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来了,孩子在园在家“两副面孔”,怎么破?(转给家长)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放寒假了。在孩子们欢呼雀跃的同时,不少家长正为放假后孩子在家的表现犯愁,他们向老师反映:
放假前,孩子在幼儿园守规矩、懂礼貌、从不挑食,是名符其实的“小绵羊”;可到了假期,回到家,则变得懒散、挑食、爱耍性子,俨然一个“小魔王”。
孩子为什么会有“两幅面孔”?家长又应该怎么做呢?且听老师细细说来。
01
幼儿园有严格的纪律规则
在幼儿园时,有一套系统、固定的纪律规则,孩子在长期遵守的过程中,心理上会形成定势,从而转化成一种习惯。
而在家就不同了,没有各种规则的约束,加上孩子一哭闹,家长就容易心软妥协,孩子完全不需要自我控制,容易变得任性、懒散。
02
幼儿园里有榜样示范
在幼儿园,经常受到老师表扬的一定是那些遵守规则的孩子,他们会起到榜样作用,孩子们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自然会向榜样学习,遵守规矩。
而在家中,很多家长在无意中忽视了言传身教的作用,比如:要求孩子把玩具整理好,自己的桌面却乱糟糟;埋怨孩子出门磨蹭,自己上班总是迟到;要求孩子多喝水,自己却只喝饮料……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不同标准会本能地提出反抗,时间久了,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地位就会逐渐丧失。
03
家庭教育的不一致性
在家里,有的孩子犯了错,爸爸妈妈严厉地批评,爷爷奶奶却会一味护短,家庭教育的不一致性,会让孩子逐渐养成“恃宠而骄”的坏毛病。
04
孩子缺少亲子陪伴
3-6岁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模仿能力强,需要父母的悉心照顾和引导,这是祖辈所不能代替的。如果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陪伴,容易留下心理阴影,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的孩子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容易以“反常的表现”来博得父母的关注。
那么,该如何应对孩子寒假在园在家“两副面孔”呢?聪明的家长都这样做!
与孩子一起制定寒假计划表
寒假里,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孩子做好寒假生活计划,如制定每日作息时间表。安排的时候需要和孩子商量,但一旦制定了,就要坚决执行。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养成按计划做事的好习惯,从小学会做自己的主人。
正确奖励和惩罚孩子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许多家长把握不好度,把爱变成了娇惯。家长们应该在爱孩子的基础上对孩子提出要求,建立基础的家庭行为准则。如规律每日作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天只能玩20分钟电子产品等。
家长还可以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如,孩子“表现良好”可以获得何种奖励,孩子“做错事”将受到怎样的惩罚等。这些措施一定要说到做到,不可言而无信。
统一家庭教育态度
一致的教育态度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必备条件之一。首先,父母之间要统一教育态度,许多家庭推崇的“红脸白脸”式教养态度实则是对孩子不利的,会让孩子感到混乱、丧失自信与安全感,甚至影响亲子关系。此外,父母和祖辈之间要统一教育态度,不要让祖辈成为孩子犯错的庇护所。
给予孩子高质量的亲子陪伴
“陪伴孩子”是门技术活,作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伴者,陪伴的过程也是父母自我“修行”的过程。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并不是时时刻刻都陪着孩子,而是懂得利用时间和方法好好陪孩子。
1.全身心投入亲子陪伴
有效的亲子陪伴,可以是与孩子亲子共读、一起游戏、一起运动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家长放下手机,全身心投入亲子陪伴、给予孩子真实的关注,真正地投入和享受这段时光,才是陪伴的真正意义。
亲子游戏推荐:舞狮子
快过年啦,舞狮子,锵锵锵锵真热闹!让我们扮成小狮子,一起来运动吧!(点击下方图片,即可查看大图)
——选自亿童情商智商课程·图书课程
2.愉快而和谐的双向沟通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高质量对话,也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西方研究早期教育的专家发现一件很微妙的小事,能影响儿童未来的发展,那就是父母跟孩子对话之间的往返次数。
例如,当孩子指着路上的各种车辆问你:“这是什么车?”你简单回答“小汽车”就结束了,这种一次性对话对孩子成长效果不大。
还有一种父母,他们与孩子之间会有往返多次的问答,父母会说哪是公共汽车、哪是出租车、哪是警车,然后父母还会告诉孩子,不同类型的车有什么显著的特征、什么人乘坐什么样的车等,下次再给孩子提问,让他们回忆父母教给他们的知识。这类多轮往返问答的双向沟通,对提升孩子语言能力有重要作用。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
希望家长在寒假里能与孩子一起合理制定假期计划表、坚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和卫生习惯、给予孩子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和孩子一起度过一个充实、有意义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