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211,排名倒数第一,懂得"借势"赢得开门红,凭借一优势逆风翻盘,上岸沪上豪

  原标题:普通211,排名倒数第一,懂得"借势"赢得开门红,凭借一优势逆风翻盘,上岸沪上豪门!

  www.eeban.com

  背景介绍:

  本科学校:南方某中流211历史专业在读

  保送院校和专业:华东师范大学思勉高等人文研究院

  培养方式:中法联合培养

  校内保研排名:9/9

  英语成绩:CET-4:640 CET-6:576 IELTS:7.0 TCF:B1

  (一)顺利的夏令营经历

  

  我的保研之旅,起于他山之顶,中遇朋友相助,后得导师东风,一路走来,我都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出发,在好与更好之间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方向。

  之所以说起于他山之顶,是因为我最终没有选择这个学校,然而该学校在夏令营阶段给予我的肯定给了我莫大的底气和支持。在夏令营申请阶段,和许多同学一样,我也选择了海投的方式,得到南开的入营通知可谓是意外之喜,毕竟在世界史方向,南开是当之无愧的头部,历史专业更是南开四大王牌专业之一。

  然而在具体方向的选择上,因为我想攻读的是法国史方向,南开并没有法国史老师,因此我虽然选择了去参营,但并未抱太大希望。夏令营为期三天,前两天院方安排了听讲座、参观图书馆等活动,在此过程中我与其他同学聊天,发现他们都身怀绝技,说是神仙打架也不为过,有去哈佛交换的,有学习过拉丁语的,还有手握多篇论文的。

  

  我虽然知道南开的方向并不适合我,但是本着“来都来了”的心态也要努力一把,我对自身优势进行了盘点。由于很早就确定了想学习法国史,因此我从大三开始就找法语老师进行了一对一的法语学习并参加了法语等级考试,因此我对于自己的语言能力是有自信的。

  在面试前夜,我翻看我将面试的世界近现代史方向的老师名录,发现他们都集中于美国环境史这一方向,巧合的是,我在大二阶段担任了我院一位美国客座教授的教学助理,他给我们上过一整个学期的美国环境史课程,课程结束后,教授给我写了一篇“花团锦簇”的推荐信。综合这两点,我调整了行前准备的自我陈述,重点突出了自己的语言能力和美国环境史的学习经历。

  

  在面试当天,我并不觉得十分紧张,面带微笑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面试时,老师并没有让我们世界史方向的进行英语自我介绍,而是难度升级,直接用英语提问我们上交的论文相关的学术问题,对学术英语的考验不可谓不大。面试完毕,同行的朋友们有的暗自满意,有的忧心忡忡,我却因为志不在此聊感放松。

  南开的做法非常“刺激”,面试完第二天早上就把所有人的排名按照组别贴在院楼下“公开处刑”,我还未走到院楼就看到群里的消息,点开一看,世界近现代史组名单中我的名字后面跟着一个醒目的“1”,我当时还没反应过来,直到一位同学过来借我手机看后跟我道喜,我才意识到自己是这个组的第一名。喜悦之情是慢慢涌上来的,直到领完结营证书离开南开,我才估摸出来自己好像有书读了,这个开门红不错。

  (二)求学路上的转机

  

  从天津回来没多久,我就继续去了中大的夏令营,在听讲座时,我遇到了在南开和我一组的一位同学。因为我并不打算去南开,与这位同学之间没有利益冲突,她大方跟我分享了一个消息:华东师大有一个中法联合培养夏令营,获得优秀营员的人可以经由这个途径获得华东师大的推免资格。

  当我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夏令营已经截止了,但是我仍然给负责老师打了电话,并把自己的法语学习经历等相关材料发到了她的邮箱。在九月推免开始后,该项目放出了一个历史方向的推免名额,我赶紧报上了名,同时也报名了华东师大历史系的九推,正当我紧张等待面试通知的时刻,华东师大历史系我的意向导师的一封邮件改变了我的求学之路。

  

  当时我仍在实习,一日的午后突然接到华东师大历史系意向导师的邮件,大意是让我立刻去联系华东师大思勉高等人文研究院,那里还有一个世界史的名额。当时我看到邮件是懵的,心中疑虑万缕却毫无头绪:为什么老师还没有面试就让我去其他学院?他这是想要我还是不想要我?更重要的是,这个思勉高等人文研究院是什么?尽管心中满腹疑问,我仍立刻与对方学院负责老师取得了联系,负责老师告诉我这个研究院是一个人文社科类的综合研究院,平时是分学科到相应的学院上课的,也就是说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仍然能够成为意向导师的学生,只是换了个学院。

  

  该学院只招收推免学生,所以知道的人不多。就这样,我搭上了面试的末班车,于9.24日乘早班机抵达上海,参加9.24下午开始的面谈。有了意向导师的推荐信,我在面试的过程中十分顺利。华东师大强于中法交流,因此面试时也有会法语的老师,我料到作为一名世界史的研究生,又说自己学过法语,或多或少都会有语言的考验,因此提前准备了英法双语的自我介绍和个人陈述。

  面试过程中,老师就我本科时期做过的科研项目进行了提问,问了我读过哪些相关书籍。话锋一转,一位老师就说:“你会说法语,和我们这位老师介绍一下自己吧”。由于有所准备,我并不慌张,简单地介绍了自己学习法语的经历,得到了在场老师们的认可。当我从面试的会议室出来时,我就知道,稳了。当天中午我就收到了录取通知,等9.28系统开了确认即可。

  

  结束了高院的面试,我的上海之旅只进行了一半。在闵行校区面试时我接到了中法联合培养项目的面试通知,于是,刚一结束高院的面试,我紧赶慢赶去到了中北校区准备第二天的面试。面试当天,历史学方向一共有7个候选人,由于这个项目可以提供推免名额,所以有三位未获得历史学系推免名额的同学来面试这个项目,还有三位研一的学生,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我知道他们都没有学习过法语。面试官来自中法两国,不仅有法方代表出席,还要通过视频与大洋对岸的法方学校面试官进行视频面试。

  

  我看到这个阵仗,意识到自己的法语学习经历将是重要的加分项,我在面试过程中可以强调这一点。面试一开始是一段英文自我介绍,为了提高声音使镜头中的老师们听清,我没有说完,但此时有一位穿着红西装的法方老师帮我搭了一句话,他说:“你的英语口语很好,请问是出国留学过吗”?顺着他的问题,我讲述了我作为美国教授教学助理并考取雅思7.0的经历,还强调了我不仅口语不错,雅思写作也拿了高分,所以有英语写作功底。

  法方老师对我表示了满意,再由中方老师提问了我研究生阶段想要研究什么方向,我的面试就结束了。时隔一天,我就收到了录取邮件,我的上海之旅,以三天三场面试的高强度结束了,幸好过程曲折但结局美丽。

  (三)有惊无险的校内保研

  

  可是,接下来的校内保研过程,让人虽不能回避,但只想逃离。大学三年以来,我的绩点不算高,但也稳定在前5%,加上其他科研经历,保研即使不能说是如探囊取物,但也是势在必得。但是到了计算综合排名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不顾名头只顾实际的行事作风给自己埋下了隐患。我申请过两个历史学科科研项目,在评优的时候一直是按照校级加分的,但是到了保研面试时,辅导员竟然说评优时只是为了鼓励大家,但其实质还是院级项目,这一字之差,就是4分的区别。

  再者,我校非常注重对外交换,我听从导师的推荐,打算在大三学年去英国交换,因此没有申请国内的交换项目。然而到了大三导师才告诉我这个项目是大三下学期到大四上学期,如果我去交换,就赶不上大三下学期的夏令营等一干事宜了。

  

  即使退一万步讲寄送材料等事情可以通过网络完成,谁又能保证人在千里之外时没有什么闪失呢?更何况我一心想要保外校,自然不会因交换而放弃夏令营的机会。权衡利弊之后,我放弃了到英国交换的机会。大三拒绝交换后,我并没有想到这件事如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成为我获得校内保研名额最大的漏洞。

  在计算排名时,我才发现去了交换的同学哪怕只去了一个学期,都加了20分,这一通加分下来,我就和另一个同学并列排到了第九名,只不过我成绩好,她加分多。我院保研名额总共就9个,最终成绩好打败了加分多,我涉险保研成功。看到公示通知的时候,我的内心并没有高兴,只有如释重负的轻松和不可化解的委屈,但我的保研大戏,终究是告一段落,我这个演员,并没有从台上被赶下来,还算是获得了喝彩。

  

  本来故事到这里应该是结尾了,等到9.28日系统一开,用一位朋友的话来说,各大高校纷纷“赶集式确认”,甚至还有凌晨录取的“早鸟”,我将意向学校一填,也就结束了。但事到临头,在南开和华东师大之间我还真犹豫了起来。从地域上来说,天津气候干燥,上海气候湿润,养育出狗不理包子和南翔小笼包两种饮食菜系。我更偏爱小笼包,喜欢那一口下去的汁水横流。

  从学习方向来看,我对于南开的美国环境史了解不算太多,但我已经结结实实学了一整年的法语了,希望能够继续学习相关方向,因此我希望能够借助华东师大的中法合作背景;从学科地位来说,南开是世界史领域的大哥,世界近现代史的老师更是大家中的大家,而华东师大虽然强于世界史,但不若南开强势。但“针无两头利”,什么都想要是不可能的,我还是放下了这份虚荣心,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华东师大。

  

  从今年五月到9月28日早上8点55分最终接受华东师大的拟录取,背后还有从大一到大三这三年的努力,虽然校内保研过程曲折,但如果再让我做一次选择,我仍不会像其他人一样发水文章,仍然会坚持学不能加分的法语。我知道,人生短暂,要做对未来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保研论坛

  使用小技巧

  在公众号后台回复以下关键词,即可获得对应的信息或福利:

  简章 | QQ群、微信群 | 小助手

  会员 | 福利、资料包 | 投稿

  咨询、辅导、定位、文书、英语

  笔试、面试、专业课、论文、竞赛

  -END-

  保研论坛

  了解更多保研资讯及推免内容

  还可以互助交友哦~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