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年轻人不生孩子就是错!生育率降低怪年轻人,凭什么?

  4月11日,经济专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在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作主题演讲时表示,年轻人不生小孩是不对的。此举引发热议,或许就连她也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大的舆论反弹,遭到那么多年轻人的反对。

  她当天在谈及收藏品消费问题时展开说道,按照贝克尔经济学家的行为经济学说,子女也是“消费品”,子女是长周期的“消费品”,是可以给你带来长久回报的“耐用消费品”。所以,年轻人不生小孩是不对的。#专家称年轻人不生小孩是不对的#

  尽管被曝光出来的讲话只是一小段,是否被片面解读、被曲解也难以定论。但从其这一小段讲话来看,她将生育视为一种投资手段,将孩子物化,本身就容易引起大众反感。并且她还认为年轻人不生孩子是错误,这更加会在网络上掀起浪潮。

  再说了,专家对生育只谈回报,不谈投入,让年轻人如何信你?现如今,生小孩不难,如何养大才难!

  

  确实,一些家庭生育孩子,确实希望自己年老后有人照顾和孝敬。但照顾小孩、孝顺老人本就是我们几千年的传统,“百善孝为先”,“孝顺”两字俨然根植于我们的血脉之中,流传几千年,这无关乎其他,只在于“孝”字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家庭优秀美好品德。

  将生育物化,让年轻人转换思想,将生小孩当作一种投资,跟中国流传几千年且根深蒂固的思想碰撞,不引起社会舆论反弹才怪。

  或许陈文玲专家是想表达对我国生育率越来越低的担忧,对年轻人生育意愿越来越低的担忧。在当前社会确实有一种声音指责年轻人不愿生孩子,而且这种声音越来越大,但也不能将生育率低的责任怪在年轻人头上,也没有理由指责年轻人不生孩子就是错误的。

  我们为什么生育?首先是因为两个人相爱,孩子融合了父母的爱,是爱的结晶,这其中绝大多数都不会参杂其他因素。其次,受传宗接代、血脉延续、生子防老的传统思想影响。最后,当社会处于一种有利于生育的环境时,人们的生育意愿会变高。

  前面第一个原因没啥可说的,第二个原因随着社会发展已经不断被削弱,最后一个成为影响年轻人生育意愿的主要原因。当前社会环境对年轻人生育不够友好,生育小孩的压力将年轻人的身子不断压低,生育成本远远高于多数年轻人能承受的界限,自然就没有了生育意愿。

  

  可以理解社会对生育率持续下降的担忧,毕竟生育率下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越来越大。作为经济学专家的陈文玲深知这个道理,但也不能将责任怪在年轻人头上。

  在今年两会期间,有多名代表委员针对生育率降低这个问题提交了提案,有鼓励高校学生结婚生子的,有呼吁减免幼儿园到大学期间学费的,有呼吁出台政策保障工作休息和杜绝就业歧视的,有呼吁提高发放育儿补贴的。

  这些代表委员千方百计的为提高年轻人生育意愿创造良好条件,他们并没有将生育率降低责怪在年轻人身上,反而认为是当前社会没有营造出良好的生育氛围和条件。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