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卷王” MG7,先卷死 MG6?
不久前,多次跳票的 MG7 终于迎来上市时刻,上汽集团数据业务部副总经理、乘用车公司首席数字官(CDO)张亮对其实力非常自信,称:"MG7 这款车可以说是跑车里的 ‘理想’,家轿里的’坦克’。"
但我们实际走访成都某 MG 名爵 4S 后发现,目前店内客流依然不是很多,MG7 未来对终端销量的带动效果还有待观望。
不过,留给 MG 名爵的时间不多了。
相比较海外市场的火热,MG 名爵在国内无论知名度还是销量始终都不温不火,最近半年下滑更是明显。
据新车交强险购买数显示,MG 名爵在 2022 年 9 月至 2023 年 2 月间,连续 6 个月销量同比下滑,今年 1-2 月累计销量 15,419 辆,同比暴跌 51.27%。3 月销量虽然还没有出来,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依然不乐观。
研究 MG 名爵的销量结构可发现,其海外市场长期占据大头。
2021 年,MG 名爵年度总销量为 47 万辆,其中海外销量达到了 36 万辆,占比高达 76.6%;2022 年,其全球年销量突破 66 万辆,出口销量达到 48 万辆,占比超 7 成。
同时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墨西哥、泰国、智利等近 20 个国家,MG 名爵都可跻身单一品牌 TOP 10,海外竞争力可见一斑。
然而在国内市场,无论是轿车还是 SUV 销量排名,其旗下产品与主流品牌差距明显,不到 20 万辆的年销规模,远不及其它主流中国品牌。
为何 MG 名爵国内表现那么差?MG7 又能否挽救其国内市场?
01
主销车销量低,多款车疑似停产
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MG 名爵在国内始终打不开局面,与其新品战略失误有很大的关系。
其实最近两年的时间里,MG 名爵新品迭出,先后推出 MG 领航、MG ONE、第三代 MG6 PRO、MG MULAN 等新产品,却总是叫好不叫座,而且都很 " 短命 ",热度仅仅维持一段时间后,很快就会沉寂下去。
比如 MG 领航刚上市时,凭借一场酷似《脱口秀大会》番外篇的创新发布会,以及自家高管 " 胖头俞 " 和脱口秀王者李诞上演脱口秀 free style 的噱头,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然而营销热度并未转化为终端市场的销量,上市两年多来销量一直低迷,月销量从几百辆跌至几十辆,完全没有存在感。
MG ONE 同样如此,刚上市时被冠以 " 燃油新势力 " 的美誉,号称要带领汽车行业进入全新的智能时代,然而除了在上市首月月销突破万辆外,销量很快便遭遇滑铁卢,去年全年总计卖了 1 万多辆,这样的成绩,对于一款售价 8.98 万起的紧凑型 SUV 来说,完全拿不出手。
去年 9 月上市的首款纯电车 MG MULAN,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售价区间为 12.98 万 ~18.68 万元,2 月销量仅有 1086 辆,在新能源大火的今天,这个成绩并不算好。
由于销量惨淡,MG 名爵还爆出销售库存车的消息,有用户投诉去年 9 月买到的 MG ONE,出厂日期为 2021 年 11 月份;另外 MG HS 被传全国各地还有上百辆库存车,且时间长达两年,已属于超期库存车;在 MG 领航论坛中,很多用户反应目前 4S 店内基本都是库存车,出厂日期为 2021 年 12 月、售价 13.58 万的 1.5T 至尊版目前折扣力度基本为 6.8~6.9 折,落地价不到 10 万。
上述三款车型均没有 2022 年的在售新车,这不禁让人怀疑,MG 名爵已悄悄停产了相关车型。
02
MG7 价格真香,但 MG6 用户不满
在多款新品失利之后,MG7 能否力挽狂澜?
先来看产品本身,作为黑标首款旗舰轿跑,MG7 推出 1.5T 和 2.0T 共 6 个版本车型,售价区间为 11.98 万 -16.98 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价格区间内,MG7 配备了三段式电动尾翼、无框车门、E-LSD 电子限滑差速器、mCDC 智能可调电控悬架等越级配置,被一些网友调侃为 " 买配置送车 ",MG 名爵团队对此自信表示:"20 万以上预算买其他,20 万以下预算买 MG7!",如此高的性价比,让这款车有了在 " 价格战 " 下冲击细分市场 TOP3 的底气。
然而,很多老 MG6 车主却不是很高兴,有种被官方背刺了的感觉,有车主表示:" 去年 8 月买的 MG6 顶配,落地 14 万多,现在 MG7 顶配裸车才 16 万多,心态崩了。"
不可否认,MG7 的价格很香,但其售价已经与自家的 MG6 重叠,并且在售价相近的情况下,性价比要明显高于 MG6,上市后势必会对其销售造成强烈冲击。
在形成内耗的情况下,MG7 的到来对 MG 名爵能带来多大的加成又是未知数。
03
MG7+ 黑标,将讲好高端故事吗?
除了提振销量,MG7 还肩负着品牌向上的重任。
与海外市场的热销形成鲜明对比,MG 名爵在国内市场一直都在低端市场苦苦挣扎,主销车型是不超过 10 万的 MG5,没能在中国消费者心中树立起潮流运动的品牌形象。
反观同样主打运动、年轻和潮流的领克,虽然诞生时间远远短于 MG 名爵,但品牌含金量要高得多。
整体售价上,领克 2022 年加权平均售价 17.4 万,72% 的订单来自合资与豪华品牌,此外领克 03+ 和领克 05 突破中国品牌燃油车市场 20 万元的售价区间,旗舰产品领克 09 进入 30 万元价格带。
在中国品牌集体向上的背景下,MG 名爵若是不能改变低端的品牌形象,市场空间只会越来越窄。
它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早在去年八月就发布了高端子序列 " 黑标 " 并推出了首款黑标旗舰轿跑车型— MG7,试图高端化破局。
围绕 MG7 这款车,MG 名爵团队前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MG 品牌服务和体验都进行了全新升级,包括优选渠道、给用户提供专属服务、将核心部件的终身质保纳入到用户权益中,目前,全有已有 225 家门店完成了升级。
这的确是个办法,但在高度内卷的中国市场,要想实现高端化仅靠服务是远远不够的,更离不开产品。
以最具代表性的比亚迪为例,与特斯拉、蔚来等企业高举高打的战略不同,比亚迪的高端化之路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的打法,先是通过中低端车型获得销量积累,再冲击品牌向上,一步步形成金字塔的产品结构,这也是很多中国品牌采取的办法。
但常年依靠低端车型打天下的 MG 名爵,不存在这样的市场基础,一下子冲击高端市场,很难获得成功。
观点:
不可否认,MG7 是一辆好车,但遗憾的是有些生不逢时,轿跑定位加上目前仅有燃油版本,注定其销量的上升空间有限。
MG 名爵当前的问题也不是一款爆款车就能挽救得了的,新车接连失利归根结底是产品战略出了问题,对市场和用户的认知不到位,在这种情况下,MG 名爵寄希望于 MG7 上市翻身,或许并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