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峰会|范永余:我们的传统文化之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编者按

  2023年3月17日上午,博鳌国际青少年服务创新大会北京峰会分会“青少年服务创新公益主题会议”在中建雁栖湖景酒店(昆仑厅)召开。北京彩虹天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范永余在“青少年服务创新公益主题会议”上做了“我们的传统文化之二十四节气”活动相关主题发言。

  以下为 北京彩虹天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范永余的发言实录。

  

  青少年服务创新公益主题会议

  大家好!

  我是北京市气象局气象工作者范永余,首先感谢博鳌国际青少年服务创新大会北京峰会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能跟大家进行沟通交流。

  

  北京彩虹天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范永余

  下面我从文化创新、活动创新、技术创新几个方面来跟大家交流一下气象和二十四节气的相关内容。

  “二十四节气”是咱们中国古人根据太阳周年认知天气、气候、物候的规律和变化所形成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应用体系,早已浸入到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一阴一阳之谓道”,二十四节气是时令指南,亦是生活美学。如春分时节一场小雨,夏至时节一片艳阳,霜降时节一夜薄霜,大寒季节一场飞雪,都是自然之美。同时,二十四节气全年都可以做一些相关的文化活动和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具体内容活动。

  2016年,中国“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随着时代的发展,二十四节气也将被赋予更多的意义。

  我们说“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是啥意思?大暑节气该如何养生?我们知道数九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但数九是什么时间结束的,有谁知道?

  举个例子:2019年7月25日,北京市甘家口街道市民活动中心举办的“对话节气 乐享民俗 致敬传统 智慧生活”——非遗文化进社区主题活动。

  活动的初衷是向居民们普及传统文化和民俗知识,活动的主角都是甘家口街道各个社区的居民们。大爷大妈们别的知识可能懂得不多,但是二十四节气说得头头是道。两队互相给对方选择题目,之后轮流作答,答案由专家评委公布并解答,效果是相当不错的。

  对于社区活动我们还有“二十四节气+非遗文化”模式,“二十四节气+养生”模式,“二十四节气+景区文化”模式,“二十四节气+体育文化”模式,“二十四节气+教育文化”模式,“二十四节气+农庄文化(田园、乡村)”模式,“二十四节气+小朋友乐园”模式,以及“二十四节气+互联网”模式等风格做契合北京本地社区市场需求的活动。

  二十四节气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可能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词。但是在古代,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与二十四节气息息相关的。如何提起现在孩子对节气的兴趣,让他们更多地理解古人的文化,把文化传承下去,这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

  

  下面我们说说二十四节气课程的传承,需要孩子们参与的STEAM和PBL课程。

  举个例子“惊蛰”,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耒耜 (lěi sì) 是我国古代神农发明的农具,汉代出了直辕犁,唐代出了曲辕犁,所谓“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如何让小朋友们随着对二十四节气的理解,能够用身边最常见的物品来制作一些手工艺品。按照PBL方式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游戏式探索、尝试——修正和讨论——分享和总结。

  我们做了一个整体活动叫“时空长河气象冒险之旅”,STEAM这边我们自己制作了动画片、教案、学生用书,还有相关的PPT。同时,我们还准备了相关的整盒套装。

  我们跟北京的几十家,全国大概150多家学校开展了我们的气象STEAM教学活动。从技术方面,我们开发了气象的剧本杀程序。

  大家都知道,气象本身是一个最大的变量。那么我们以气象大数据支撑二十四节气文化,把变量具象化,形成了一个气象元宇宙的概念。同时开发了适合学生观测使用的全息气象观测系统等等。

  所谓春有花,夏有果,秋金黄,冬雪茫。不同的风景都藏着中国文化无限的魅力。为孩子们讲述关于世界非遗二十四节气的故事、风物、农事、谚语、风俗、美食、古诗、节日、游戏。带孩子们一起感受时间的艺术和中国的情怀。让传统文化伴随我们的E20,伴随着我们童年的记忆传承下去。

  谢谢大家聆听!

  更多大会风采展示,敬请关注《青少年儿童服务创新》微信公众号关于博鳌国际青少年服务创新大会北京峰会系列专题回顾报道。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