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为什么高中掉队学生,往往初中数学偏弱?

  原标题:为什么高中掉队学生,往往初中数学偏弱?

  初中阶段数学以外其他学科薄弱,更多源于学习态度,包括物理和化学,而数学的差距往往由于思维能力不足导致。因此从小学到高中,难度和区分度最大的是数学,家长最关心的是数学,补习最多的也是数学。

  得数学者得天下,毫不为过,且年级越高,这一现象愈发明显。

  小学数学成绩的假象,使得更多的家长对孩子真实实力认知不足。

  现在的小学试题并不比以前简单,但优分率却高出很多,这不是孩子变聪明了,而是投入度更高了,甚至提前进入满负荷的学习状态,学霸固然成绩不低,但中等生仍然可以通过各种课外学习和课后努力,取得并不亚于学霸的分数,甚至更高。

  完全凭天赋学习的孩子,反而更可能因为不细致出现扣分,而大量练习的孩子则能保持更稳定的优分率,即使成绩稍微落后的孩子,也可以通过课外提升的方式,从而获得一个看上去相差不大的成绩。

  奥数热同样如此,相比以前头部学生通过学习奥数拓展思维,现在市区学校奥数普及率较高,对于很多中等生而言,如果参加奥数用来拓展思维,大有益处,但如果只是记忆一部分特定公式解题,并不会有本质提升。

  初二及高一现象本质,就是理科思维形成的分化,初二主要体现在数学,即数学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转换,一半的孩子没有太大压力,另一半的孩子则出现明显压力。总体来看,难度虽然不大,但足以造成五五分流的效果,将原本小学相差不大的成绩,彻底分化开来,并最终影响其是否能进入普高。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过度投入,甚至超前学习,最核心的目的就是度过初二分水岭,而真正天资较好孩子家长,在保障孩子能够进入四星级高中情况下,反而更注重“留力”,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更为重视。

  而高一则是数理化三门学科,尤其物理化学更为明显,数学初中已经有一定难度,高中难度提升反而不明显,而物理、化学则有明显的难度提升,其核心思维能力基础并不是初中的现象记忆的基础,而是数学能力的运用,不管是物理力和运动,还是化学求反应物的量,均是以数学思维为核心。

  初中的物理化学高分,并不保障高中这两门学科学起来容易,初中这两门学科难度及普遍高分的状况,相当于小学阶段的数学,中等生可以和优生成绩差不多,学习能力偏弱的也不会成绩太差,同样给家长造成孩子这两门学科不错的错觉。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