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诗《诗经·鄘风·载驰》,第一位爱国女诗人作
载驰
许穆夫人
载(zài)驰载驱(qiū),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cōu)。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zāng),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jì)?视尔不臧,我思不閟(bì)。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máng)。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péng)其麦(jí)。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yí)。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一、音韵
韵部:
第一章 驱1(qiū)侯,侯部;悠、漕2(cōu)、忧,幽部;
第二章 反、远,元部;济、閟(bì),脂部;
第三章 蝱3(máng)、行、狂,阳部;
第四章 麦?(jí)、极、尤?(yí)、之,之部。
注:
驱(qiū):《毛诗正义》:“协韵亦音丘”。又《集韵》《韵会》:“并祛尤切。音丘”。陆云赋:“昶愁心以自迈,肃旁人以曾驱。诏河冯以淸川,命湘娥而安流。”漕(cōu):又《集韵》:“徂侯切,音鲰。亦水运也。”蝱(máng):又《唐韵古音》:“武郞切,音邙”。《焦氏·易林》:“去如奔蝱,害不能伤。”麦(jí):又《集韵》:“讫力切,音极。”《诗·墉风》:“爰采麦矣,沫之北矣。”尤(yí):《康熙字典》:“又叶与之切,音怡”。叶下“之”。
按:以上读音,连我都有些吃惊。但都有所本,不是我个人臆断。最近听粤语歌曲,听韵脚,能纠正自己的粤语发音。粤语歌曲押韵做得挺好的,难怪全国很多人都喜欢粤语歌曲。所以,学诗经,一定要学古音,最起码了解它。等到你读得朗朗上口,便很容易背上。
二、释义第一章
载驰载驱1,归唁卫侯2。驱马悠悠3,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赋也。
注解:
载:连词,则,边。驰:车马疾行。驱:马驰也。唁:吊失国曰唁。此据失国言之。若对言,吊死曰吊,则吊生曰唁。卫侯,指卫戴公。悠悠:远貌,远而未至之貌。漕:《左传》中作曹,应在黄河南岸。草行曰跋,水行曰涉。大夫:指卫国大夫。许穆夫人是卫宣姜的小女儿。忧:担忧。一则担忧卫侯戴公,一则担忧不让她回卫国唁卫侯。
今译:
我策马奔驰,回去吊唁卫侯。我策马奔驰不停,想尽快到达漕地。因为卫国大夫跋山涉水来告难,我的心里非常担忧。
第二章
既不我嘉1,不能旋反2。视尔不臧3,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赋也。
注解:
嘉·臧:皆善也。不我嘉,即不嘉我。反:同“返”。尔:你也。远:犹忘也。济:渡也。自许归卫,必有所渡之水也。閟:闭也,止也。言思之不止也。
今译:
既然不赞成我,我也不能返回去。看看你们拿不出良策,我所思虑就不会远离卫国。既然不赞成我,我也不会渡河回去。看看你们拿不出良策,我就思虑不止。
第三章
陟彼阿丘1,言采其蝱2〈音盲。叶谟郎反〉。女子善怀3,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赋也。
注解:
阿丘:偏高曰阿丘。蝱:贝母也。主疗郁结之疾。善:多。怀:忧思也。行:道。尤:过也。众:古与“终”通用,“既”的意思(从王引之《经传述闻》说)。有人说,众,指许人。亦通。
今译:
登上那山丘,采摘那止忧的贝母。女子就会多愁善感,也是有她的道理的。你们这些许人,真是幼稚且狂妄。
第四章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1。控于大邦2,谁因谁极3。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赋也。
注解:
芃芃:麦盛长貌。控:持而告之也。大邦:指齐国等。因:依靠。极:至也。大夫:卽许国之大夫。君子:指诸侯。但这里指许国之众人也。无:同“毋”。有:同“又”。即无尤我。百尔所思:即尔百所思,指主意众多。
今译:
我行走在那原野上,那些麦子蓬蓬勃勃。我们应该赴告求救于大国,想想依靠谁去哪里求救。你们这些大夫君子,不要责怪我。你们七嘴八舌,不如让我回去走一遭。
三、赏析
先说主题与写作背景。
《毛诗序》:“《载驰》,许穆夫人作也。闵其宗国颠覆,自伤不能救也。卫懿公为狄人所灭,国人分散,露於漕邑。许穆夫人闵卫之亡,伤许之小,力不能救,思归唁其兄,又义不得,故赋是诗也。”
《春秋左传》记载:“初,惠公之即位也,齐人使昭伯烝於宣姜,不可,强之。生齐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文公为卫之多患也,先適齐。及败,宋桓公逆诸河,宵济。卫之遗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益之以共、滕之民为五千人。立戴公以庐于曹,许穆夫人赋《载驰》。《载驰》,《诗·卫风》也。许穆夫人痛卫之亡,思归唁之,不可,故作诗以言志。齐侯使公子无亏帅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归公乘马,祭服五称,牛、羊、豕、鸡、狗皆三百,与门材。”
这两段话,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许穆夫人是卫宣姜的小女儿,嫁给了许国的国君。卫国在卫懿公时,被北方的狄人击败,卫懿公被杀,卫国被驱散。许穆夫人的姐夫宋桓公迎回文公,并连夜渡河。收拢卫国遗民,又给增加了5000人。在漕邑立戴公为君。许穆夫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下了《载驰》这首诗。成了我国第一位女诗人。诗中主要反映了她受礼法所制,归而不得。王先谦云:“国君夫人父母在则归宁,没则使大夫宁于兄弟。又《礼·杂记》云:“妇人非三年之丧不踰封,如三年之丧则君夫人归。”也就是说,按照当时的礼制,作为国君夫人,除了父母在,或者父亲的三年大丧,她才能归宁回卫国。现在父母去世了,她只能派大夫去唁哥哥。所以,被许国大夫阻拦,指责她违礼。那个年代,礼法大于天,所以,许穆夫人也无可奈何,最后写下了这首《载驰》。
再说《载驰》的结构与艺术特点。
《载驰》共四章,二章章六句,二章章八句。事见《春秋传》。旧说:此诗五章,一章六句,二章三章四句,四章六句,五章八句。苏氏合二章三章以为一章。按《春秋传》,叔孙豹赋《载驰》之四章,而取其“控于大邦,谁因谁极”之意。与苏说合。今从之。
第一章六句,写回许国的原因。“载驰载驱,归唁卫侯。”是情景描写。从许国出来,策马奔驰,去唁哥哥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是说目的地是漕地。因为哥哥戴公就在那儿,刚刚被立为国君。“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是写了这次回去的原因。
第二章是过去的二三两章共八句。所以前四句和后四句,结构相同,意思差不多,只是换了几个字。“既不我嘉,不能旋反(济)。视尔不臧,我思不远(閟)。”这一段主要是写许国大夫既不我嘉,而我不想回许国。
第三章六句。写许穆夫人的郁闷。“陟彼阿丘,言采其蝱。”这是忧思成疾,登上那阿丘,一则采药,一则北望母国。“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这是向许国大夫做解释。“许人尤之,众稚且狂。”这里称许人不称大夫,是诉说心中的不满。
第四章八句。先许穆夫人返回。从哪里可以看出?“我行其野,芃芃其麦。”从前面的“驰驱”,变成了现在的“行”。从开始的心如急火,变成了现在的悠闲自得。而且是“野”,没走大道上,这是在磨时间,虽然往回走,但内心不快乐是显而易见的。“控于大邦,谁因谁即?”虽然不能去漕地见哥哥了,但满脑子想的还是卫国的安危。“大夫君子,不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这是在向那些大夫请求,请他们让她回卫国。这里的称呼的变化很有意思。从上一章的“许人”,变成了“大夫”,最后变成了“君子”。君子在周朝是指有封国的诸侯,比如许穆公,卫侯。就像我们有时候请一些股长这些中层干部办事,称他们为局长一样。这里面称他们为君子,则是做最后一次争取,希望他们放过她,让她回国唁卫侯。“之”是往的意思,不如让我往(漕)去。这几句话,有些撒娇的意思。不过,对于那些迂腐的大夫注定是行不通的。所以,最后才有了这首诗《载驰》。
所以,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来表现诗人心情的变化。一是用一章的“驰驱”和三章的“陟”四章的“行”的对比,看出去时的心急如火,返回时的不情愿。二是用三章的“许人”和四章的“大夫”“君子”称呼的变化对比,来表现她的愤怒到变成恳求讨好。
以上我的分析,如果让孔子他们看到,一定会气晕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