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向前,我们向上》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设计背景

  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人生之舟”为主题,选取的《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诫子书》四篇课文都是书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四篇课文从不同方面,用不同题材回答了“怎样走好人生之路”的问题。

  《纪念白求恩》夹叙夹议,以议为主,重在说理:全文以说理为主,以议论句高度赞扬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植树的牧羊人》先叙后议,借事说理,重在描写人物:文章先讲述牧羊人独自在荒芜高原植树的故事,最后一段对牧羊人进行总体评价,正、侧面描写结合突出牧羊人的人物形象,赞美人的力量;《走一步,再走一步》先叙后议,借事说理,重在叙述故事:文章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叙事,运用标志时间或进程变化的语句串联故事,叙事清晰,最后说理水到渠成;《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封书信,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家书中,是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学习本单元,要明确三个教学内容:一是继续训练默读;二是在课本上勾画出关键词句,并在自己喜欢的地方,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批注;三是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住关键词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文章内容。在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从而更深刻、更立体地了解和把握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具体言之,《纪念白求恩》一文逻辑清晰,可在默读中理清文章思路,并通过把握人物形象,从中获得思考;学习《植树的牧羊人》,要学会抓住文中标志时间转换的词语,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要重点品味心理描写;学习《诫子书》,要学会勾画关键词,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本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是为开展“慧眼识英雄”的核心任务挖掘出生活中平凡却形象高大的人物,最终撰写出一篇文章。文章要求思路清晰、手法多样,还要求描摹人物形象、挖掘人物品质、阐述人生意义,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与语文教学内容完美融合,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发展思维、提升素养,达到更理想的语文学习效果。

  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分四个课段推进。第一课段,学习《诫子书》,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寻找中心句,理解作者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第二课段,默读四篇课文,整体感知,梳理每篇课文的人物事迹或故事情节,勾画标志层次转换的关键语句,划分段落层次,理清作者思路。第三课段,默读《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勾画描写人物的关键语句,寻找夹叙夹议的句子,梳理人物品质,分析人物形象。第四课段,梳理写作思路,拟写写作提纲,完成“慧眼识英雄”的人物写作。这四个课段中,后三个课段之间是分总和层进关系,要逐步推进完成。

  二、学习目标

  1.语言目标

  ①规范书写、积累、掌握和运用课后“读读、写写”中出现的常用词。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初步读出语气。

  ③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思维目标

  ①阅读课文时,能抓住关键的语句,品味语言,理解课文内容。

  ②学习利用网络、书籍来搜集、整理资料,帮助理解课文,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③学会合作学习,尝试组织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3.价值目标

  ①在阅读过程中能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体味、感悟和理解教材中的思想感情,自相对照反思,不断提高人文素养。

  ②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如何面对人生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和相关的人生问题,热爱生活,关爱生命。

  三、核心任务

  辨别叙议语句,分析颁奖词结构,拟写身边英雄

  第一课段:字字珠玑,谆谆告诫——《诫子书》

  (核心任务:翻译课文,理解诸葛亮教子的精髓,体会诸葛亮对儿子的殷殷期盼)

  一、学习任务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2.精读课文,把握文意,赏析精彩语句。

  3.背默课文,积累名言警句,制作书签。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学习资源

  1. 核心资源:《诫子书》

  2. 助读材料:《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

  四、完成任务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根据预习和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教师点拨翻译。

  2.再次朗读,举例说明本文在句式方面的特点。

  3.默读课文,明确文章的中心句(中心论点)和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体会本文的写作意图,提炼本文的主旨。

  4.思考: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长需要具备几个条件?

  明确:成长要具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拓展延伸

  拓展联读东汉马援的《诫子书》、王昶的《诫子书》,体会长辈对子女的期望

  五、学习评价

  背诵课文,请大家从这封家书中找出自己喜欢或者对自己有帮助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写在书签上,送给自己,让诸葛亮的智慧在我们身上得以传承。

  第二课段:理清思路,横向比读

  (核心任务:默读三篇课文,勾画关键语句,划分段落层次,理清作者思路。)

  一、学习任务

  1.默读《纪念白求恩》《诫子书》,圈画中心句,标注内容要点,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思路。

  2.默读《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勾画时间、地点、人物等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理清文章思路。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学习资源

  本单元四篇课文《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诫子书》。

  四、完成任务

  1.通读四篇课文,根据文体特征将四篇课文分成两类。

  提示:《纪念白求恩》号召学习白求恩的精神,议论性强;《植树的牧羊人》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叙事性文章,侧重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诫子书》的“书”指书信,文章是一封诸葛亮告诫、劝勉儿子的文言书信,议论性、说理性明显。因此,《纪念白求恩》和《诫子书》可以归类为说理性文章,《植树的牧羊人》和《走一步,再走一步》可以归类为叙事性文章。

  不同的文体特征意味着行文思路的差异,所以教师帮助学生明确文体,把握文体特征,可以更有效地为下一步学习扫清障碍,理清文章思路。

  2.默读《纪念白求恩》和《诫子书》,找出文章论点,圈点勾画文章议论的句子,并辨别哪些是正面阐述的句子,哪些是反面阐述的句子。完成表格。

  说理性文章

  

  3.默读《走一步,再走一步》和《植树的牧羊人》,圈点勾画文中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句子,概括人物事迹或者故事情节,找出文章议论的句子,并进行评价。

  叙事类文章

  

  五、学习评价

  1.理清四篇文章的思路。

  2.学生梳理“叙”和“议”的关系,为自己的“慧眼识英雄·夹叙夹议”的人物写作拟提纲。

  第三课段:关注写法,品评人物品质形象

  (核心任务:查找相关语句,分析文章“夹叙夹议”手法的运用,梳理人物品质。)

  一、学习任务

  1.勾画课文中来用直接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间接描写(他人、环境)和细节描写对人物进行描写的语句。

  2.分析并归纳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和细节描写三种人物描写手法对表現人物品质的作用。

  3.查找相关语句,分析各篇文章“夹叙夹议”手法的运用。

  4.分析课文刻画的人物形象,用至少3个关键词概括每篇课文的人物品质。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学习资源

  本单元课文《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

  四、完成任务

  1.默读《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分析两篇文章所刻画的主人公形象,分别用至少3个关键词概括两个主人公的品质,并指出不同描写手法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完成人物品质梳理表。

  

  2.默读三篇文章,分别找出文中体现“夹叙夹议”的语句,分析叙议结合的表现形式,完成表格。

  

  3.用至少3个关键词概括三篇课文的人物品质。

  五、学习评价

  1.填写表格后全班交流、展示。

  2.模仿所选文段语句,试选定一个人物,写一段夹叙夹议的文字。

  

  第四课段:慧眼识英雄——聚焦夹叙夹议,挖掘身边不凡

  (核心任务:辨别叙议语句,分析颁奖词结构,拟写身边英雄)

  一、学习任务

  1.快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文章记叙和议论的句子,分析记叙和议论的相关位置。

  2.分析并归纳夹叙夹议的表现形式

  3.搜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分析概括颁奖词的段落结构和句间关系

  4.尝试运用颁奖词段落结构和句间关系,拟写属于自己身边英雄的颁奖词。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学习资源

  本单元课文《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

  课外阅读资源:《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四.完成任务

  1.默读《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分析两篇课文所刻画的主人公形象,圈点勾画文章记叙和议论的句子,分析记叙和议论的相关位置。

  分别用至少3个关键词概括两个主人公的品质,并指出不同描写手法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完成人物品质梳理表。

  

  2.阅读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分析概括颁奖词的段落结构和句间关系

  

  五、学习评价

  1、填写表格后全班交流、展示。

  2、模仿所选文段语句,试选定一位亲朋好友,写一段夹叙夹议的文字。

  单元整体评价

  一、专题设计反思

  对本单元的教学实施,需要留意以下两方面问题:

  (一)关于第四课段写作任务的实践操作。

  这个第四课段的任务主要是针对前面三个课段的所学知识和方法掌握情况的评估,即对“夹叙夹议”在写作中的运用进行认知和理解,也是结合本单元写作任务《思路要清晰》的写作思维的训练。写作训练中要注意围绕核心写法“夹叙夹议”,既要写出叙述部分,也要适当加以评议,把“夹叙夹议”写法真正融入日常写作当中。在写作前,要让学生列好提纲、写出思路,选定叙述内容和议论部分,还可以即兴发言,口头表达,说一说生活里值得写的人物,特别要引导学生挖掘身边人物身上的闪光点,记录生活平凡小事,挖掘人物品质。

  (二)对本单元核心写法“夹叙夹议”的目标认知。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要求学生既要多角度观察生活,也要学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七年级学生,写作思维上仍停留在简单的叙事阶段。本单元目的就是要通过文段的分析、写法的指引,引导学生感受议论文的魅力,逐步转变学生的纯记叙思维,丰富作文思想内核。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平凡人物,思考凡人之不凡之处,欣赏人们的闪光点。在叙事的基础上适当融入评议,议论要看准当口,选择时机,掌握火候,做到恰到好处,为今后高中学段的议论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测评反馈

  (一)必做

  回望成长历程,寻找身边富有正能量的人,搜集整理人物事迹,建立人物档案,选择其中一两个人物,运用叙议结合的方式写出人物评价。

  (二)选做

  观看央视历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栏目,并摘录颁奖词,积累作文素材。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