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660分北大学霸退学,母亲支持读技校,如今无奈考研读博

  2011年,青海高考理科第五名,660多分考入北京大学的周浩,在母亲的支持下“弃北大读技校”,轰动全国教育论坛,成为职教史的里程碑事件。

  从惊艳四方的高材生到普通技校生,从北大生科院储备军到平凡技工,“天之骄子”般的周浩,为何放弃北大读技校?

  12年过去,这位“鲜衣怒马少年”是否后悔当初,如今“反转人生”能否遂心如愿?

  周浩在技校进行实验

  万物皆有因,百般皆有果,周浩的“反转人生”,早在童年便种下“因”。

  1990年,周浩出生于青海一户书香门第,父亲任教于深圳大学,无暇顾及家庭,周浩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缺乏百折不挠的父爱教育,无声埋下“祸根”。

  幼年时期,周浩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实践操作”能力,凭借优秀的物理成绩,酷爱重组机械电器,梦想之花悄然生根,励志考入享有“航天一哥”美称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然而,遂不如人愿,惊艳四方的高考成绩,却成为周浩“反转人生”悲剧的导火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年,高考金榜揭开,周浩以660多分理科成绩,位居青海省第五名,六月的微风终于吹散腊月的汗水,周浩的双眸之间,却无任何喜悦。

  彼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青海理科录取分数线,平均599分,周浩可以轻松踏入理想学府,却因父亲“望子成龙”的强硬态度,无奈选择国内最高学府之一的“北京大学”。

  8月开学季,周浩怀揣父母的希望与寄托,踏上前往北京的列车,窗外金秋落叶,仿佛诠释周浩内心梦想的凋零。

  踏入群英荟萃的北京大学,周浩以为可以重新开始,理想与现实的杂糅,却再次击垮少年的肩膀。

  北京大学

  大一上学期,周浩始终勤恳适应一切,书香笔墨的学习氛围、一望无际的自习教室、百家争鸣的书山学海……,令周浩渐渐感到不适。

  漫步在古色古香的皇家园林,停歇在波光粼粼的未名湖畔,周浩始终无法心如止水,“生物科学”属于比较微观的学科,理论与分析重于实操,自然难以倾注心血。

  兴趣是良师益友,理想与现实,孰轻孰重?

  周浩无数次扪心自问,却未能弥补儿时的梦,朝阳依旧升起,却无法拂照未来的“抉择”。

  周浩曾经制作的坦克模型

  大一下学期,纯粹的理论课渐渐增多,周浩对未来愈发迷茫,昔日充满希望与阳光的双眸,渐渐暗淡。

  纵使身心俱疲,周浩始终没有埋怨父母,只觉自身适应能力差,便尝试各种方法融入学习氛围。

  是以,周浩专程前往北大、清华工科院系,希望找到适合自己的“净土”,然而大多课程均以理论为主,作为生物科学系的周浩,无法进入实验室操作。

  作业堆积、自习懒散、疲于考研,诸多烦恼蜂拥而至,彻夜难眠的周浩,只好开始谋划“新的想法”。

  周浩前往清华旁听

  大学不同于高中,可以申请调换院系、专业,但需要达到相关院系公共课的学分。

  诚然,工科院与生科院同属“理科学业”,却又交集甚少,“转院计划”已然难以行通,接二连三遭遇重挫之后,周浩渐渐陷入绝望。

  大一浑浑噩噩后,周浩决定利用大二休学外出,独自前往深圳务工,试图以世俗繁华,勾勒出未来的规划。

  深圳北站

  褪去尚未完整的“北大光环”,周浩只是个普通的少年,电话接线员、流水线工人等繁重工作,都曾留下周浩毫无一技之长的身影。

  世人忙忙碌碌,只为碎银几两,可偏偏这碎银几两,压垮了周浩追梦的肩膀,对理想与现实有了重新的感悟:“大家不会因为大学生的身份,就多给你一次尝试的机会”。

  经历社会洗礼,周浩以为能重新接纳大学生活,接受不喜欢的专业,接受一切的事与愿违。

  然而,曾教导无数学子回头的“南墙”,却成为周浩走上“极端”的最后一根稻草。

  流水线工人

  重返北大后,周浩对学业渐渐力不从心,越发觉得自己不适合这门专业,再加上不擅长交际、不愿与父母诉说,整日满肚苦水,情绪日渐消极。

  经历旁听、转院、逃避都无法解决问题后,周浩决定“转校”谋求发展,大量浏览国内顶尖技师学院,最终锁定师资力量相对雄厚的“北京工业技师学院”。

  北京工业技师学院

  彼时,周浩认为中国比较缺乏“知识技能复合型人才”,即各方面均有一定能力,某项领域出类拔萃,微观下至“德智体美劳”,宏观上至“专业知识+外语技能+文化素养”。

  理想固然美好,现实却也骨感,周浩“退北大读技校”的想法一经传出,便被冠以“疯子”的标签,身边亲戚朋友同学纷纷劝阻,毕竟北大与技校可谓鸿沟之差。

  父亲得知周浩的想法后,多次打电话劝阻,希望他坚持读完本科,然而已经成年、心智成熟的周浩,再也不愿万事顺从父母。

  父亲劳费口舌无果后,只能妥协退让,同意周浩转学到深圳大学,一则能保障师资力量,二则便于亲身照顾,周浩却不惜与父亲闹掰,执意退学读技校。

  周浩认为,身处国内顶尖学府的北京大学,都无法获得“希望”,倘若转向其它学府再出现同样的问题,难道又要转校吗?

  周浩

  父子俩长期僵持无法解决办法,周浩便与母亲彻夜长谈,试图通过母亲说服父亲,只因母亲是惟一愿意真正聆听、关心周浩内心的人。

  得知儿子大学期间的痛苦与压抑后,爱子心切的母亲选择支持,经过母亲百般劝说,执念“学历改变命运”的父亲,终于同意了周浩“退北大读技校”的想法。

  得到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后,周浩认为离梦想又近一步,决定通过努力与成就,反击质疑与诋毁。

  “曾经我比较在乎别人的看法,但如果一辈子都不尝试喜欢的事情,人生便有所遗憾”。

  周浩在进行实验

  2011年冬,周浩扛起梦想的画卷,放下沉重的包袱,从海淀区来到朝阳区,从北京大学踏入北京工业技师学院,成为轰动一时“弃北大读技校”的主角,在职教史上留下“独特”的一笔。

  学历是进入职场的敲门砖,北京工业技师学院,虽然属于技校中的佼佼者,但在国民受教育程度日渐飞升的时代,即便为农村户口学子减免学费,仍无法解决生源不足难题。

  彼时,学校党委副书记仪忠曾亲自接见周浩,鉴于其理论基础较强,技师班(小班授课)为他敞开大门,并配以最好的班主任,竭尽全力栽培这位“弃北大读技校”的天才。

  技校

  步入技校课堂,周浩可以与老师面对面交流,亲手操作瑞士进口数控机器,技校的学习氛围不如北大,但周浩整日乐此不疲的钻在实验室,终于拾起了对知识的热情。

  隔行如隔山,其余同学已学习两年,周浩毫无数控技术经验,但凭借勤恳认真的学习态度,课余时间反复练习,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行,行有所效”,很快便跻身优秀学生队列。

  理论是实验的眼睛,实验是理论的双手,周浩化汗水为动力,朝理想中的“知识技能复合型人才”道路发展,成为学校优秀毕业生之一,斩获大量企业的“Offer”。

  金秋毕业季,面对数条宽敞的光明大道,周浩的抉择却再一次出人意料。

  周浩在技师学院做实验

  “对数控技术掌握越深,越觉得知识储备浅薄,还需要继续深造”,周浩婉拒了众多企业抛来的橄榄枝,选择留校任教,一边教书育人,一边深造自身。

  回首初入技校时,周浩第一次体验到被“关怀”的感觉,这些被冠以“社会青年”标签的技校学子,其实大多本心不坏,他们好奇万人向往的北大生活,倾慕满身荣光的高材生,大抵源于读书时期的“意难平”。

  那段时间,也许是周浩人生最“真实”的样子,畅所欲言、无忧无虑,一门心思钻研实数控,心中的信念愈发坚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人只要在合适的领域或岗位,岁月与努力终究有所造诣”。

  周浩在技校学习

  2014年11月4日,全国第六届数控技能大赛召开,周浩率领技校同学团队,从881名选手中冲出重围,豪取冠军。

  引爆国内教育论坛舆论,曾经的“质疑”声渐渐平息,用自己的努力与成就,向世人证明“知识与技能结合”的巨擎力量。

  周浩(前一)代表北工斩获机械类一等奖

  此番成就,让周浩获得留校任教的资格、落实北京户口,赢得众多师生的欣赏,但他仿佛一颗不染世俗的“螺丝钉”,依旧埋头钻研数控技术。

  站在三尺讲台,望着一张张“迷茫”的脸庞,周浩决定勾勒新的教育方式:“老师的一言一行,很可能改变一位学子的人生”。

  任课之余,周浩曾反思“技校生”学习情绪低沉的原因,难道是他们不够努力,或者不够聪明吗?

  周浩展示学生做的银蓝暗百花小碗

  非也,在传统教育体系和社会观念中,技校生通常被视为“不良青年”,甚至在就业中遭到歧视,无法享有展现技能的舞台。

  是以,周浩认为改变技校生的现状,首先要帮他们重塑自信:

  “对于机器能否修好,许多学生并不在乎,但得知自己维修的机床,或将用于航天事业时,学习热情便会高涨”。

  周浩(左一)在与领导讨论

  显而易见,许多技校生并非“自甘堕落”,而是无法获得价值感,周浩愿意化作“指路人”,可社会与教育的论坛,并非他一人之力可以改变。

  曾几何时,许多技术优秀的技校学生毕业后,同样面临薪资待遇的落差,时常感慨、质疑高技能的“工资效益”。

  渡人者难渡己,周浩无法给予答复,近年来他自己也因“学历”限制,遭遇职场“天花板”,惟一能帮他答疑解惑的人,便是院长童华强。

  童华强

  自从周浩踏入技校,童华强不仅是他的院长,更像是良师益友,二人时常交流教育与技术的发展。

  2017年,童华强离开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创办教育咨询公司,希望尽微薄之力,改善国内技校及学生的发展现状。

  2018年,全国第一届技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周浩再次斩获一等奖,此时的他年仅28岁,职业前景璀璨闪耀,可这份“光明”并没有持续太久。

  周浩参加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现场讲课

  2019年,北京推行城市规划改革,机械制造业渐渐退出,大批企业搬离,昔日前景美好的数控行业已然萎靡不振。

  行至人生转折点,前者转型技术领域,后者转至教学管理,两者各有利弊,各有光明,周浩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决定退出一线教师转为行政管理。

  然而,多年前“弃北大读技校”的祸根展露,技校出身的周浩不具备学历竞争优势,似乎一切现实都在证明,周浩的“抉择”错了。

  关键时刻,童华强及时出手,将周浩拉出“万丈深渊”。

  周浩(左一)与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原院长童华强在公司会议室

  多年任职技校院长,童华强深知技校学生的“坎坷”,二人决定通过课程改革,帮助技校生全面化发展就业。

  2019年1月24日,国家下达《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开篇金句令周浩重振旗鼓:“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侧重点不同,但具有同样重要地位”。

  理想固然美好,现实却也骨感,教育领域本无优劣之分,却被家长划出“三六九等”,部分企业开始侧重职员技能,但整体“国家认可,家长不认可”的教育局面,改革任重道远。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2年就业统计》显示,大学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从事本专业岗位比例微薄,侧面反映出普通院校“教育失衡”的不足,再次证明“知识技能复合型人才”的未来发展趋势。

  2021年6月,周浩建议工美高级技工学院,可以尝试产品绘图之外的课程,例如设计、营销、运营及商务洽谈等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素养,从而促进就业。

  然而,面对大环境影响,周浩坦述未来抉择:“为了做好咨询师,打算入读非全日制硕士,攻读北师大教育学博士”,言语间满是无奈之情。

  周浩(右一)在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做咨询,与教师面对面沟通

  北大到技校,不过几公里路程,周浩却需要赌上余生,“弃北大读技校”的追梦之路,无疑违背世俗常态,其风险与代价极高。

  周浩放弃荣耀遵从本心,击破“千篇一律”的求学道路,只愿“技校学子”,亦或“知识技能复合型人才”得到重视,个人选择并无对错,而是理想与现实的杂糅。

  周浩(左三、近照)

  时至今日,周浩仍坚持自我梦想、不悔当初,其精神值得倾佩,做一些社会常态之事,会少一些争议和挫折,做一个特立独行之人,虽然几分风险,但精彩往往源于此。

  单论逐梦道路,周浩的确遂心如愿,可谓心境“重获新生”,但“弃北大读技校”已然折射出当今社会逐渐“扭曲”的教育观念。

  周浩

  人,各有归舟,各有渡口。接受自己的平凡、孩子的普通,家人平安,孩子健康,至于其他,有则锦上添花,无也依旧风华。

  对于周浩“弃北大读技校”,您有何看法,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