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50岁才当县尉,不爱干活工资减半,却写出最孝诗歌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古代中国向来宣称以孝治天下,所以,孝文化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一直到今天,关于孝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依然是学术界研讨的主题。

  

  在唐诗300首当中,也有一个诗人写出了一首颂赞母爱的古诗。其中有着浓浓的孝心,堪称唐诗300首当中最具孝文化观念的古诗。且看: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古诗应该我们都很熟悉了,题目就是《游子吟》(或《 /迎母漂上作》),作者乃是唐代诗人孟郊。这首古诗的前两句和最后两句最为人们所熟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写的是母亲的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写的是子女的孝。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慈祥的老母亲手里拿着针线,为即将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服。在古代中国,有着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传统,女主人手中的针线,是一大家人身上衣物的源头。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你看母亲缝制衣服的针脚是多么的细密啊,那都是母亲的爱子之心。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缝制衣服如此费心,就是唯恐儿子在他乡衣物受到破损,迟迟难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于儿女们来说,有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就已经很不错了,但是这岂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儿女就像小草,母爱就如天上的春日阳光,即便是这一生你能做到24孝,又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

  

  这首古诗所颂赞的母爱,是世界上最平凡却又最伟大的人间至爱,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共鸣。每个人都有母亲,也几乎所有的母亲都有这样的爱子之心;但是也正如作者在这首古诗当中所说的那样,儿女的孝心和母亲怜爱子女的爱心,是永远无法匹配的。

  

  这首古诗的作者孟郊,正是因为看透了世间炎凉,才想起才明白母亲的爱。他40多岁的时候才考中进士,50岁的时候才当上一个小的县尉,这个诗人因为偏爱钻研诗作,“郊寒岛瘦”就是说的孟郊和贾岛,导致公务废弛,每个月只能拿到一半的薪水。

  

  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孟郊一味的感恩母亲,而不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实在是本末倒置。毕竟,如果他能够认真工作,很快的获得升迁,至少能够改善他和他母亲的生活。毕竟仅仅依靠写诗,是很难带给他们富足的生活的。

  但是,孟郊就是孟郊,历史上仅此一位。大多数人面对此情此景的选择都会把重心偏向于工作,而孟郊反其道而行之。大多数人在历史上默默无闻,而反其道的孟郊却千古留名。他的故事,依然可以带给今天的我们思考。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