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职业市场人才缺口背后的原因和对策浅析
#数字职业市场人才缺口为啥这么大#
数字经济是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选择,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数字产业相关的新职业不断涌现,为就业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然而,数字职业市场人才缺口却很大。
这背后有哪些原因呢?又应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数字人才的需求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字经济就业影响研究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数字化人才缺口接近1100万,随着全行业的数字化推进,需要更广泛的数字化人才引入,人才需求缺口依然在持续放大。
从数字职业就业市场来看,数字职业的市场需求仍面临较大缺口。以“数据库运行管理员”为例,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职位需求数量多达6~7万个,即使在青岛、佛山等城市,这一数字职业的需求量也达到4000~5000个 。这说明,数字经济对于高端、专业、创新型的数字人才有着强烈的需求。
这种需求的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催生了新的产业、新的业态、新的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动能和活力。
例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领域提供了技术支撑和解决方案。
数字化转型成为各行各业提升竞争力和效率的必然选择,为传统产业赋能和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例如,零售、物流、金融、汽车等行业,通过利用电子商务、在线支付、小程序、智慧零售工具以及高效协同的物流网络等技术和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和全链条优化。
数字化能力成为企业和个人提升价值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为就业创业和社会服务开拓了新的空间和渠道。
例如,通过利用直播、短视频、社交媒体等平台,不少主播、视频剪辑等从事灵活就业或创新创业或创新服务,实现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提升 。
其次,数字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导致数字人才的供给和分布不均衡。
从教育水平和结构来看,中国现有的劳动力教育水平与数字经济对于劳动力教育水平的需求不匹配,数字化人才供给明显不足 。
从产业和地区来看,数字化人才产业分布不均衡,数字化人才集中于第三产业,数字化就业岗位在第一、第二产业中占比较低;
同时,数字经济加剧了数字人才区域间流动,进一步扩大了地区发展不平衡 。这说明,数字经济对于基础、广泛、普惠型的数字人才也有着巨大的需求。
这种供给和分布的不均衡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教育体系和培训机制与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匹配,导致数字化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不高 。
例如
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缺乏对新职业、新技能、新知识的及时更新和反馈;教育方式和方法还较为传统,缺乏对数字化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和考核;教育资源和机会还较为分散和不均等 。
产业结构和地区发展与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导致数字化人才流动和配置效率不高 。
例如
部分传统产业还未完成数字化转型或转型进度较慢,缺乏对数字化人才的吸引力和留住力;部分地区还未形成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生态或生态建设滞后,缺乏对数字化人才的支持力和激励力 。
因此,要缩小数字职业市场人才缺口,需要多措并举提高数字人才素质和水平。例如,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新职业标准和培训教程,提升数字技术工程师等高端人才的创新能力;建立中国首个数字经济人才市场等平台,打造高端数字经济人才培育基地、全国数字经济人才输送交流平台;出台政策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规范市场,吸纳带动更多就业;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以产业结构优化带动就业结构升级 。只有这样,才能为数字经济不断发展蓄力。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形成数字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
例如
制定和实施国家级的数字人才发展规划和战略,明确数字人才的分类标准、数量目标、质量要求、培养路径等;出台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机制,保障数字人才的合法权益、职业发展、社会保障等;加大财政投入和税收优惠,支持数字人才的教育培训、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等 。
加强教育改革和资源整合,形成数字人才培养的有效体系 。
例如
更新和优化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增加对新职业、新技能、新知识的覆盖和反馈;创新和多样化教育方式和方法,强化对数字化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和考核;均衡和优化教育资源和机会,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 。
加强产业协同和区域合作,形成数字人才流动的高效机制 。
例如
推动传统产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或转型进度,提高对数字化人才的吸引力和留住力;促进地区形成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生态或生态建设,提高对数字化人才的支持力和激励力;建立和完善数字人才的交流合作平台和网络,促进数字人才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 。
总之,数字职业市场人才缺口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一个重要机遇。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加强数字人才的培养、引进、流动和激励,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