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拍四月线上拍卖会丨花常好:吴作人、萧淑芳作品专场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伴着微暖的春风,开拍CUPPAR月度线上拍卖会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本次特别策划的“吴作人、萧淑芳作品专场”即将在四月与大家见面。本次作品分为两部分,其中LOT32-43为第一代留学欧洲的中国学子,国内知名音乐理论家、钢琴家,萧淑娴旧藏。萧家姐妹五人,萧淑娴擅长音乐,萧淑芳热爱绘画,1929年,住在南京的萧淑娴邀请刚从法国归来的徐悲鸿赴家宴,把妹妹萧淑芳引荐给徐悲鸿学画,自此萧淑芳正式成为徐悲鸿的弟子,并在画坛声名鹊起。

  LOT45-50吴作人作品为其友人欧振雄所藏。欧振雄(1917-1994),广东人,香港著名书画收藏家。斋名“雄斋”。欧振雄对中国书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其实力雄厚,又与近代画坛大家张大千、黎雄才、关山月、李可染、谢稚柳、吴作人、黄胄等人情谊深厚,故收藏众多。

  吴作人曾说:“一件艺术品,能够表现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环境。”

  纵观近百年中国美术发展历程,不少著名画家都曾经历从早期油画到中晚年转向国画创作的演变过程。如果说,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人是从油画转入国画的第一代杰出尝试者,那么,沿着徐悲鸿等人援西入中的路径奋力开拓的吴作人,就是从油画转入国画创作的第二代出色代表。

  

  吴作人(1908-1997),安徽宣城泾县人,生于江苏苏州,原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26年入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系,1927年至1930年初先后就读于上海艺术大学、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从师徐悲鸿先生,并参加南国革新运动。早年攻素描、油画,晚年后专攻国画,境界开阔,寓意深远,以凝练而准确的形象融会着中西艺术,是继徐悲鸿之后中国美术界的又一领军人物。

  中式绘画贵在用墨,用墨方法也直接影响到艺术作品是否能够传神:墨色多了,厚重繁杂,墨色少了,又难免失了整体的神韵。

  吴作人笔下的国画创作,对笔墨的渲染极为重视,通过在浓墨中加入分量不同的水,形成深深浅浅、远近分明、独具韵味的墨色变化。

  

  LOT 46吴作人 奔牛 纸本镜心

  36.5×53.5cm

  款识:作人。

  钤印:吴

  鉴藏印:欧振雄所藏记

  说明:欧振雄旧藏。欧振雄(1917-1994),广东人,香港著名书画收藏家。斋名“雄斋”。欧振雄对中国书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其实力雄厚,又与近代画坛大家张大千、黎雄才、关山月、李可染、谢稚柳、吴作人、黄胄等情谊深厚,故收藏众多。

  奔牛图中,既有浓墨渲染的主要场景,又有浅墨勾勒而成线条,深浅交杂,既显示了牦牛的灵动,也刻画出了毛皮之下健康紧致的力量感。

  

  LOT 50吴作人 金鱼 纸本镜心

  36.5×53.5cm

  1979年作

  款识:一九七九年,作人。

  钤印:吴作人画、鱼水

  鉴藏印:雄斋宝藏

  说明:欧振雄旧藏。欧振雄(1917-1994),广东人,香港著名书画收藏家。斋名“雄斋”。欧振雄对中国书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其实力雄厚,又与近代画坛大家张大千、黎雄才、关山月、李可染、谢稚柳、吴作人、黄胄等情谊深厚,故收藏众多。

  金鱼图中,画面以三头嬉戏的金鱼作为主旨,构图精简,意味含长。鱼尾摆动灵巧飘逸,嫩荷初绽满目含芳。画面无水,却以鱼尾姿态和荷叶点缀,未见水纹而处处含水。画面留白却不空旷,表现出现实中金鱼的唯美姿态和悠然形象。

  

  LOT 45吴作人 熊猫 纸本镜心

  36.5×53.5cm

  款识:作人。

  钤印:吴、大巧若拙

  鉴藏印:欧振雄所藏记

  说明:欧振雄旧藏。欧振雄(1917-1994),广东人,香港著名书画收藏家。斋名“雄斋”。欧振雄对中国书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其实力雄厚,又与近代画坛大家张大千、黎雄才、关山月、李可染、谢稚柳、吴作人、黄胄等情谊深厚,故收藏众多。

  

  LOT 41吴作人 漠上行 纸本镜心

  97.7×50.2cm

  1979年作

  款识:漠上行。己未深秋再跨河西丝绸之路,作人图。

  钤印:吴作人、寥廓

  说明:萧淑娴旧藏。萧淑娴(1905-1991),祖籍大涌南文村,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4月9日出生于天津。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国内知名音乐理论家、钢琴家。

  吴作人的国画创作不蹈故常,从表现对象上看,他画得较多的牦牛、骆驼、熊猫等,都是以前中国画没有画过或绝少涉猎的。从表现手法上,在国画以线条勾勒形象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方的艺术特点,以水墨晕染的方式分出层次和明暗来塑造物体。

  有一段关于骆驼形象创造的叙述,真切地说明了吴先生的艺术追求与特色:“戈壁滩上的骆驼能够负重致远,不畏艰苦,跟牦牛那样雄强与猛冲不同。它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它的造型也很有特点,从头、脖子、驼峰到腿,给人以坚毅厚重的感应。尤其到寒天将临时,它长了新毛,一群群站在沙丘里或是在戈壁滩上行走,使人激动得不禁体验到一种不平凡的力量······不管你给它驮上多么重,只要它不至于跪在地上起不来,它就往前走,在漫长的路程上,它自带水和脂肪,有时疲乏极了,就倒下死去。从动物本身来说,这是它的特性;对人说来,能把人带到一个与环境奋斗的境界,一个既是诗,是音乐,又是画的境界”。(《客有问——谈师造化、夺天工》)

  对国画与油画两个领域的深入耕耘,使吴先生既保持了中国文人画的传统特质:即强烈的艺术个性、诗化的意向、飘逸潇洒的笔墨技巧与独属于中国文人的审美情趣;也融合了西方写实绘画艺术所强调的对形体、色彩的敏锐感受。因此,他的艺术,既反映了现代意识,同时又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和清晰的个性特征。不论是表现对象的选择,还是表达手法的创新,他都以自己的睿智和见识,走出一条富有个性色彩又饱蕴时代精神的独特道路。

  如果说吴先生的画作是油画和国画在形式上的融合创新,是中国文人审美情趣和个人思想情感的统一,其夫人萧淑芳的追求就更偏向于美这一概念的本身,是对色彩和明暗的不断追寻。

  

  萧淑芳(1911-2005),广东省中山市人,中国当代著名画家。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妇联第四届执委。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吴作人艺术馆馆长、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会长。以花卉画作享名于世,兼擅风景、静物、肖像等绘画。其作高迈行云,渐至化境。

  萧淑芳1911年8月出生于广东中山市一个书香名门之家。她的叔父及两位姑姑都是杰出的音乐家,姐姐萧淑娴是著名的音乐理论家。在姐妹七人中排行第五的萧淑芳,从小生活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和姐妹们一样喜爱音乐、美术、文学,闲暇时跟叔父学习钢琴和乐理知识。萧淑芳曾说:“缘于天性,我天生喜欢世间美的事物。”她自幼画什么像什么,父亲萧伯林全力支持她,并请名师进行指点,还特邀艺术大师齐白石先生为她治印,这些都促使她最终走上绘画之路。

  

  萧淑娴(1905-1991),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受二叔萧友梅影响,踏上音乐之路。1930年赴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院。1941年得知萧友梅逝世消息后,创作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管弦乐组曲《怀念祖国》,该曲在1943年灌成唱片后,经常在瑞士个电台播放,是在欧洲具有影响力的最早的一部中国管弦乐作品。1950年携子女三人回国,受聘为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和研究生导师,直至退休。教学之余,从事著述、翻译等学术活动。

  萧淑芳在7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创作的作品不计其数,而绝大多数为花卉题材。她酷爱花、养花、画花,在中国美术界有“百花之神”的雅号。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起,萧淑芳就在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任教,系统地专攻水彩画、水墨画技法与理论。她在对水彩画和水墨画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改革,把水彩技法恰当地融入水墨丹青之中,丰富了传统笔墨技巧。

  

  LOT 39萧淑芳 秀洁 纸本镜心

  91×34cm

  款识:秀洁。萧淑芳画百合。

  钤印:萧淑芳、花常好

  出版:《萧淑芳专辑》第10页,台湾艺术家出版社,2009年。

  说明:萧淑娴旧藏。萧淑娴(1905-1991),祖籍大涌南文村,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4月9日出生于天津。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国内知名音乐理论家、钢琴家。

  萧淑芳以深厚的西画根底转攻国画,其特点是以没骨点垛作装饰性构图(即不用墨笔勾出轮廓线,而是完全以色彩塑造物像的画法),用笔沉静,力量、速度大体平均,其韵律主要依靠物象不同的色彩、形状的组合而获得体现,而少有轻重疾徐、顿挫转折的节奏变化,这种画法使得萧先生的作品观赏起来薄厚、浓淡近似一致,水色晕染下,工笔和水彩的平衡性得到了绝佳的展现。

  

  LOT 36萧淑芳 大兴安山花 纸本立轴

  44×26cm

  1963年作

  款识:大兴安山花。一九六三萧淑芳写。

  钤印:萧

  出版:《萧淑芳专辑》第9页,台湾艺术家出版社,2009年。

  说明:萧淑娴旧藏。萧淑娴(1905-1991),祖籍大涌南文村,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4月9日出生于天津。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国内知名音乐理论家、钢琴家。

  没骨渲染是指不勾轮廓,用层染或者混染法,通过多次着色来塑造物象的一种绘画技法,可以表现出物象的凹凸和明暗关系。在晕染的同时要把握物象的轮廓转折关系。上图《大兴安山花》应用了渲染法进行着色,花朵颜色变化明显,能看出明显的层叠渐变之感。

  

  LOT 37萧淑芳 飞舞 纸本立轴

  66×38cm

  款识:飞舞。澹江同志属正,萧淑芳写。

  钤印:萧淑芳、人长久

  说明:萧淑娴旧藏。萧淑娴(1905-1991),祖籍大涌南文村,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4月9日出生于天津。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国内知名音乐理论家、钢琴家。

  萧淑芳的花卉画在题材选取上极具个性,她既不画传统国画中象征富贵的牡丹,也不选择兰竹这类清高的象征题材,而皆以紫鸢、绣球、兰草、杜鹃、虞美人、扶桑等野花为题。萧淑芳的花,虽为山间旷野之花,却傲视富贵,不落陈套。她的绘画简约干净,色彩强烈,每当看其作品,仿佛置身于百花园中,朵朵鲜花争先开放、缤纷灿烂。为了突出带有飘逸感的花朵,她删繁就简,有意将长而繁多的叶子加工为疏密有致的短小状;这样既不喧宾夺主,又能对繁盛的花朵起到映衬的作用。吴作人先生生前有感于萧淑芳对描绘野花的真情与执著,曾作诗一首以表敬意:“边陲奇卉遍山生,风雪霜寒志更贞。但替河山添彩色,不争谱上百花名。”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