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是否上幼小衔接的困惑?
原标题:是否上幼小衔接的困惑?
还有几天,孩子就要上一年级了,这个问题原本让我十分焦虑。但是想想这是孩子生命中一次重要的洗礼,其实无需太担心。这让我想到了当初中班升大班时候,犹豫幼小衔接班要不要上。甚至于想过不上大班了。同班的家长中,有的已经为孩子报名类似的幼小衔接班放弃上大班,有的则在不断考察。而我选择了植入思维形式的幼小衔接。
二、中国的一句俗语“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给孩子灌输大量的知识只是给孩子“鱼”,而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给予的是“渔”。当孩子拥有学习能力的时候,他就拥有了快速获取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孩子适应小学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1.养成正确的坐写姿势我们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提前教孩子认字、写字,往往忽视了孩子写字的姿势。“先入为主”,坏习惯形成了就很难纠正。错误的写字方法,既影响字体美观,又影响写字速度,还影响孩子的小肌肉和骨骼的发育。正确的写字姿势包括三方面:1、坐姿正确: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体直,头正,肩平,腿平。2、执笔姿势正确:大拇指和食指夹住笔杆,其余三指托住,笔杆向后稍斜,靠在虎口处。3、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2.养成良好的读书和听说习惯教育孩子读书时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也就是边读,边看,边思考。低年级课文大多图文并茂,读读课文,看看图,图文对照想一想,读书就有效率,有质量。一二年级读书要以朗读为主,用普通话朗读,口齿要清楚,声音要响亮,不漏字、添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子。长期培养,可以提高孩子对语言感受的敏锐性。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要求他专心地听,做到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认真倾听。让孩子带着问题来听故事,并能边听边思考,听后回答问题。要用普通话来回答,口齿要清楚,意思要连贯。长期培养,可以提高孩子对语言感受的敏锐性。3.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孩子完全能够自己学习、完成作业,关键在于习惯的养成。为了帮助孩子提高独立性,父母首先要信任孩子,把他们当成小学生,是长大了的孩子;其次,关注一头一尾,就是孩子做作业前,先大概了解孩子的作业内容与作业量,估算出大约需要的时间,然后与孩子商定,在几点前必须完成作业。到时间后,父母对孩子作业的检查不是内容的正误,而是书写整洁和完成与否,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检查作业,签字不是看我做对了没有,而是看我有没有完成,只有自己细心、认真,才能不出错。如果家长在孩子一入学就这样做或入学前就这样做,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就会大大提高,陪读也就不存在了。
【幼小衔接的重点应是帮孩子适应转变】首先,需要走出两大观念误区:一、幼小衔接≠必须提前学习所有知识
教育专家的调查显示:90%的家长认为早期教育就是让孩子尽早学习读、写、算,这也是出现“小学化”的重要原因。许多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尽快做好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成为出类拔萃的孩子,甚至会质问幼儿园老师为什么没有语文、英语和数学课本。实际上,幼小衔接并不是提前学习算数、识字与拼音,也并不单单只是知识的衔接,它需要关注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是孩子从一个学习生活环境转变到另一个学习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关注孩子适应能力与兴趣爱好,远比关注机械的知识更重要,同时不容忽视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二、幼小衔做好“幼小衔接”:一、鼓励孩子上小学,激发他们的向往之情其实一般来说6岁左右的孩子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具备了上小学的条件,他们内心对于小学是非常向往的,他们会羡慕带着红领巾背着书包上学的小哥哥和小姐姐,渴望新的书包,新的铅笔盒,新的衣服,时时刻刻都流露出对小学的向往之情。家长在这个时候要特别留意孩子的心理状态,积极鼓励孩子上小学,时常以鼓励的口语激发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让孩子对于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充满期待,也感到光荣和自豪。家长可以在有空的时候带孩子到小学的校园里面逛一逛,让孩子提前感受和熟悉小学的校园氛围,并且借此机会向他们讲解幼儿园和小学生活的区别;见到校园里的小学生,也可以趁机教育和激励他们:“以后你也会像这些哥哥姐姐一样,在小学的校园里面认字、数数,学很多知识,你也会跟他们一样优秀!”
三、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我们都知道,在幼儿园里面孩子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着的集体生活,幼儿园的老师整天都跟着,吃饭、穿衣服、上厕所,看护周到,及时给予帮助。但是进入小学后,则是相对独立的生活,孩子必须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学会照顾自己。这时候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小学也有很多学生守则,学校规章制度,孩子需要自己学会集中注意力,学会自控能力。家长不可能随时随地看护陪伴着孩子,进入小学后,他们需要自己去处理他们遇到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上的问题。并且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作为家长,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就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穿衣、系鞋带、如厕,自己的玩具学习用品自己收拾好。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也不要急着帮孩子解决,先引导他们,然后让他们想办法,逐步引导孩子摆脱对大人的依赖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这对于他们以后进入小学,甚至是以后的人生都相当重要!
四、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相对于幼儿园,小学生活更加独立,自主和多变,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性和沟通能力,对他顺利展开新的校园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告诫儿童学会倾听,别人说话时,不能心不在焉,要专心致志地听,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和意思;学会讲普通话,口齿清楚,语速适中,使对方能听懂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与别人交谈,态度要自然大放、有礼貌。家长们还可以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多和陌生人见面,消除孩子对陌生人的畏怯心理,多让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让孩子既可以跟大哥哥大姐姐沟通,也可以做比自己小的孩子的领导者,增强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在平时生活中,家长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的一些见闻,诱导孩子也学会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心声,分享自己的食物、玩具。家长还可以让孩子邀请他们的小伙伴到家里做客,让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招待小伙伴。孩子从幼儿园升到小学,这对他的人生来说,是里程碑式的一步,而爸爸妈妈需要做的,就是放下自己的焦虑,也不贪图孩子能“一口吃个大胖子”,要从此刻开始,帮助孩子一点一滴去积累、去沉淀。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