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70%的家庭教育“父爱缺席”,爸爸去哪了?
正逢暑期档,这期间各种关于孩子教育的电视剧、电影也集中爆发,占据整个夏季的黄金档。无论是《小欢喜》、《带着爸爸去留学》、《少年派》等热播大剧,还是《银河补习班》、《哪吒》等叫座电影,我们从中会发现一个共同点——“父爱式教育”被冠以越来越浓厚的分量和色彩。
这并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反映着国内家庭教育的现状——父爱式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被越来越重视。前几年《爸爸去哪儿》综艺大火的同时也引发了一项调查:中国近七成爸爸淡出幼儿教育,只有33%的爸爸经常会和孩子共同阅读、讲故事、陪伴玩耍。
而随着父爱教育意识的苏醒,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纠正这种“缺爱式教育”,强调父爱参与。这一点在艾佳交付的家庭中表现的也尤为突出。
我们的首席交付官发现:凡是父亲和孩子更亲密的家庭中,幸福感的氛围则更加强烈。孩子也更加独立、乐观和富有责任感。
比如,我们在云南的一户交付家庭中,爸爸和孩子做互动游戏,被要求说出对方的五个优点。女儿让爸爸先说,爸爸迅速说出五个优点时候,女儿还撒娇让爸爸继续说下去。
这场看似简单的对话却让交付官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地方:爸爸在面对女儿的时候显得非常认真,没有把她当成一个孩子,而像是在对一个小大人的行为进行郑重总结,女儿则非常认真地掰着手指在算爸爸说了几个,我们看到,爸爸对女儿的态度并不是一种宠溺的爱,而是表达了非常尊重、肯定和赞许的态度。
另外一个家庭中,我们看到的则是父亲与儿子之间的有趣现象,在首席交付官说出家中藏了“宝藏”,5岁的小主人便自告奋勇的要求自己去寻宝,居然还要求爸爸不能插手。期间小家伙跑得太快不小心摔倒,但立刻像没事人一样爬起来继续兴奋的寻宝。
爸爸说,孩子一直是这样特别“皮”,从小就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吃完饭了会自己刷自己的碗,自己的小衣服也是自己洗。交付官问这样小孩子会不会太辛苦,爸爸说儿子从小就认为这是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负责,并不会认为自己需要特别照顾。
一般来说,父亲的思考都是趋向理性化的,就像选择艾佳生活时很多家庭父亲和母亲的关注点就不一样,妈妈关心的则是居家的舒适度,而爸爸更看中的是材料的安全性,是否健康环保,对孩子来说安全性是否足够。许多爸爸不会Care细节,他们更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性格方向、心态建设和责任感的塑造。
小艾和交付官一路交付走下来,发现家中只要是和爸爸关系特别亲近的孩子,好像都比较“懂事”而且能动性很强。
在传统的的家庭教育认知中有个很大的误区:“男主外,女主内”,认为爸爸肩负更大的养家糊口的责任,在家庭教育中总是当“甩手掌柜”,把孩子扔给妈妈管。
但经过这些交付家庭的实地感受,小艾深深的意识到:养育孩子并不是“谁管都一样的”,父亲的关爱是母亲无法取代的。爸爸的回应、爸爸的帮助,会让孩子充满安全感。男孩子希望跟爸爸学习如何更勇敢,如何承担责任。女孩子更多的是希望得到爸爸的保护,爸爸对她的态度,往往影响了她以后是要“嫁给爸爸这样的人”还是“一定不能嫁给爸爸这样的人”。
一个孩子,不会在意自己的父母光芒有多耀眼,赚钱有多少,更多会在乎父母给了自己多少陪伴和快乐。每一次的交付,小艾总能从每个家庭中感悟到幸福之道,幸福来源于内心的感觉,跟爱息息相关,而非金钱名誉 。而孩子往往能给我们这样的感觉,他们简单而纯净,对父母无条件地信任与爱也会反馈到父母身上,形成一个家最坚固的温暖港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