一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考核标准是无法实现客观、全面的学生综合评价,更不用说期望借此来了解学生对声乐课程的学习情况了。这种教学评价方式无疑是阻碍了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发展,也使得学生不能真正的掌握社会需求的技能。

2.3

重教材轻实践

前面有提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与其他音乐专业声乐课程的区别,前者更强调实践。但是仍旧有很多教师倾向于按照教材上的内容为学生进行讲解,使得实践方面教学的比例严重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幼儿教师有了更高要求,此时如果学生只是仅仅掌握了教材中的声乐理论知识是远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要的,社会需要的是同时具备幼教综合能力以及素养才能的人才,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往往只注重传授声乐教学的技巧,未能重视教师该如何向幼儿传授歌唱方法的教学。另外,很多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师将课堂作为唯一的教学场所,教学内容也局限于唱歌,并未能与预期一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类似于这样的教学形式是不能让学生形成全面的声乐知识体系的,更无法通过学习来获得更多的教学技能,遑论能合理的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3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模式的创新

3.1

集体教学与个体教学相结合

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它要求学生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同时也要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所以将集体教学与个体教学相结合,既可以保证课堂教学效率,也可以实现在集体中融入个体,从而能够在整个教学中体现学前教育的特色。前面有具体介绍过集体课与个体课的概念,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集体课是将众多的学生集中进行授课,优势缺点都十分明显,能够改善学生在单独面临声乐技巧难度较高的畏惧心理,在集体中学生之间能够取长补短,更易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例如教授用U母音唱《同一首歌》,这首歌学生本身就很熟悉,很容易在体会气息和共鸣的同时注意到歌舞强弱的对比。个体教学能够很好的弥补集体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了解不全面的问题。将集体课与个体指导课相结合能够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兼顾到不同声音素质学生地同时也考虑到了每位学生不同地声乐训练需求,实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3.2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数都对艺术怀有很大的兴趣,但是受招生生源质量限制,这些学生整体音乐素养普遍不高。可能有学生会想要在声乐上有所收获,但是从个人能力出发,这些学生大多数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兴趣、有热情但是缺乏相关的乐理知识、声乐基础等,所以针对这些学生,教师首先需要考虑社会对这类人才的真实需求,高职院校声乐教学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领悟力、音乐素养等方面的差异,来实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准确找到学生们的差异点,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3

重视实践课程的重要性

学前专业未来工作方向是幼儿教师,这与其他行业工作性质存在较大差异,因其更多的是面对儿童,所以要求此专业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增强教学实践性,首先可以定期邀请幼儿教育行业专家到学校进行演讲活动,让学生们能够接收更多的声乐教学经验,也可以为学生讲述真实的幼教经历,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感知乐理知技巧的运用方式;另外,学校也可以与当地的幼儿园建立合作关系,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演讲会能让学生接收到更具有针对性的声乐教育,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而幼儿园实践则可以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提前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并及时改善自身不足。

4总结

总而言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重视声乐课程的教学,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职业水平同时也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声乐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离不开教师对教学途经的积极探讨,在寻求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过程中,进一步拓宽声乐教学的内容,加深学生对音乐理论的掌握,积极推进声乐教学模式改革,从而为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改革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