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焕发“新生机”

  青海日报融媒体海北4月13讯(记者 丁玉梅)自2020年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保护利用工作启动以来,海北藏族自治州把基地旧址保护利用工作作为省州革命文物保护“一号工程”,通过实行专班运作,建立健全制度保障,全面推动文保项目申报落地实施等措施,扎实有序推进基地旧址保护利用工作,使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焕发“新生机”。

  坚定不移把保护基地旧址、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作为“国之大者”,成立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保护利用工作办公室(筹)及党组、成立依法推进厂区经营权收回工作专班、项目推进工作专班,配齐配强基地旧址保护利用工作力量。

  出台《海北藏族自治州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保护管理条例》,为推进基地旧址保护、利用和管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提供了法规保障。

  健全项目建设“一日一巡查、三天一检查、一周一调度”机制,形成基地旧址“一编一册一档一台帐”(《基地旧址政策法律法规汇编》《基地旧址文物点基本情况图册》、基地旧址“国宝档案”、30个文物点“一点一台帐”)。清理1家不符合文物保护和文旅产业发展政策的企业,腾退占用的相关分厂办公大楼、车间、工号,完成代表性文物点不动产确权登记等工作。

  投资建设文保续建、本体修缮、陈列展示等项目,加强项目管理和风险防范,形成项目管理“一顾问、一中期、五办法”,即:聘任国家文物局专家库专家作为基地旧址技术顾问,聘请省级文物专家对实施项目开展了中期自验,拟定项目招投标制度等5项监督办法。

  坚持旧址保护利用与西海镇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和文化风貌改造一体化推进,落实总投资7.35亿元的西海镇美丽城镇风貌改造、原子城红色文化特色小镇等配套项目25个,将红色文化融入西海镇建设的各个方面,形成处处展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形象,处处感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氛围。

  稿件来源:青海观察客户端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