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友分享第二弹丨希赛学员的软考冲刺经验,速看!

  软考倒计时46天,此时不冲,更待何时?我们做了一期关于“软考学习打卡”的话题征集,收到了不少正在备考2023上半年软考考生投稿。大家分享了软考冲刺时期的学习经验,一起来看看吧~

  

  软考考生学习打卡投稿

  11dj

  以前也上过其他的网班,但没有这么让人省心省力的!

  刚开始的时候是买了题库,想着刷一刷题就行了,上课就蹭一蹭免费的网课。可是在无基础的情况下刷题就是种自虐行为,听了一节试听课后,决心报了班。与市面上的其它培训班相比,这里的课程非常符合我的需求,而且价格也比较美丽,于是就这样开心的入学了。

  开始上课以后,每次课程都有助教提前微信、短信通知,落下进程还会发消息提醒,有问题提问了以后,很快就有回复。因为有时要加班,赶不上线上课程,所以我都直接倍速听课程回放。课程回放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理解程度,需要时放慢,非常方便。而且还支持多平台放,手机电脑ipad都可以,登录了账号就可以看到上次的播放位置,可太省心了。

  综上所述,是个非常贴心,走实务风格的好帮手!

  12刘艳丽

  我是一名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2020年聘任的中级职称,原计划满5年后继续报考高级经济师(考评结合聘副高)。在2周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软考没有年限限制,可以直接考高级,而且还是以考代评。这就意味着,只要顺利拿下软考高级,就可以直接聘任副高。

  意外的惊喜驱动我马上开始搜索与软考有关的各种信息,大部分评论都指向软考并不简单,而且高级通过率更是不高。

  就这样,由于时间短、任务重,让我锚定了培训机构。毫不犹豫报了名,很快第一节“开学典礼”课就开始了。

  虽然我是一名软考小白,但是上学的时候老师就曾说过,小白好处多,可以一鼓作气;而且由于是小白,更能坚定学习的信念。

  两周学习下来,按照助教发的周学习安排,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听精讲视频,利用晚上时间集中听网络课程的回放。由于家里有两个小孩子,只能等孩子们睡了以后再爬起来挑灯夜战,虽然晚上学习效率不高,但是至少能保证学习时间不被打扰。听完课程,再把有关题目刷完再睡,很累,但是很充实。

  由于报班的时间距离考试只有60多天,时间紧任务重,只有严格要求自己,保证学习时间和质量才有可能拿到“45+45+45”。希望大家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通过考试。

  13 皮卡丘的丘

  已经学习俩个月了,依稀记得1月29号添加课程顾问微信的那天。在询问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培训情况后,马上发了招生章程和课程服务介绍,原本想着参加精品班的,但是高项的vip班获得的资源更多,教学资源也更加的丰富,所以最后选择了vip班。

  后续上课时我很庆幸能够选择高项vip班教学;熊讲师教学风格与我很搭,熊讲师的精品课程对我的帮助很大,听完课后我就开始尝试每日做题,效果感觉还是可以的,毕竟没参加课程只是听了一遍精品课程。

  希赛的学习平台也很nice,对所有做过的题都有记录,也有一个综合评估报告,能很好的看到自己对整体知识的把握程度。

  14 张同学

  备考的第500天,从第一次考试失利到第二次考试取消,再到第三次考试教材改版。磕磕绊绊的备考之路,除了一直支持我的家人朋友,还有讲师和同学。我从零基础小白一路走过来,现在已经能和助教讲师探讨一些有深度的问题了。

  一路走到现在作为一个老学员,我有几点学习的心得体会和大家分享。

  一、要克服畏难情绪:

  我第一次考试失利,一方面是因为备考时间短,实际准备的时间没超过3个月,另一方面是对论文有畏难情绪,虽然到考前主客观两科准备的差不多了,但是论文到最后都一眼没看,这致使我在上了考场完全没有思路怎么去写一篇论文。

  2022下半年我终于直面问题、克服畏难情绪,开始写第一篇论文——整体管理,大概写了半个多月才写完,而且只得了38分,后面一个多月,我又先后写了风险、采购、质量管理的论文。在写到第三篇论文时,终于得到了45分,也搞清楚了论文到底该怎么写,后面写其他论文就很顺畅了。从40到45,就只有三篇的差距,走过来了才发现当初阻拦我最大的原来是畏难情绪。

  二、注重总结和自测:

  在备考高项之前,我还备考过公务员、事业单位、在职研究生,作为一个理工科毕业的人,面对上述考试其实很犯怵,好多知识都是我在高二之后就没有接触过的,在职研更是跨专业考了经济学。但是在准备这些考试的时候,通过逐渐总结,才发现了这些考试的一般规律,那就是总结和测试。

  真题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考察导向,更是检验知识点掌握得是否扎实、有没有误解的重要方式,学完一章内容,做章节练习、相关真题,再通过做错的地方总结问题,查漏补缺,通过看学习-练习-查漏补缺-学习这个反复的过程,才能把知识点更好内化于心。

  三、要有学习计划:

  有了计划,能够帮助我更快找到自己目前处于哪个学习阶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我复习的思路。当然对于工作忙和孩子比较小的同学来说,每天都按照计划执行很困难,所以我的计划往往是一个指导性的学习思路。

  比如用1个月跟课程,看完后做16-22年真题,错题整理,回顾教材课本等;如果对考试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建议跟紧讲师的节奏学习,因为希赛的排课计划是很科学和详细的,能减少惰性,也能帮助同学更加科学的备考。

  以上就是我对备考高项一些尚不成熟的理解和心得,希望2023年5月就是我的上岸之考!

  15 李同学

  学习心得:

  1、客观题:刷几遍真题就可以了,主观题和论文比较重要;

  2、主观题:计算题多练习,把各种题型都做一下,特别是单代号、双代号和时表网络图的画法,相互转换要娴熟;

  3、论文:项目题材很重要,论文结构采用PREP法,对每一个管理过程、重要工具都要练习写一段,每段都练好后,在写整体论文。

  以上仅展示部分学员分享,更多软考学习打卡分享正在整理ing,未来将持续更新,敬请期待!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