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教育最强国的苦恼:他们在世外桃源,急需从中国引进大量焦虑
纪录片《他乡的童年》镜头下呈现的都是各国的精英教育,无论是英国的顶尖私校还是东京的网红幼儿园,芬兰虽然没有精英教育,但却是个理想国度,领跑全球的高福利国家、平等自由,国民无忧无虑。
上篇文章《人口500万,没有考试,世界教育最强国到底强在哪儿?》(点击阅读)提到的三个发达国家(日本、英国、芬兰)的教育看起来很美,然而其中很多教育理论和观念都是我们目前在中国求而不得的。
当我们翻开硬币的另一面,其实这样令人羡慕的全球领先的教育体制也存在各自的困惑,甚至弊端。
1
日本时刻顾及他人的集体主义
背后藏着“哭是一种羞耻”的压力
日本追求的集体主义和完美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人作为独立个体的个性;时刻顾及他人的感受也让日本人长久以来压抑自我。
长久以来“哭”这件事,在日本人眼里是一件难为情和不好的事,哭就代表软弱,但是当今社会人的精神压力巨大,需要一个情绪释放的窗口。
随着教育的逐步修正,越来越多的日本人意识到不必因为哭而有羞耻感。
日本有一种职业叫感泪疗法师,通过播放能产生情感共鸣的影片来触动受访者的情感,帮助他们用眼泪来缓解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影片中参与疗愈的大学生是第一次在人前哭,上一次在人前哭还是在幼儿园时期因为亲人去世,却被告知不可以,小小的孩子也就那样忍耐住。
2
英国公立与私立教育隔着巨大鸿沟
精英教育与阶级固化却是一步之遥
英国的教育也有自己困境和难处。纪录片记录的全部是英国顶尖私立学校,而全英国只有7%的学生在私立学校接受教育。
英国私立学校毕业生进入社会高层的可能性较普通学生高五倍。在英国,阶层固化是每一个身处英国社会的人都切身体会到的现实。
资深新闻编辑马丁在接受采访时谈到,掌握特权的小部分人上名校,继而继续占领整个国家全方位的优质资源,这样不利于社会的公平性发展。
德威公校的校长斯宾塞博士也表示认同并表示学校已经开始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并且已经开始采取积极的措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和能力去扭转这种局面。
目前德威公学通过奖学金、助学金录取的学生比例已经达到了30%,斯宾塞博士表示希望未来这个比例能到达50%以上。2019年,剑桥大学三分之二的新生来自公立学校,创学校历史记录。
3
近乎完美的芬兰教育
亟需购买大量焦虑
在一切都近乎完美的芬兰,教育从业者也有自己的担忧。莱蒂坎加斯小学的校长表示,如今的芬兰孩子生活太过于简单和安逸。芬兰人自古以来的努力工作和积极奋斗的西苏(sisu)精神正在丢失,所以校长本人希望能够引进竞争机制。
高福利国家的共同问题就在于福利太好导致人们无心努力奋斗,过于安逸的生活减速社会进步和发展。
现在的90后、00后恐怕少有人知道在几十年前称霸手机市场的诺基亚老大哥,如今占领通信市场的大咖来自美国的苹果和中国的华为,日韩也占有一席之地。
影片中的一家四口驯鹿人,他们的祖辈从18世纪开始就生活在北极圈,他们扎根在这里,也不愿意去任何地方,哪怕是首都。
这家女主人告诉记者,他们大概十年去一次首都赫尔辛基,因为那里人多且没有必要去,自己的生活已经够好。
当记者周轶君问到他们如果规划孩子们的未来时,男主人毫不犹豫地说要孩子们留在本地继承他的驯鹿事业。
此时在一旁的孩子也不假思索地说,因为驯鹿需要被照顾。
你可以说他们自祖辈起就生活在这里,需要延续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难道这不是一种固步自封吗?外面的世界很少去了解,更别说走出去。
祖祖辈辈的生活都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却不知道在中国这样的地方已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
4
常被妖魔化的中国教育
反而是步步求稳,稳中求好
被广大网友拿来与以上发达国家教育做对比的中国教育,其实远没有想象和讨论中的令人绝望。
截止到2014年,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全球范围内的学前教育入学率为44%;小学的入学率为105.7%;中学的入学率为75%;大学的入学率为34.5%。
目前学前教育入学率已经达到81.6%;小学的入学率达到了108%(毛入学率);中学的入学率达到了96.2%;大学的入学率达到了39.4%。各项数据都已经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
看到以上的数据百分比,再来想想中国的人口基数和其他国家的人口基数,就能明白中国的教育现状是稳中求好。
对标同样的人口大国印度,2017年印度仍然有三亿六千万孩子因为贫穷、公立学校教师严重不足、经费受限等多方面原因辍学。
1985年中国小学毛入学率就达到了100%,印度到2000年才追赶上我们。到2017年,中国的中学入学率是99%,而印度只有79%。
国情各异,发达国家的教育体系和模式实在不是照搬就可行的。印度虽然辍学率高,但是印度的精英教育人尽皆知,印度人担任全球500强跨国企业高管的比列高达30%。
中国的高考制度虽然给国民带来压力和焦虑的教育氛围,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条相对公平地、改变命运的光明大道。
对于家境普通,甚至贫寒的学子只要你努力学习,挤过高考的独木桥,可能就会迎来改写命运的时刻,各大高校也都设立助学金帮助经济困难的孩子完成学业。
设想有一天北清复交以及985这样的名校也开始大规模按照英国的精英教育体制按照捐赠、校友推荐这样的制度招收学生,那么寒门如此出贵子?普通人的后代又将何去何从。
5
褪去焦虑的精英后代和寒门贵子
都只是需要爱与尊重的孩子
如今中国的一线城市已经有了精英教育的趋势,教育成两极分化。普通的公立学校开始减负,但是高考大剑悬于头上,家长们不得已纷纷带着孩子去课外补习班。
一小时¥200的起步价让多少家长省吃俭用,这还没算那些可能连补习班根本去不起的家庭。另一边的公立名校或者私校、国际学校,无论从家长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都与普通学校家长不在同一阶层。
无论从学识还是见识,他们的孩子和普通孩子都已经不在一个平行线上,因为经济是基础,阶层也是基础。
世上根本就没有完美的存在,一个国家庞大的的教育体制更是如此,没有完美,只有适合与否。
谈国家教育有些无力,抛开国情和体制,普通家长在能力有限的范围内可以为自己的孩子做什么?我很喜欢周轶君在芬兰那一期节目结尾的总结:
是的,也许我们不能很快就学到这些先进和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很多都不符合我们的传统也不符合我们的国情。
但是我们作为个体、作为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基本的尊重、爱、关怀和陪伴,让他们饱有好奇心,让他们体验和感知生活,跟随他们一起找到生活的信念。
因为未来,从来都不是一个样子,教育也从来不是一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