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杜牧《清明》翻译、赏析、有感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的时候,细雨纷纷,路上的行人心情忧伤,向牧童打听哪里有酒家,他指着远处的杏花村

  这首诗描写了清明时节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静凄凉,广为传颂

  

  依照民间的习俗,清明节这一天,要为死去的亲人扫墓,祭奠亡魂

  诗人远离故乡,又恰逢细雨蒙蒙,一个人走在陌生的地方,一边赶路,一边淋雨,一边思念亲人,走着走着,看着看着,他心里的滋味就慢慢的不好受了,心静就慢慢的凄迷纷乱,悲愁之情油然而生

  为了排解这些心里的愁绪,唯有喝酒,既能避雨,又能暖身,还能消愁,所以他把心里的愁绪转化了

  当他在路边看到一个牧童,他只好向路边的牧童打听,哪里有酒卖啊,牧童便指着远处的杏花村,说那边有酒卖,至于诗人有没有去杏花村买酒,全靠我们自己的想象了

  整首诗,情景交融,画面真切,最后成为了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传颂的经典!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候的特点有关,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的重要礼仪之一,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每当我们过清明节的时候,都要祭拜先人亡魂,不忘他们的恩德,扫墓则是在安葬先人的墓地,先减除墓地周围的杂草,修整墓地的容貌,整理干净以后,再铺上席子,摆上祭品,行祭拜之礼,然后为新坟添上新土,栽上新树,以表达对先人的崇敬,关怀,思念之情,同时也深深体现了香火不断,后继有人与事死如生的孝道精神

  

  由于扫墓需要到郊外野地,所以在祭祖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欣赏明媚的春光,散步在青青的原野之上,感受事实的变化,陶醉山川的秀美,也算是清明节哀顺变,转换心情的一种生活智慧

  清明节又名踏青节,踏春,游春,赏花,放风筝,荡秋千等等活动,已成为此时人们的生活写照,沉闷,收敛了一个冬天的人们,也急需活动活动筋骨,与大自然同拍共舞,让精神得以生发,让身体得以释放,让心情得以飞扬,饱览天地之灵秀,吸收日月之精华,这也充分反映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生活哲学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