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上小学后数学能力、数学思维强,老师:2-6岁数学启蒙做对了

  很多父母发现孩子上一年级后数感不好,数学思维不行,简单的加减总是出错,还要掰手指,就着急上火,忍不住吼孩子,其实,不是孩子的错,是父母在学龄前没有对孩子进行数感训练和任何数学启蒙。

  我邻居的女儿果果,上一年级时,就表现出很强的数学能力,经常因反应快、理解能力强、数学思维强强得到老师的表扬。

  因为果果妈是幼儿园蒙氏班的老师,对蒙氏教育和幼儿早教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女儿果果2-6岁时的数学启蒙做对了。

  

  我家孩子上幼儿园时,我专门请教了果果妈,如何对学龄前的孩子做数学启蒙?

  果果妈说,很多家长给孩子做数学启蒙就是数数和加减,其实这不是数学启蒙,而是填鸭式教育,结果可能会亲手毁掉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还有一部分家长被市面上花里胡哨的各类机构忽悠了,花了大价钱,也没弄清楚到底给孩子启蒙啥?买了个心理安慰。

  想要孩子小学数学成绩好,学龄前数学启蒙确实很重要,但是方法更重要。下面我把果果妈科学的数学启蒙方法总结分享出来,希望能对想给学龄前孩子做数学启蒙的家长有所帮助。

  

  根据《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学龄前孩子的数学认知有三个目标

  第一个目标,初步让孩子感知生活中的数学有用和有趣

  这一点也说明了,给孩子数学启蒙,要联系生活,这也是让孩子爱上数学的萌芽。

  教孩子认识三角形、圆形,不是为了让他记住,会背,而是能发现生活中事物的形状,对不同的形状感兴趣。

  比如,圆圆的皮球,正方形的桌面,长方体的空调、冰箱等,感知数学的实用和带来的美感。

  

  第二个目标,让孩子感知数量及数量的关系

  孩子1岁多就会从1数到10 ,慢慢从1数到100 ,正着数、倒着数等,孩子数数很溜,但是并不理解数的意义,这样单纯地数数意义不大。

  真正的数学启蒙,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数和量的关系,把数和量对应起来。

  看过一个视频,妈妈教孩子数数,孩子不能把数和量对应起来。孩子哭着数果冻一、二,妈妈问,几个?孩子说,八个。妈妈说,你数完几个就是几个,再数,孩子还是说八个。妈妈气得无语,孩子估计也被吓到了。

  

  第三个目标,让孩子能够感知空间感

  让孩子明白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里外等,光知道这些词不行,关键是让孩子感知空间。

  比如,水果在桌子上面,垃圾桶在桌子的下面;玩具在箱子里面,宝宝在箱子外面等等。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孩子理解空间。

  如何给2-6岁学龄前孩子做数学启蒙?

  数学启蒙很重要,但是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的认知发展,会揠苗助长,不但数学启蒙没做好,还会让孩子对数学有恐惧感。

  比如,一个视频中,妈妈问孩子,17比16多几?孩子回答,多一个;妈妈问,17减16等于多少?孩子哭着回答等于10。

  

  有的孩子会猜一个数字看看妈妈的表情,对自己的答案不自信,如果妈妈接着责备孩子,那么孩子对数学只有害怕,以后想要学好数学,恐怕很难。

  1、家长的语言是孩子学习的环境

  家长想想自己平时和孩子说话,语言里有没有数字、序号、长短、大小等与数学有关的内容,如果没有,要有意识地加入,因为这些都可以培养孩子的数感和数学启蒙。

  比如,和孩子说话,比一比哪个苹果大,哪个苹果小?有3个苹果,吃掉了一个,还剩几个苹果?

  量身高的时候,告诉他高矮,多少厘米;和小朋友玩,告诉他年龄的大小;去超市买东西,告诉他价格等等,这些都是数学,都能够锻炼孩子的数感,让孩子就把数和量对应起来。

  

  2、让孩子动手操作,边玩边学

  2-7岁的孩子,正处于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的“前运算阶段”,受认知能力的局限,孩子的思维具有不可逆性,抽象思维也尚未发展起来。

  理解了孩子思维的特点,我们就会知道,为什么有时候和孩子解释很费劲,明明是很简单的题,他却听不懂,做不对。

  所以,我们不能用教小学生的那种方式教学龄前的孩子,要让孩子多观察多动手操作。

  蒙台梭利教育的践行者,“国际幼教教母”白玛琳也曾说过,概念是不能被直接教授的,要靠个人领悟。

  要让孩子理解数学概念,培养数学思维,不应该是“我们教,孩子听”,而是我们准备材料或游戏。把数学融入生活,让孩子动手操作或玩游戏,理解数学规律和数学知识。

  比如,孩子们喜欢玩的七巧板、积木、数独等经典游戏,都能很好地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

  总之,学龄前的数学启蒙,对孩子以后学习数学有很大帮助,数学启蒙要根据孩子的认知发展,做到科学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