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布局融入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建设——木兰溪全域中小学划分教研片区

    木兰溪畔华亭镇,一场生物学科教研活动在莆田十二中举行,参加教研的不仅有该校的老师,还有周边华林学校、西许中学、园头学校、埔柳学校的老师们,现场教研专题讨论气氛热烈。   “生物学科在一些农村校里,只有一个老师教学,或一个老师承担几个年级的课程,单科单师无法开展有效的教研。”组织这场教研活动的莆田十二中副校长林顺仁介绍,作为华亭片区龙头校,学校定期召集片区成员校老师一起教研,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针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科,通过片区教研各校教师群策群力,共同提升教研水平,有效促进片区教学质量提升。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历史上,木兰溪沿岸学风浓厚,人才辈出。上月,市教育局举行全市义务教育教研片区、教育共同体暨落实新课标工作推进会,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将教育资源布局融入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和集成实施“千古木兰溪、百里江山图、十里风光带”工程,争创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先锋和区域样板,重振教育雄风,再创教育辉煌,实现“文献名邦”教育腾飞。

  以水为媒,市教育局以小片区管理模式为基础,将木兰溪全域的初中学校划定18个教研片区,小学以“中心校联盟”划定57个教研片区、共同体,确认20所学校为市“新课标下高质量发展”样本校,以点带面,辐射引领,打造木兰溪全域教育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生态样区。

  划定教研片区后,明确了龙头学校是教研片区、共同体学科教研质量的第一责任单位,定期组织分学科分年段联合教研,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强校帮助弱校,特别是解决一些薄弱校单人教学“不能研,研不深”问题,破解城乡教育均衡难题。

  市教育局要求教研片区、共同体内教育资源动态调配,抱团取暖,统一教学进度、教学常规检查、校本作业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测评价。

  “以‘小片区’为基础管理模式,在木兰溪沿岸划定中小学教研片区,形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生态。”进修学院教硏部主任陈国文介绍,以研促教、以研兴教。目前,市教师进修学院也建立市级名师工作室挂片指导机制,将教研片区、共同体活动与名师工作室“三亮”工程有机结合,促进教研片区、共同体活动与名师工作室挂钩帮扶、送教送培、课题研究、教师培育等活动深度融合。各名师工作室在片区活动时相互交流、资源共享、人员互派。

  市教育局局长彭鲤芳表示,教研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的必由之路。要以片区内优质校为龙头凝聚周边普通校,实行“区域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协作发展、优质均衡”的教研片区、共同体管理模式,有效整合片区内义务教育学校资源,提高片区内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切实推动全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培育莆田教育的“绿水青山”。   (全媒体记者 黄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