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情境任务创设的实践思考研究
高中语文情境任务创设的实践策略
(一)引入名家朗诵内容,创设课堂任务情境
“朗读”这一环节,能将教材中原本无声的文字变得更加动态化,也是有声语言进行表达的一种艺术形式,教师可以在无形中引导学生从“默读”变成更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方式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更好地与文章内容、情境和情感产生共鸣。朗读同样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条件,作为一种有较强实用性的学习技巧,教师可以结合原文的特点,为学生开展多样性的朗读活动,如集体、个人、分角色和分形式等,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文章中景物情境和人物情感的理解,实现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有效提升。例如,在学习《蜀道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朗读,之后再鼓励学生大声朗读,教师做好对学生朗读的表扬和肯定,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流露出真情实感,对课堂知识点产生初步的认知,之后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专业播音人员朗读《蜀道难》的视频,为学生抛出思考性问题:“你们和播音员之间的朗读方式有哪些不同?”进而引导学生针对朗读技巧进行梳理,进一步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如“节奏掌握、音调高度和情感变化”等。最后,教师组织班级学生朗读《蜀道难》,遵循古诗中的情感基调,将学生带入李白视角,从而掌握古诗的核心内涵。古诗朗读这一方式为学生了提供展示平台,能实现学生共情和情感表达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发展。
(二)模拟教学情境,拟定关联任务
语文教学大多数发生在课堂环节中,教学中不能真正接触到真实情境,都是通过模拟情境方式,引导学生对生活、学习中出现的复杂情境进行体验,促使学生遵循问题实现知识探究,完成在语文知识中的深入思考和认知。例如,在学习《故都的秋》时,很多教师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景物描写进行品读,如“景物的悲凉、清和静都体现在哪些方面”“你最喜欢的景物是什么”,学生能在问题的引导下完成景物寻找。但在新课程理念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情境,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探究,如在一杂志中针对“秋之韵”的视频进行征集,如果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故都的秋》作为内容,会怎样结合内容编辑视频?之后教师提出在视频创作中需要遵循的条件:第一,通过分类图的方式对文章中的景物进行分类;第二,在视频中做好对景物的组合与取舍;第三,为视频取一个合适的名字,并且写出一段优美的脚本。教师为学生设置的模拟视频拍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从“我”这一角度出发,成为一个“鉴赏者”,在走进景物中进行深入交流,能发现景物拍摄和写景之间有相似之处,不仅将景之味体现在景物的形、色方面,还进一步体现在姿态方面。同时,教师为学生设置分任务,为学生完成任务起到引导作用。学生通过制作梳理分类图能从不同方面感受秋的景色,并对清、静、悲凉之间有相互影响的部分进行重点探究,从而发散思维,从浅到深感受文章的整体意识,进一步精准地感受三个“来的”中涉及的清冷和孤寂审美偏好。也通过视频脚本创作方式传递出秋韵,通过情境创设方式完善任务引导效果,不仅是促进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的依托,还是凸显学生主体意识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承载模拟表演教学,创设课堂任务情境
针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模拟表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融入文章中的角色里,将自己想成文章中的人物,并且通过第一视角对其中的情节和动态进行表演,在情境感受中深化对文章的主旨内涵、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情节等内容的理解。现阶段,高中语文教材中引入的内容都是我国优秀的文学作品,在经典情节方面可以为学生的课堂表演提供支持。因此,教师有必要加强对模拟表演教学方式的重视,通过“课本剧”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并在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中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进一步为课文之后的讲解奠定基础。例如,在学习《雷雨》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解说内容,结合文章内容为学生准备“雨衣”“绝命书”“衬衫”等道具,为学生的“课本剧”增添真实感。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文章中的不同人物,如鲁侍萍、周朴园、鲁大海和仆人等角色,为学生发放人物道具,并且要求学生能遵循自己扮演的人物心理角色对后续的故事情节进行渲染,发挥想象,进一步体现在模拟表演互动中的主导地位,保证学生能在表演和观看中掌握文章的主旨含义,随时对文章产生较为深入的连锁记忆。
(四)注重相互转化,创设真实情境
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具有创意性的学习任务情境。生活作为阅读与写作的源泉,也是真实情境教学的一个真正目的。在学习任务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布置探究性的情境任务,使学生能从较为真实的生活中感受语言和文化。如在学习《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时,文章属于人物通讯内容,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掌握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结合如今的社会发展情况,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任务如下:在社会遭遇流感攻击时,生活中有无数个让人泪流满面的情形,同样也让我们感受到英雄人物的伟大。从“英雄真美”这一主题深化以下学习任务:第一,引导学生阅读《心中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在文中寻找两处有关细节的描写,写一段200字的文字,表达出人物具备的精神。第二,某位学生在描写“英雄真美”这一人物通讯内容时,仅仅对其中的零散事件进行了描写,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心中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中采用的描写方法进一步补充一些描写细节。第三,班级中有一位校园报小记者,他想为最美志愿者进行报道,并表扬其奉献精神。教师为学生布置这样的学习任务,并结合教材内容学习为学生带来一定的语文学习体验,注重情境和任务二者之间的拓展和细化,进一步加深学习和生活之间的衔接,增强语文学习的开放性和探究性。教师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为学生奠定阅读基础,之后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深化、表演过程,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思想出发保证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并且在任务引导中提升教学效果。(作者:李娟芳)
来源:《新课程》杂志社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