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厦门“小先生”撑起幼儿园一片天
特需幼儿
如何在普通班随普通幼儿茁壮成长?
这是一个令大家长期头痛的难题
堪称“天问”
不过,在一定程度上
海沧区新阳幼儿园正在探索的“小先生制”
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参考方向
什么是“小先生制”?
成效如何?
海沧君走访了
新阳幼儿园新景西五路分园
(以下简称“新景西五路分园”)
PART1
“小先生制”源于特需生暄暄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发明的教育名词。新阳幼儿园实施的“小先生制”,让普通幼儿影响和带动特需幼儿,源于一个叫暄暄的孩子。
新景西五路分园负责人陈馨介绍“小先生制”。她说,0到6岁是特需幼儿成长的关键期,家长、学校和社会要合力干预,可以让特需生发生很多的良性改变。
陈馨介绍,刚入学时,暄暄几乎没有自理能力,语言能力也很差,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会儿脱鞋子翘起脚丫,一会儿蹦蹦跳跳,一会到盥洗室玩水,一会儿游离出教室不见行踪……老师整园寻找暄暄的画面,曾是常态。
在师资无法满足配备助教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新阳幼儿园园长上官敏说,经过讨论研究,决定让同伴以“小先生”的身份支持特需幼儿。
“小先生”泽霖(右)和暄暄(左)
实施初期,寻找并发现了非常有爱心且聪明的泽霖小朋友。老师鼓励泽霖,并教他担任“小先生”的办法。
集中活动时,泽霖会主动搬椅子坐在暄暄旁边“看住”她,暄暄在活动中游离的次数明显减少。
泽霖要上台表演或和老师互动,会带上暄暄一起上台。有时,他自己边演还边教暄暄表演。
如今,暄暄读大班了。在泽霖的帮助下,她从常常游离课堂进步到能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也不再轻易脱鞋翘脚,不到处蹦跶了。
PART2
“小先生”队伍逐渐壮大,共赢中成长
泽霖当上“小先生”后表现更积极主动。他的事迹通过园内宣传后,更多普通幼儿发挥自己的优势,主动承担起“小先生”角色。
有的“小先生”当起了小管家,帮助自理能力弱的同学穿脱衣物、吃点心、漱口擦嘴巴。
有的“小先生”当起学习中的“小叮咛”,主动坐在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弱的全面性发育迟缓的特需生旁边,一边照看特殊幼儿,一边引导他们通过指认、复述等方式学习新知识。
有的“小先生”当起游戏中的“小玩伴”,主动走近社会交往能力弱,默默站在一旁的孤独症幼儿,牵起他们的手,想方设法获得他们的关注。
资源教室群——非遗创客空间,藏着孩子们的无限可能。
经了解,新阳幼儿园一共有19个特需幼儿,其中,新阳幼儿园总园有8人,新景西五路分园11人。通过“小先生制”,好些特需幼儿发生了很好的改变。
新阳幼儿园资源教师蔡茹桦向海沧君介绍融合教育情况。
蔡茹桦说,通过幼儿园班级活动、社团活动、升旗仪式、广播站等平台,特需幼儿与普通幼儿的积极互动中,自身优势得到发挥并进一步发展。
融合共赢
比如,特殊幼儿也可以成为“小先生”。
有的特殊幼儿认识很多字,可以跟普通幼儿分享绘本,解读游戏提示卡,与同伴一同探索玩具的多种玩法。
有的特需幼儿艺术天赋比较高,能够在小组合唱活动中担任领唱,或是乐器伴奏中指导同伴打击节奏。
PART3
“小先生制”衍生更多的教育意义,促进家庭融合
“小先生制”不仅在孩子之间产生了积极效应,同时也促进了家庭之间的融合。
周末的时候,普通幼儿及家长会主动邀约特需幼儿家庭组成假日小分队,参加篮球社团、赶海、小小志愿者等家庭“学习共同体”活动。
杨女士的女儿小胡是大一班学生,成为“小先生”后,责任心和爱心明显提高了很多,不仅喜欢跟父母分享自己在园里做的事情,还主动关心家人呢。
每年的4月2日,即“世界自闭症关注日”这一天,普通幼儿小胡和父母会完成一项作业,号召更多的人关爱特需幼儿。这一次是绘画。
杨女士说,“小先生制”的确衍生出了很多教育意义,培养了孩子的包容心和责任心,可以说,它给孩子们种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所以,杨女士夫妻俩也积极支持“小先生制”,并且参与其中,比如参加园里的活动,捐赠书本……
中二班的普通幼儿小王,让爸爸扮演盲人,自己帮助他过马路。
家长刘先生认为,“小先生制”充分发挥了家长资源,促进双向互动,让特需幼儿家庭感受到了关爱与支持,更加接纳自己孩子的不一样。
新阳幼儿园园长上官敏曾在省融合教育教学开放活动期间,作《“有情有意”园本课程下的融合教育初探》的讲座。
上官敏介绍,在普特“小先生”共赢机制中,幼儿园明确了“小先生”的岗位职责,做到“不强制、不干预、不包办”,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每一位“小先生”都会佩戴一枚“小先生荣誉章”。
普通儿童自小受到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学会如何接纳、关怀异质人群,与特殊儿童境遇比较,学会知足,把这种爱的体验传递给有需要的人,并且作为“小先生”,将自己学习的结果转化为帮助他人的能力,在教别人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成就感,进而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
如今,新阳幼儿园的“小先生制”深入人心,成为一把打通家、园、社的金钥匙。
新阳幼儿园于2007年9月开园,幼儿园遵循“给幼儿最生态的开始”的办园宗旨,以“优质教育典范,现代生态名园”为办园目标。
新景西五路分园于2019年9月开园,以闽南、中式的建筑风格为主,建筑中运用马鞍脊、燕尾脊、石磨、瓷砖、中国茶等文化元素。
华东师范大学融合教育研究院院长邓猛教授分享《融合教育实践若干问题》。
厦门市教科院特教教研员李玉影来新阳幼儿园指导。
资源教室
新阳幼儿园是华中师大融合教育学院基地校、李玉影名师工作室课题基地校、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实习点。厦门市首个公办园资源教室就在新景西五路分园。
期待更好的融合教育
在海沧,陶行知的“小先生制”教育理念为儿童社会情感学习搭建了广阔舞台,为教师优化教育教学创造有利条件,也为组建家长互助网络提供现实可能。
我们相信,普特双向融合是情和意的融合,是普特幼儿及家长之间的融合,是家园社的融合。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可以达到最大的融合。
文案/编辑:彭建文
校对:暨王月 审核:庄梅芳
资料:新阳幼儿园