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二简答很难?这些答题技巧你得知道!

  小学教资

  中学教资课程导航

  幼儿教资课程导航

  教育学基础知识

  1

  1.简述20世纪之后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

  2.教育的全民化。指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4.教育的多元化。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等。

  5.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手段

  二、教育的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3.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政治功能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基本途径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社会舆论

  4.传播一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青一代政治社会化

  4.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5.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简述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7.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8.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道德素养。教师的道德素养是从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对待自己 的态度上体现的。

  (2)知识素养。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 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3)能力素养。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 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

  (4)心理素养。一个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9.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处理好个人关 系上。

  (2)关注情境阶段

  在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以及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 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3)关注学生阶段

  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10.简述教师成长的途径和方法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进行教学反思

  11.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师德为先的理念、能力为重的理念

  (1)师德为先

  (口诀:两爱两人)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能力为重

  (口诀:理论实践、研究学生、实践反思)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12.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基本内容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专业知识

  1.小学生发展知识

  2.学科知识

  3.教育教学知识

  4.通识性知识

  专业能力

  1.教育教学设计

  2.组织与实施

  3.激励与评价

  4.沟通与合作

  5.反思与发展

  心理学基础知识

  2

  13.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口诀:墓里多组戏精)

  (1)明确记忆的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14.防止遗忘的方法

  (口诀:法官及时,返回散中)

  1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这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的规律来进行的复习)。

  2合理分配时间。

  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15.培养创造性的方法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16.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方法

  (口诀:思恋良方)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17.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归属与爱的需要。

  4尊重需要。

  5求知需要。

  6审美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18.简述良好性格的培养方法

  (口诀:我的三观在集体,强化榜样因材施)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3

  19.简述古德莱德课程层次理论

  (1) 理想的课程是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与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

  (2) 正式的课程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所规定的课程

  (3) 领悟的课程指的是任课教师对正式的课程所领悟而形成的课程

  (4) 运作的课程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所实际实施的课程

  (5) 经验的课程指的是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实际体验到的东西

  20.简述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1)课程计划。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科展开。

  (3)教材。是教师与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21.简述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教学行为的转变

  学生观:

  (口诀:两独一发)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教师观:

  (口诀:见醋放盐)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学观:

  (口诀:学习过人)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教学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22.简述新课程改革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

  (口诀:内母猪过重,方去膘)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3)评价内容综合化。

  (4)评价标准分层化。

  (5)评价方法多样化。

  (6)评价主体多元化。

  (7)关注发展过程。

  23.简述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和表现

  (1)原因:

  (口诀:三有一训练,控制很全面)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2)表现:

  (口诀:严规范,塑个性)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24.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其教育启示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 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 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进行教育。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 避短,长善救失。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必须因材施教。

  25.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具体观点

  1.知识观。知识并不准确,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2.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与差异性。

  3.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26.简述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口诀:心情学堂法)

  (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

  (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兴趣在第一课堂及第二课堂中共同培养

  (5)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27.简述小学生学习习惯的主要特点,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主要特点:(口诀:小学生习惯模仿姐犯贱)

  (1)学习习惯的广泛性

  (2)学习习惯的实践性

  (3)学习习惯的阶段性

  (4)学习习惯的模仿性

  培养策略:

  (口诀:课堂活动中引导正强化,家长个别评价)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堂中正确引导

  (3)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

  (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28.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口诀:长多活动)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29.简述疏导性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的要求

  疏导原则: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

  (2)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

  (3)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

  30.简述小学德育的途径

  (口诀:一教二班三活动)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校外活动

  (4)共青团及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6)班主任工作

  31.简述如何形成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32.简述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与方法

  原则:(口诀:有客官叫李可)

  (1)教育性原则

  (2)客观性原则

  (3)有效性原则

  (4)可接受原则

  (5)冷处理原则

  方法:(口诀:积善成公)

  (1)沉着冷静面对

  (2)机智果断应对

  (3)公平民主处理

  (4)善于总结引导

  33.简述操行评定的要求

  操行评定:

  1.操行评语要实事求是,抓住主要问题,有针对性,能反映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表现 和发展趋向;

  2.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适当指出他们的主要缺点,指明努力方向,不可罗列现象, 主次不分;

  3.文字要简明、具体、贴切,使人一看就明白,能够接受,切忌空洞、抽象、一般化, 严防用词不当,伤害学生情感,造成家长误解。

  34.简述如何对后等生进行教育

  (口诀:恒心才发光)

  1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3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4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5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35.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

  (口诀:双基+全面发展)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 的个性心理品质

  36.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口诀:舰长传教)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7.简述科学性与思想性、启发性的贯彻要求

  (1)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的要求:

  1确保教学的科学性。

  2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3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事例和录像等。

  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2)贯彻启发性原则的要求:

  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 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38.简述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一般来说,教师选择教学方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特点。

  (3)学生年龄特征。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6)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

  39.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1)优越性: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4.有利于学生多方面地发展。

  (2)局限性:

  1.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2.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 和实践能力

  3.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4.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40.简述教学实施的环节

  (口诀:备上作业来辅导,学生成绩差不了)

  (一)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二)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四)课外辅导

  (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

  41.简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口诀:慕容芳气购泰语书)

  (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结构合理。

  (5)语言艺术。

  (6)气氛热烈。

  (7)板书有序。

  (8)态度从容。

  42.简述课堂问题行为及其应对

  (口诀:用言语和非言语惩罚心理)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中做出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破坏课堂教学活动正常 进行的行为。关于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运用积极的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调控。

  (2)合理运用惩罚。

  (3)进行心理辅导。

  43.简述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口诀:自我努力,成就需要)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造就成功”的归因观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口诀:创情境、控水平、用反馈、指归因)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4.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教师资格证备考资料领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