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是一部老少皆宜的励志宝典

  在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有数不尽宝藏,尤其是国学经典,更加灿烂辉煌,其中有《四书五经》等等经典巨著,但要说有没有一部老少皆宜的励志宝典,我看非《三字经》莫能所属。

  《三字经》为我国宋代王应鳞所著,距今七百多年,全文共一千多字,但内容取材广泛,其中包括天文地理、哲学、历史,名人典故、人伦道德等内容,三字一句的韵文,令人读起来朗朗上口,被世人誉为“最佳的童蒙读物”,巳被译为满文、蒙文、英文、法文等多种译本,1990年新加坡译为儿童启蒙教育读本。

  《三字经》自问世以来,就深受人们喜爱,至今“人之初,性本善”人们都能背上几句,但要问里边具体讲了多少故事,都有哪些故事?恐怕很少有人一下子说清楚,可以说《三字经》对我们来说是一部既熟悉又陌生的宝典。下边我们来看下《三字经》里都讲了哪些故事?

  《三字经》句子短,很适合儿童学习,而且不是生硬的说教,里边叙述了很多真实的事例,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首先讲了“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两个发生在两千多年前亚圣孟子身上的事。接着又讲“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个事例,通过这些真实的事例,告诉我们在教育子女时父母的重要性和他人无可代替的作用。用“养不教,父之过”来警示父母,在儿女教育中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而后又讲“教不严,师之惰”说明老师的责任。

  《三字经》接下来讲了“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与兄,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作者在这里,通过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的事例,讲叙了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应首孝悌,次见闻在古代教育中的地位,对于我们今天的儿童教育仍有借鉴意义,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也正是我们当今所提倡的。

  《三字经》通过大量的真实事例,从圣人孔子虚心向学,再到宋朝丞相赵甫身居高官仍不忘学习鲁论的好学精神,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应是学习的一生,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才不会使自己的知识枯竭,才有活水源头来。

  《三字经》讲了“昔仲尼,赵中令”这两个故事后,又讲“披蒲编,削竹简,头悬梁,锥刺股,如囊萤,如映雪,如负薪,如挂角,苏老泉,若梁灏”等一系列不同时 期的真实事例,来教育后人,说明学习能改变命运的事实,这里讲的“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延,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不知是有意弄错,还是别的原因,后经多次续编,都无人更改,也不知是何时出了误差,至今无人能改。梁灏这个人是真实存在的,梁灏生于公元963年,公元1004年去世。

  山东东平人,活了41岁,23岁考了状元,其儿子梁固在1008年也考取了状元。这样的父子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三字经》这里把梁灏年龄弄错了,但是一让我们了解到这一对父子状元的故事。

  从这里一可以认识到,《三字经》认为,学习不分年龄,没有始终,年幼而聪明好学者,就更加受人们称赞。《三字经》接下来讲了三个神童的事例:“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这三个神童通过努力,后来都成就下一番事业。

  在古代,女子在社会中的地位相对较弱,而《三字经》中特别提到了“蔡文姬,谢道韫”这两位女子,用“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来警示我们每个人,要发奋学习,有所作为。

  《三字经》除讲了多个古人刻苦学习的事例外,还着重叙述了自義农到明朝的廿二史和古代教育的“四书五经”等有关知识,不管是儿童,还成年人,现在读起来仍受益匪浅。自宋朝王应鳞作《三字经》传世以来,虽说是童蒙读物,但涵盖的知识面甚广,却全经都充满正能量,实为不可多得的一本正经,可谓字字珠玑,值得一读。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