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钱穆珍稀讲义:历史和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表现

  今天要聊一套书。

  也许它的类型,不能博取每个人的青睐,但我深信,热爱文学,喜欢历史的人,一定会将这套书视若珍宝。

  它就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一代通儒钱穆先生生前授课的珍稀讲义,后被其弟子叶龙整理成册的三本书:分别是《中国文学史》、《中国通史》和《中国学术九讲》。

  

  先聊钱老。

  他是江苏无锡人,是吴越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钱老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新亚书院担任院长,1966年移居台北,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

  钱老一生著作丰富,多达80多种,总字数超过1700万。

  在北大讲授通史课时,钱老操着一口洪亮的无锡官话,用演讲的方式讲课。

  钱老饱满振奋的精神状态,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讲课,让在座的学子大为震撼。

  在北大,钱老是最叫座的教授之一。

  每一堂课,近三百人,坐立皆满,盛况空前。

  可见钱老的文化魅力和人格魅力。

  

  再看这本《中国文学史》。

  它是钱老1955年到1956年度,讲授“中国文学史”的课堂讲稿,后来由弟子叶龙根据自己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

  这本书有31 章,系统完整地从《诗经》一直讲到明清章回小说,着重介绍了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主要脉络和基本特征。

  书中有钱老对文学流变的见解,也有他对文人作品的犀利点评和赏析,很有钱老的个人风格。

  《中国通史》这本书则更为特殊。

  它的内容来源于钱老在香港新亚书院第三次讲授通史的课堂记录稿,内容跟《国史大纲》类似,堪称课堂版。

  从夏商周开始,按照历史朝代的主线,将主要朝代一一介绍,直到辛亥革命结束。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书中不仅介绍了当时主要的政治和经济情况,还介绍了当时的文化发展情况,其中不乏钱老大量的个人观点。

  每个人对历史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在钱老给予的资料之上,我们依然能找到新的启迪,让我们再次回望历史、设想未来,塑造自己的知识格局。

  再看这最后一本《中国学术文化九讲》。

  诚如书名,手中收录的就是钱老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香港和台湾等地展开的的9次演讲。

  这些讲演内容宽泛,包括思想、历史、文学、文化、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学术文化。

  

  九次讲演,毕竟篇幅有限,实难将很多细节逐一涉及且说透,但它可以给我们提供宏观上的文化梳理,介绍重要的思想文化精华,有助于以小见大,抛砖引玉,读者要是可以从中了解钱老的思想体系,学问体系,总归可以丰富自己的才学。

  这套书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出自名师之手,饱含了钱老和其弟子叶龙,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敬重和尊崇。

  读完这三本书,我们不会立刻改变什么,但相信我,多读几次,反复参悟,我们的内心必能激发不一样的火花,这些知识大餐,必能供给我们丰盛的养分,滋养灵魂,润泽心田。

  是以,推荐。

  ------------End------------

  文/鱼白

  图片来源网络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