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中法友好故事会见证了中法友谊源远流长
中国小康网讯记者张玉荣 法国总统马克龙离开广州结束访华后,4月9日,一场中法友好交流故事会在广州珠江公园湾区书屋展开。活动现场邀请了中法各界代表人士分享他们亲历的中法友好交往故事,共同见证中法友谊源远流长、共谱新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前校长黄建华
1698年,一艘名为“安菲特利特号”的帆船,从法国西南部的拉罗谢尔港出发,跨越重洋抵达中国广州,拉开了中法两国交往的序幕。著名汉学家伯希和曾将“安菲特利特号”第一次广州之行,定义为“中法关系的起源”。
“‘安菲特利特号’不仅是一艘商业贸易之船,更带来中法文化、科学、艺术交流。”交流会上,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山大学西学东渐文献馆副馆长梅谦立介绍,当时的法国人到中国不仅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文化,还把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到欧洲。其中四书五经的传入还影响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法国启蒙思想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会长吴岳添认为,在源远流长的中法文化交流中,文学名著也是重要的交流使者。早在18世纪,我国的戏剧《赵氏孤儿》被传教士翻译成法文带到法国并公演,在法国引起震动。19世纪末,法国名著《茶花女》被翻译到中国,当时也引起了文化界轰动,在中国青年中风行。
中法友好交流故事会现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前校长黄建华谈及他的工作主要是和法国语言文化打交道:一是翻译,二是编写辞书。早年比较大的编写工作是主编《汉法大词典》,被认为中国版“编舟记”,2014年,该书出版,填补了国内无大型汉法词典的空白。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的中国事务总监、中欧关系独立研究员林曜说:“作为常年沉浸在中法交流领域的一员,我越发感受到文化交流的韧性与魅力。正如拉法兰先生所说,在国际局势日益纷乱的当下,文明间交流互鉴拥有超越分歧、跨越时代的独特力量。”
交流会上,来自广州外国语学校的高中生龙瑞淇和邹熙元,用流利的法语向大家展现百年陈皮的前世今生,讲述中医药的独特魅力。法国时装学院Esmod广州分院院长Zora、广州棋院院长徐勇灵等嘉宾在交流会上各自分享了中法两国友好交往的美好经历和感受。
编辑:余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