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过年,过年的故事、习俗和禁忌要讲给孩子听,孩子将受益一生
腊八节过后,耳边便响起了孩童们的歌声,“腊八过了年儿近”。时光飞逝,年关将至,又听见他们唱着过年的小曲儿。
近年来,传统文化教育渐受重视,众多父母亦想让子女继承节日习俗。
春节将至,洋洋居住的小区也有了新气象。不知何时,路边悬起了红彤彤的灯笼,花草树木间点缀着五彩的灯火,门窗上贴满了中国结和“福”字,小区内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
洋洋早已放学,在目睹小区的变化后,又瞧了瞧日历,嘴里念叨着“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似乎是在盘算什么时候过年。 望了一阵日历后,洋洋笑逐颜开,因为洋洋明白,春节即将到来,而自己也即将迎来“欢乐倒计时”了。
洋洋对过年有了新的期待,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他原来也是觉得过年无趣,只是走走亲戚,累得半死不活。
可是,近两年来,他的父母发现了传统年俗的淡漠,过年似乎变成了一种“负担”。为了培养孩子的民族情感,为了让孩子感受到新春的喜悦气息,他们便有意识地给洋洋讲起了许多关于过年的故事。
比如节日的由来,习俗的典故,过年的风俗等等,这才让洋洋明白了,原来过年里面藏着这么多有意思的事儿,很多细节自己从前都不懂、不知道,难怪会觉得过年没意思。
洋洋原本对过年没什么兴趣,可自从知道了过年的来历和各种习俗的道理,就对过年有了满腔的热情。
给孩子讲讲过年的故事和传说,不但能让孩子明白过年的意义,还能让孩子积极参与,感受过年的庄严和喜悦,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
从大处说,过年是民族的传统,而孩子是传统的继承者,只有让孩子懂得、认同、掌握并体验这些文化精髓,孩子才算是承接了民族血脉,而民族血脉也是我们不断进步、强大、自豪的根本所在。
年关将至,祖宗留下的故事、风俗、忌讳,可别落下了孩子们,年节里,有许多古老的传奇故事,和有意思的民间习惯,作为父母,若是能够一一道来,自然是最好不过。
若是父母所知不多,也要把这几件大事儿告诉孩子们:年节里的传奇故事 年节里,有许多古老的传奇故事,最重要的就是“祭灶”、“除夕”、“压岁钱”等几件,父母务必要讲给孩子们听。
灶神传说:每户人家都有个灶神,腊月二十三,他要上天去,向玉帝报告一年来这家人的好坏。玉帝听了,就按照他的话给这家人定奖罚,让灶神带回去执行。因此,这一天,人们都要给灶神献上香烛、饼果,把灶台打扫干净,恭敬地送他上路,盼望他能在玉帝面前说些好话,让自家得到天恩赐福。
除夕传说:有个凶兽叫夕,冬天来了就到村子里找吃的,咬死人畜,害得村民们不得安生。 灶神知道了这事儿,就请了个神童叫年,神童用红布和爆竹把夕赶跑了。
腊月廿三,这一天,正是年关的最后一天。人们把它叫作“除夕”,意思是除去旧年的一切不顺。新年的第一天,人们叫它“过年”,意思是开始新的生活。
压岁钱的来历:从前有个妖怪叫“祟”,每到大年三十的夜晚,就会出来害小孩子,让他们惊恐生病。有一次,有对夫妻在孩子身边守夜,不料睡着了。半夜里听见响动,醒来一看,祟已经到了孩子床边。
他们以为孩子玩了,谁知道枕头上红光一闪,祟吓得落荒而逃。原来,枕头上放着的是八仙变的八个铜钱,包在红纸里。这个办法后来传开了,“红纸包铜钱”就成了压岁钱。
过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刻。但是,很多家长可能不太清楚该如何给孩子讲述过年的由来和习俗,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这时候,一套精美的《中国传统节日故事绘本》就能派上用场了。
这套绘本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画面,讲述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12个传统节日的故事和寓意,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受到节日的魅力和乐趣。
这套书有四本,都是咱们中国的节日故事。故事有趣,说得通俗,让小朋友听了乐开了花。故事里还有些字和成语,不是随便写的,都是跟节日有关的。小朋友读了这些故事,不仅能学到节日的来历和风俗,还能增长知识和见识。
这套书的目的,是要让小朋友们对咱们中国的风俗有个深刻的认识。每本书都有个故事,故事完了,还有个总结,让小朋友们把故事里的道理记牢。不光有故事,还有音频,扫一扫就能听见。听什么呢?听故事,听儿歌,学古诗,还能学写字,学做手工,应有尽有。
新年将至,此套书乃佳礼,赠予孩童,使其阅读美妙绘本,了解传统习俗,品尝节日风味,迎接新春佳节。此书既有趣味,又有知识,更有音乐,充满新年气氛。
腊月初八,人人都要煮腊八粥,过腊八节。这是新年的前奏,也是一种祈福。 腊月廿三到除夕,是忙年的日子,各家各户都要忙着备年货、打扫卫生、祭祀祖先、装饰门窗、做美味佳肴。
廿三日要敬灶王爷,吃甜甜的糖瓜;廿四日要扫尘除垢,迎接新春;廿五日要磨豆腐,照顾田地和蚕室;廿六日要杀年猪,买肉买菜买年货;廿七日要沐浴更衣,换上新衣裳;廿八日要贴窗花,增添喜庆气氛;廿九日要蒸馒头,预备团圆饭;三十日要吃年夜饭,辞旧迎新。各地虽有不同,但忙年的习俗大同小异。
初一之后,走亲访友是常事,但各地风俗不同,初一放鞭炮、拜年,初二姑爷节、开斋,初三焚烧门神,初四杀羊忌讳,初五迎财神,初六送穷鬼,初七游春等等。过年时节的禁忌须知:过年是个讲究的日子,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都会惹人不快。
所以,有些家规家矩要教给孩子:过年时候碎了东西不要生气、不要责怪,而是要说“碎碎(岁岁)平安”。初一不要扫地、倒垃圾,因为初一家里到处都是财富和福气,扫地倒垃圾就是扫去和丢掉财富和福气。过年时候尽量不要说“不要”、“没了”等不吉利的话,比如某个零食吃完了,要说“吃兴了”,而不是“没有了”。有喜欢的家长赶紧点击以下链接进行购买吧。
中国传统节日绘本故事:全4册(注音-语音版)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旗舰店¥58.2购买
结语:孩子们最爱过年,这是他们学习民族文化的好机会,也是他们和父母亲近的好时光。家长们不妨多给孩子们讲讲过年的故事,比如过年的由来、意义、习俗、忌讳等等,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韵味,继承民族文化的血脉,让孩子们的生活充满节日的气氛,喜气洋洋迎新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