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一统陕西?省属国企募资6000万“重启疫苗”

  近日,陕药集团旗下陕药生物增资项目在西部产权交易所挂网,注册资本拟由1亿元增至2亿元,其中原股东陕西医药控股集团生物科技认购4000万元,拟募资金额不低于6403.776万元,对外部投资者的要求为具备疫苗品种研发人才技术储备。

  所募资金指向陕药集团正在推进的“秦创原陕药生物制品(疫苗)项目”。我们关切的是,在“中成药”横扫陕西的背景下,这种向高端项目的突破具有示范意义。

  01

  毛利率88%:疫苗开发有多难?

  先看看此次募集资金投向。

  该项目位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总投资11.8亿元,用地134亩,主要开展四价流感病毒、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24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生产研发业务,建成后产能分别为1000万人份/年、300万人份/年、500万人份/年,年销售额不低于20亿元。

  众所周知,疫苗行业是典型的技术驱动,难度不小。

  最明显的特征是开发周期长,一款传统疫苗上市一般至少需要10-15年。据赛诺菲中国称,疫苗的开发周期需要五个阶段。探索阶段要了解这种疾病、掌握其流行病学数据,并找到抗原;临床前期要评估抗原的安全性并选择最佳候选疫苗;临床开发分为三期,需要从I期的10人到III期的1000人进行临床试验,生产出首批疫苗,而以上阶段均属研发,接下来还有注册审批、生产过程(最长22个月)与质量控制阶段。

    ▲图:常见疫苗从研制到上市所需时间

  以上市公司华兰生物(002007)为例,其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四价流感疫苗,自2013年7月申请临床试验,2015年4月取得药物临床试验批件,2017年7月申报生产文号,2018年4月接受药品注册生产现场核查,至2018年6月才获得产品注册批件和新药证书。仅临床开发、注册审批两个环节就花费了5年,而这已经是行业龙头速度了。

  漫长等待背后是长期投入。

  华兰生物2013年至2018年期间研发支出分别为0.6亿元、0.6亿元、0.7亿元、1亿元、1.31亿元、1.55亿元,2021年上半年在受流感疫苗销售季节性影响时,仍保持0.8亿元的研发投入,当期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727%。

  做疫苗不止要耐心,还要准备承受风险,建议大家回忆一下知名的“重庆啤酒”乙肝疫苗事件。

    但一旦成功上市,疫苗则是高附加值产品。

  申万三级行业疫苗分类下A股上市公司共有14家,不论营收规模大小,疫苗产品毛利率基本都在80%-90%左右,平均毛利率达到88%,其中康乐卫生(833575)毛利率甚至达到96.26%。据西南证券研报显示,当前我国流感疫苗整体渗透率仅2.5%,长期来看,市场提升空间巨大。

  02

  冲击500亿:40年后重启

  增资主体陕药生物始建于1969年,前身为陕西省生物制品研究所,2004年改制为企业,陕药集团于2008年投资进行全面改造重建,目前为陕药集团孙公司。

  陕药集团作为陕西医药行业龙头企业,已提出2025年末资产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实现500亿元以上年营收和50亿元以上年利税。而官网信息显示,2021年陕药集团实现营收253.26亿元。

  这就意味着倍增,借此机会,我们首度概述一下陕药集团当前的四大板块。

  其一是“医药工业板块”:9家,包括陕药集团与美国强生、泰国正大、中国医药集团等国际企业和央企合作建成西安杨森、西安正大、国控陕西等,产品涉及化学药、生物制药、中医药药品全领域。其中西安杨森在2021年有4个创新药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6个产品成功续约。据陕西国资报道称,杨森2021年营收预计超百亿,但陕西医药集团只持有21%的股份,理论上是无法并表的。

    ▲图:环球印务财务数据

  其二是“医药包装板块”:旗下上市公司环球印务(002799)为主要承担者,2021年营收29.36亿元,2019年至2021年营收增长率分别达124.7%、50.35%、56.57%,得益于快速的成长,在“2022中国印刷包装企业100强排行榜”中已进入前15名。

  其三是“药物流通板块”:派昂医药所承建的西北现代医药物流中心一二期均已投运,意在打造西北最大医药物流中心,旗下陕西医药电子商务平台目前已拥有3400多家供应商,24000余家客户,销售网络覆盖26个省、市、自治区。截至2021年11月,公司实现营收81.09亿元。

    ▲图:西北现代医药物流中心

  其四是“健康板块”:陕药集团受让新上海新太永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13.6%股权,正在推进康养项目、空港医院等项目。

  在四大业务板块中,陕药集团还在重点推进集团生物制药、中药类权属企业核心业务资产重组上市,通过储备2-3家预备上市标的进一步提升集团资产证券化率。

  纵观这些项目,可以确认陕西医药集团确实是“陕西医药旗舰”,但追逐500亿元营收规模在事实上也有非常大的压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控制的资产中,医药主业中“明星级大单品”并不突出,印刷及物流等传统业务占比较高。因此陕药集团在官网中表示:计划围绕健康产业、生物医药投资360亿元,布局重点36个项目,加紧培育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并将应用“政府引导+国企主导+投行思维”等模式。

  在这样的顶层设计下,进入疫苗领域就变得有迹可寻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作为陕西唯一具备人用预防性疫苗生产资质企业,陕药生物于1983年左右曾生产冻干卡介苗,距今已40年。

  03

  打破“中成药”:陕西已获信号

  陕西是不是只会干中成药?

  似乎就是这样。

  A股上市公司中陕西制药企业分别为盘龙药业(002864)、康惠制药(603139)、金花股份(600080)、*ST必康(002411),若算上步长制药(603858)、广誉远(600771)这两家起源于陕西的药企,多年来陕西走出来的制药类上市公司均为中成药。

  如盘龙药业:主打骨科类的“盘龙七片”,是风湿骨科类的国家医保甲类药品。如康惠制药:主打“中复方双花片”、“坤复康胶囊(片)”、“消银颗粒”与“附桂骨痛胶囊”;如金花股份:主导产品为“金天格胶囊”,目前已经成为骨科临床中药一线用药。

  虽然其间有个别单品成为国家新药,但大类上都属于中成药,这或许得益于“秦地无闲草”的自然优势与商业便利,如据盘龙药业披露,“盘龙七片”中盘龙七、老鼠七、青蛙七、白毛七、竹根七、羊角七等十三味药材均生长于秦巴山区。

  但这种“吃古方”的打法,使得陕西上市药企普遍均存在重销售、轻研发的现象,如盘龙药业与康惠制药销售占比、研发占比分别为37.54%、1.58%和31.17%、2.29%,此二项指标差距达20倍。

    而纵观医药行业,目前全球龙头药企所在做的则是突破性的创新药,一旦获得成功,不仅能够为药企带来巨额利润,更是推动人类寿命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站在全省的角度看,政府也在鼓励“生物医药”这条重点产业链能够焕新,如在《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中就提到,要聚焦生物药、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医药研发及医疗服务等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集聚创新要素,力争到2025年,医药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左右。

  幸运的是,在我们纪录陕药集团向上突破的同时,金融棒棒糖发现“创新信号”已然打开。

  代表性企业之一是新通药物。

  作为西北首家“未盈利上市”公司,新通药物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研发投入分别为4339.49万元、11948.97万元和8874.23万元,均远超于当期营业收入。尤其是他们提出的“研究几个中国患者临床上没有的药”,令人动容。详见《2023“开门红”!西北首家“未盈利上市”!新通药物过会》。

    ▲图:新通药物官网

  代表性企业之二是麦科奥特。

  这是一家同样坚持底层创新的生物医药公司,目前是多肽新药细分领域第1和心血管创新药物第1,这样的韧性正不断收获资本信心,最新一轮融资是2023年2月西咸金控、长安汇通的出资,并成为长安汇通管理的“陕西上市后备基金”首个标的。

  在科技自主的战场上,制药如何都绕不过去,在上述信号之中,我们呼吁陕西药企能够不断革新,无论是陕药集团此次进军疫苗,还是民营公司的大比例研发,其目标应该都牢牢锁定在“创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