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喊缺医生,一边又是高文凭医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这是怎么了

  在我写的关于学医类的文章里,总会看到一些留言,就是医院缺医生,但有医学生又找不到工作?

  

  直到我看到一个个医学生的真实经历,似乎才明白。

  一位亲戚的儿子在985大学读的是医学专业五年制,第一次考研面临失败,不愿再二战。想找个医院直接工作,要知道本科学历根本进不了市三甲医院。也只能去基层医院。他爸爸对儿子要求很是严格。一定要让他再考,结果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接着,又考取了博士。一路走来不只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学了考,考了学,熬了多少夜,白了多少头发,有放弃也有坚持,这种痛苦和喜悦的交织,只有本人能体会。

  学历通胀,医院门槛也水涨船高。据说有些大学医学院临床专业学生在刚入学的时就被老师告知,每届200人的学生里,最后只有约40%人能成为医生。

  考研和考博,是筛选掉这些独木桥上的医学生的两个节点。越来越受限的选择中,有人在独木桥上死磕,挣扎几次,成功“上岸”;而有的人在一次次的碰壁后心灰意冷,选择出国、转行或考公。八年制临床医学博士考公务员,在当下也并非新鲜事。

  

  一边是老百姓看病难,一边又是医学生无业可就,有解吗?为什么医科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想当个医生怎么那么难呢?

  我认为主要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医学不怎么看学校,更看重学历。医生这个职业学历要求高,目前三甲医院已经基本博士化了,医学生要达到博士毕业其顺利者大概也需要11年以上的时间,其次还要进行规培、专培的过程。再是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每一步都会筛选掉一些不合格的。

  二、许多年轻医生对收入不满意。他们三十岁左右刚刚踏入医院工作,特别是基层医院,每月只有几千元。基层医院没有医生,医学生找不到工作,主要是基层医院医生的待遇低。有些硕士博士毕业的,都喜欢呆在大城市。但有的进不了三甲医院,又不愿意去基层,有的宁愿选择改行。所以基层医院的临床医生短缺。

  三、医院要招质量高的医生,又不给编制,很难招不到人;如果不要编制的医生来应聘,医生质量又满足不了医院要求。

  

  总之,医院和应聘者都不能降低要求。如果今后医院真的取消“编制”,也许会有所改变。

  中国14亿人,医生仅仅428万,老百姓感觉好医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中国每年医学院本科毕业生大约有20万,有资格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有12万左右,其中能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却只有5万左右。医院缺的是质量好的医生。

  现在医生确实是短缺,大多不愿去基层,还有是医院岗位配置问题,大多医生不愿意从事急诊、儿科、精神科等科室。当然待遇低是一个重要原因。

  改变这种现状已刻不容缓,期待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也从此消失。医疗环境一片和谐 。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