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的美好生活:存款180万退休金5千,雇儿子照顾我女儿竞争上岗
欣姨(化名)绝对的中产阶级,而且是靠自己一个人将全家带上了中产甚至稍微高一点的阶级。也就是说,欣姨有钱。
能不有钱吗?她五套房产,在生活的城市里头有不少分店,存款一百八十万,而且她自己交的养老保险,一个个体户出身的人如今退休金都每月五千,比不少年轻人辛辛苦苦工作的月收入都高。
欣姨有一儿一女,这俩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必然少不了欣姨这个“有钱妈妈”的资源扶持。她有钱,还两个孩子,按理来讲,养老是绝对不用愁的。
不过,欣姨家确实有点奇怪。一开始她儿子女儿其实挺不管不问的,欣姨那会儿已经六十多了,她已经打算叫保姆来照顾自己了。可这之后不久,她两个孩子却都争着抢着来照顾她,即便自己工作不要了都得回来和妈妈住在一起,打理妈妈的生活。
这是怎么了?出什么事情了吗?这俩孩子转变怎么这么大?
欣姨绝对是他们那个时代不多见的“女强人”——她读书时家境差劲,但欣姨学习用功,脑子也好,在能考上大专就已经很不错的时代,她一举考上了一本大学,是妥妥的“学霸”。
但欣姨家里孩子多,而且父亲在农场劳作,母亲无业,因此很可能支付不起大学费用。即便欣姨的父亲拍着胸脯保证,只要女儿争气,只要女儿能考上大学,他这个当爸爸的当牛做马也要努力赚钱供女儿读书。
欣姨的家人没有多“重男轻女”,从不认为她这个当二姐的必须早早工作或嫁人给家里减轻负担,还要“养弟弟”。但欣姨当孩子的时候太过于懂事,即便父母让她去读自己的书,她还是瞒着家里人,在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放弃了大学名额。
这件事可差点没气死欣姨的父母,他们家亲戚也惋惜,这样聪明的孩子,明明有学上了,却由于太过懂事自己放弃了。
欣姨的父亲更是气得整整一个月都不想跟女儿说话。欣姨自己也明白,她能有大学上,还是很好的一本大学,她却放弃,这相当于她这个高中都基本白读了。
可是很无奈,父母自然可以继续供她读书,可代价很有可能是家里的温饱——更何况自己家温饱本身就不好,不至于饥一顿饱一顿地,但也只是刚刚好不会饿肚子而已。
而且,她有一个哥哥,两个弟弟。哥哥差不多要结婚了,家里肯定也得大掏钱。两个弟弟虽然小,还在义务教育阶段,读书不掏钱。但少年人需要营养啊!更何况男孩子本来就饭量大一些,总不能因为供她读书,就把两个还在长身体的弟弟饿出什么问题来吧!
总之,随着时间推移,欣姨放弃读书这档子乌龙事情总算过去了,无非她父亲在第二年得知村里有孩子考上大学,还比自己女儿差的时候,忍不住也止不住地唉声叹气罢了。
不过,欣姨在放弃读书后,转身就投入工作——她毕竟高中学历,在那个时候肯定是可以找到活计的。做了两年餐厅和城里商店的服务人员,欣姨在社会上真正学到了不少东西,她觉得到时候了。
到什么时候了?
到她当老板的时候了!
欣姨刚开始从很小的餐厅做起,厨师上菜的服务员老板都只有她一个人。这时候她弟弟也大一些了,寒暑假就来姐姐店里帮忙。虽然繁忙,很累,但她坚持下去了。
而后钱入账的稍微多一些,欣姨瞄准了附近的城市——她带着自己村子里的特色,带着她的头脑和手艺,去城里开店了!
其中艰辛,自然不必多说,大家想都能想到。进展有,失误也有。不过,欣姨就这样磕磕绊绊走下来,走到结婚,生孩子。她早就“经济独立”,更别说她每月会给家里打钱,连嫁妆这样的事情她都挡着父母,是她自己掏的钱呢!
从此,欣姨成了她家那片的传奇人物——读书读书相当不错,在这连学校都没几个还不怎么样的小地方能够考上一本;工作工作也很棒,能吃苦,而且有远见,有头脑,很能抓住时机,她早比和自己同龄的绝大多数大学生赚得多了!
欣姨的人生,如果实在要找缺憾,那就是老公去世的早了。
老公是得病去世的,那会儿欣姨的孩子们,大儿子在高中,小女儿读初中,年纪轻轻就经历了丧父。欣姨尽最大可能与财力花钱治疗老公,送他去最好的医院,奈何老天要收一个人,无论如何都会收走的。
老公去世后,欣姨也并没有像其他人所想的那样,没两年就借自己的身价找“小鲜肉”。她只是继续勤恳工作,做自己的事情,努力培养两个孩子。
奈何,这俩孩子似乎都没遗传到亲妈的智商和学习天赋。小女儿好歹能考上大学,就是学校差一点。大儿子的心压根不在读书上,高中都差点肄业。欣姨没办法,只能又掏钱送两个小孩儿去国外读——或者说,水——了个本科。
终于,两个孩子都学业有成,可以回国工作。欣姨一开始想的很简单,大儿子除了吃喝玩乐什么都没兴趣,那就老老实实回来跟着她从基层学起,接手一部分生意。另一半是小女儿的,但这孩子似乎挺喜欢做模特,那就努力再闯荡几年。
可惜,事与愿违。大儿子确实除了花钱一无所长,但压根不乐意回来学妈妈怎么经商,他只想毫不费力的有钱花。小女儿比大儿子能强一点,可这孩子居然是欣姨意料之外的“佛系”,反正自己家里的钱虽然不至于让她想怎么奢侈怎么奢侈,也绝对不会饿肚子。她待在国外根本不打算回来了。
欣姨劝又劝不回来,只能作罢。可天不遂人愿,她原本以为自己这样安安生生地老了,儿女不缺什么就行,可她生病了。
脑梗。虽然抢救及时,而且不重。但毕竟有后遗症,欣姨的手脚不太好使,独自生活有些困难了。
从医院出来后,儿子女儿其实都回来过一段时间,但也只是回家待了几天就走。当初羡慕甚至嫉妒欣姨的人,画风一变,开始叹息或者嘲讽她了。
“有钱怎么样,你看谁管她”“白养这俩孩子了”,云云。
欣姨听得,很不是滋味。
她依旧一个人生活,做什么事情都磕磕绊绊的。腿脚不便,还摔了几次,摔伤的地方都是大块的淤青。
要不是她有个工作上的“徒弟”很照顾她,欣姨真会把日子过得一塌糊涂。
不久后,她又听到风声——儿子某次见朋友,算发小,双方家长都认识。儿子提到母亲生病这回事,没见怎么担忧心疼,反而只有抱怨,操心欣姨一病,他能花的钱就更少了。言语间甚至盼着欣姨早点去世,遗产总该够他挥霍了吧。
事情的真实性自然存疑。但儿子女儿的态度她都看在眼里,一个回来照顾她的都没有。欣姨心寒。
因此,她干脆痛下决心,继续拿她经商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们——“我掏钱雇你们谁来照顾我,月薪五千,退休金全是你们的。而且,谁为我出力多,房产存款就拿钱多。”
别看欣姨存款才一百八十万,房产也不至于有一栋楼,但这也只是手里随时能取出来的钱。其他资产,可更多呢。当然,欣姨是不指望俩孩子能继承她的事业了,这部分就分给自己挺努力她挺看好的小徒弟吧。
欣姨这话一说,跟皇帝颁布命令似的,儿子女儿马上行动起来。儿子从上海回来,女儿马上买机票回国,争着抢着要和亲妈住,要“伺候”老太太。
这下,生活上她确实不用操心了,但欣姨只有苦笑。
至于欣姨手里一笔又一笔的资产落到谁手里,这都是后话。但欣姨的老年生活确实,虽然富足,却并不开心。
这个故事都这里就差不多结束了,针对文中的欣姨和她的儿女,笔者有话要说。
一:这对儿女是妥妥的白眼狼
欣姨在金钱和教育资源方面肯定没少了他们的,甚至比别的父母付出更多,俩不好好读书的孩子托钱的福才去国外读上了本科。欣姨付出再大,生病后俩孩子却依旧没一个主动回来照顾她的。大儿子更过分,如果他真说过那样的话,他不就是盼着自己亲妈死后拿遗产的逆子?
二:在教育上,欣姨或许确实有什么失误
不会有人生下来就是好孩子,也不会有天生的坏孩子。欣姨的两个孩子,一开始肯定不会这样“白眼狼”,他们只是纯洁的白纸,你在纸上画什么,纸就给你展示什么。但欣姨确实太忙了,她是家里的经济支柱没错,可她丈夫当初还活着的时候,应该多照顾一点孩子们的成长。欣姨大概错就错在,自己没精力管孩子,却依旧落后地认为教育理所应当是母亲的责任,所以她从来没有拜托孩子的父亲多上一点心。一儿一女如今这个德行,欣姨和她已经去世的老公都有一定的责任。
你身边有故事里这样的儿女吗?他们的父母又如何反应呢?
文/无笔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