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悲剧不再发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近日,福建一大学生,兼职送外卖过程中,从宿舍楼坠亡。无独有偶,西安市一小学生被老师质疑偷钱后,选择跳楼自杀。悲剧天天都有,但教育一刻不能停!

  

  之前的疫情、网课、居家,以及考试、人际关系、家庭等因素,造成了学生很多无形的精神压力和情绪低落、焦虑。2022年参与调查的超三万名青少年中,抑郁检出率为14.8%。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迫在眉睫需要引起老师、学校、家长、社会的重视和引导。

  学生想不开,情绪压力大,轻生极端,家长老师学校推诿,逃避责任,都不是办法,最重要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多方配合共同,把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究根结底,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无外乎这几个方面。

  考试升学压力。

  成绩不理想,进步无门,或者厌学,由此带来的老师批评,同学冷落,家长指责。

  人际关系压力。

  学生与学生之间,如谈恋爱,校园欺凌、嫉妒诽谤;学生与老师之间,常见如老师的批评;学生与父母之间,离异家庭,分数教育等。

  

  解决这一系列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我认为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场所,配备心理健康教师。

  

  加强教师、班主任的心理健康培训。

  科任教师、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是最多的,应该说,最能了解学生的现况。应当有起码的心理健康常识,明察秋毫,及时发现学生不良心理健康问题,及时梳理沟通。

  特别反对个别没有师德的教师,反对打击、排挤、体罚学生,反对上完课就走人,反对违规补课等无德教师。

  

  开展相关家校生健康心理活动,不断营造良好的与生关系。

  面向学生和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每一学期,应当开展一次,线上或线下家长教育活动,让家长学会如何教育子女,而不是简单打骂。开展好班会课、心理讲座、恋爱疏导、校园欺凌等活动。

  不流于表面,不流于形式,家长、学校、老师共同配合,三管齐下,一定能有效防止和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总结: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值得全社会去关注和重视。各地市教育部门应将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纳入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学校应加强对重点学生及特殊群体的动态记录观测,防微杜渐、防患未然。

  感悟: 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是育人,育健康的人。让我们荡起双桨,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共同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微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