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试科目
考试内容说明
(注:所列内容仅作为考生备考的辅助性参考之一,命题不仅限于所列内容)
611体育基本理论及体育管理学
1.体育基本理论:旨在从宏观和整体的角度揭示体育的本质特点,阐明体育的思想基础、科学基础和组织基础,剖析体育与各种社会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论述体育的功能、体育的目的任务,以及实现体育目的任务的原则和途径,阐明体育科学管理体制、体育的手段以及国际体育的意义。内容包括:体育的概念、体育的产生与发展、体育与社会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军事)、体育与体育科学、体育的功能、我国体育的目的和任务、体育的组织管理、体育的手段、国际体育以及当前体育发展出现的新现象、面临的矛盾与问题。
2.体育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体育领域管理现象、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科。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体育管理基础理论,具体包括管理与体育管理的相关概念、体育管理基本原理、体育管理方法、体育管理的过程与职能等。第二部分为体育管理实务,具体包括体育管理体制及发展战略,社会体育管理、竞技体育管理、学校体育管理、体育市场及其开发、体育俱乐部经营管理、体育赛事经营管理、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等。
612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解剖学
1.运动生理学:拟着重了解和评价考生对运动生理学基本理论掌握程度和运用该理论分析、解决运动生理学实践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运动生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骨骼肌机能;运动对血液及血液循环的影响;运动对呼吸机能的影响;运动中的能量供应与消耗;肾脏机能及运动对其影响;运动与内分泌功能;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运动技能的学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理与判断;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运动训练周期的生理学原理;运动机能的生理学评定;年龄、性别、环境与体育运动。
2.运动解剖学:人体9大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各系统中重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以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人体运动器官(骨、关节和肌肉)的位置、形态结构、功能和运动特征,其形态结构对人体运动的制约以及体育运动对其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骨、关节和肌肉产生运动损伤的解剖学机理;骨骼肌的运动原理;对运动技术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的基本原则、方法以及实例分析;脉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中各器官的基本结构、功能及其与人体运动的相互关系;运动解剖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613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训练学
1.运动生理学:拟着重了解和评价考生对运动生理学基本理论掌握程度和运用该理论分析、解决运动生理学实践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骨骼肌与运动;运动对血液及血液循环的影响;呼吸机能与运动;运动中的能量供应机理、评价及训练;运动与激素调节;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运动技能的学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年龄、性别、环境与体育运动。
2.运动训练学:重点考察考生对运动训练学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解决运动训练实际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学科特点及研究热点;竞技能力的含义、分类、评价及其训练要点;各运动训练原则的含义及其应用要点;运动训练方法的含义、分类及其应用要点;运动训练计划的含义、分类以及各类训练计划的内容、特点及其制定和实施要求。
624临床医学综合(西医)
1.解剖学:人体运动器官(骨、关节和肌肉)的位置、形态结构、功能和运动特征,骨、关节和肌肉软组织运动损伤的解剖学机理;骨骼肌的运动原理;运动技术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2.生理学: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横纹肌的收缩机制;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脏的泵血功能,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肺换气的基本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及其意义;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3.内科学:内科常见多发病的基本病因、流行病学、临床类型、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并发症和防治措施。包括:血脂异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和骨质疏松等。
4.外科学:外科无菌原则;疼痛的分类、评估及治疗;骨关节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肩袖损伤、网球肘、膝关节韧带损伤和髌骨、半月板损伤、踝关节韧带损伤等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分型、诊断和治疗原则;常见运动系统慢性损伤的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等。
5.康复医学:康复评定的基本原则,关节活动度、肌力、肌张力、平衡的评定方法和临床意义,步态分析的方法及常见异常步态,常用的康复治疗技术、肌力训练方法、关节松动术、PNF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方法等。常见多发病的康复方案:脑卒中康复、脊髓损伤康复、肌肉骨骼康复、心肺康复等。
6.运动医学:包括运动医务监督、运动损伤、运动营养和运动处方四个方面。
6.1运动医务监督:体格检查(一般史和运动史、人体姿势检查、人体形态测量和机能检查的常用方法或策略);自我监督的概念、意义、内容和形式,应用运动医务监督的常用指标对优秀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进行评定与训练监控;运动性病症(过度训练、过度紧张、晕厥、运动性贫血、运动性腹痛、肌肉痉挛、运动性血尿、中暑、低体温症、运动性脱水、运动性猝死等)的概念、病因和/或发病机制、主要征象、预防与治疗原则;特殊人群的体育卫生(如儿童少年早期专项训练的医学问题、女子一般体育卫生要求、女运动员三联征、运动性月经失调、人工月经周期的概念、衰老的概念、运动与抗衰老等);运动员常用减体重的措施及其医学问题、进食障碍的概念与种类;运动员心脏的特点;疲劳消除的手段与方法;兴奋剂或使用兴奋剂的概念、常见分类、不同种类兴奋剂的作用与副作用等。
6.2运动损伤:关注研究运动损伤及运动性伤害的防控理论和应用。主要包括:(1)运动损伤及运动性伤害发生的概念,流行病学分析,包括运动损伤及运动性伤害的发生机制,损伤的发生特征,运动损伤与运动员损伤的区别;(2)运动损伤及运动性伤害的病理学,包括损伤的病理分析、再生与代偿、组织损伤的修复过程;(3)运动损伤及运动性伤害的急救理论与应用,主要涉及现场的运动损伤和运动性伤害的处理,如人工心肺复苏、脊柱损伤、骨折脱位、出血的控制等,还包括伤者损伤的程度判断、转运;(4)常见运动损伤及运动性伤害的处理原则与常见的处理方案,包括不同性质损伤的处理原则,常用的损伤药物类型及使用;(5)运动训练及运动健身活动中常见损伤的临床理论与实践包括原因、机制、诊断、预防、干预、伤后康复锻炼。
6.3运动营养:运动中的能量来源,影响运动能量有效利用的因素,人体能量消耗及测定,运动与能量平衡;各种营养素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员合理膳食的原则和基本要求,运动员营养的时间安排。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的膳食特征,特殊环境下(高原、高温、低温)运动员的营养策略。营养与体重管理(减体重、控制体重、增体重)。体重管理的营养策略。运动员营养状况的评价。运动员膳食计划的制定。特殊人群(素食者、青少年、女性、老年人、某些慢病患者)的运动营养策略。
6.4运动处方:运动处方的概念、制定的科学依据和基本原则;运动前健康筛查和风险评估、健康体适能五大要素(心肺耐力、肌肉力量与耐力、柔韧性、身体成分)测试的方法与评价标准;有氧、抗阻运动强度的评价指标及制定方法;儿童青少年及老年人运动处方的制定及注意事项;常见慢性疾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肥胖症)运动处方的制定及注意事项;特殊(热、寒冷、高原)环境的运动处方。
346体育综合
1.运动生理学:着重了解和评价考生对运动生理学基本理论掌握程度。主要内容包括:内环境的稳定及其调控;运动生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骨骼肌与运动;运动对血液的影响;运动与心血管系统及其影响;呼吸的过程及呼吸机能与运动;运动中的能量供应与消耗、评价、训练;运动与激素调节;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及其评定、训练;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运动机能的生理学评定;年龄、性别、环境与体育运动。
2.学校体育学:结合体育教学实际,掌握并深入理解学校体育的基本知识,形成现代体育教育理念。主要内容包括:学校体育的起源与发展;学校体育的地位、功能与价值;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体育课程与教学;学校课余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学校体育管理;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等。
3.运动训练学:重点考察学生应用运动训练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运动训练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运动训练学概念体系;竞技能力的含义、结构以及各种竞技能力子能力的含义、分类、评价及其训练;各具体运动训练原则的含义及其应用特点;运动训练方法的含义、分类及其应用;运动训练计划的含义及其分类,以及多年、年度、周、课等训练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